![]() 文/苑枫 图/网络 读《鬼谷子全集·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一则短文,略感说而不详,叙而不透。吧嗒吧嗒嘴又觉滋味不够。怎么了呢?脑子里忽然泛起《报任安书》的影子了。于是赶快翻阅,求个印证,这一翻腾,颇有点真感觉。哎呀!古人教化孩子们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虽是至理名言,可小时候怎么也听而不信,或半信半疑,过而不留,权当耳旁风了。我自己就是这样啊!就拿这篇《报任安书》来说吧,听老师讲过,而后自己读过,教书时也曾给学生传授过,要知道那是要备课的,甚至可以说比较认真的备课了。自谓比较认真研读了。窃以为这是熟习的课文。可几十年过去了,今又翻开读读时,眼前豁然一亮,大有一种全新的感觉。 这时我才省悟,原来的学、教都像是商贩子从批发商那里贩货,然后又贩卖给顾客,在脑子里贩运了一遍,然后了事,没留下什么真印象。我这才彻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一点点意思。 诚如姚紫成《读书三喻:(日喻·月喻·雨喻)》的月喻中所说:“清代人张潮在《幽梦影》中有一个绝妙的比喻:“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因阅历之浅深所得之浅深耳。”同样是一轮月亮,由于少、中、老三个人生阶段的年龄和阅历不同,“隙、庭、台”观月的地点有别,“窥、望、玩”月的方式各异,所看到的情景和收获就大相径庭。前者仅可观其一二,中者只能略知大概,惟独后者高处台上,眼界开阔,便能深得其精髓。” 可谓:“曉其三味,識其真諦,達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境界。” ![]() 再读《报任安书》,便有以下体会: 第一、读《史记》,必先读《报任安书》,否则就难读懂个中滋味,也难以理解作者的用意。 第二、读《报任安书》,才能通晓《史记》的成书来之不易。这会让读者从无意翻阅到有意求索。所谓理性阅读。 第三、读《报任安书》,略知《史记》的历史年代、篇章、体例以及编年意义。有一个概略了解。 第四、读《报任安书》,引领读者学习,感悟古人那种逆境历练人生的先例,从而激发后生的绝妙创新精神。如文中列举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这就是逆境成名垂古的典范。 第五、读《报任安书》,才知道司马迁的伟大,做学问的艰辛苦痛而后光耀后人,光耀千秋。 第六、读《报任安书》,才知道交友应如司马与任安,可信任,可倾诉,可交心。可坦坦荡荡相处。诚如孔子所谓:“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窃谓这堪称圣人交友须知三原则,那么平民百姓又有何异呢?。 第七、读《报任安书》,才知道原来君子一词的要义。什么人才可以位列于君子呢?文中曰:“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自忖这或许就是司马迁给君子的定义吧! 第八、读《报任安书》,教以忠孝节义与生死观。文中说:“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第九、读《报任安书》。方知刑辱之系列。即:“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棰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号称十辱。 第十、读《报任安书》,明确“死日然后是非乃定”的盖棺方论定的评价观念。也是盖棺论定学说的来源。 ![]() 读《报任安书》后再重读《史记》,觉得什么是学问、为什么要做学问、怎样做学问?司马迁给出了答案。他以自身经历回答了这就是学问大家,千古学问家范例。一部《史记》流传千古,给后世人们遗留下一笔永久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故鲁迅谓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凡书者,每读必有新意,况经典文献,世代流传,深邃不可一语道破,道理不可凡人俗解,内涵之隐秘,外延之广博,可望而不可及。这里浅陋粗鄙唠叨几句,仅供参考。 诚如:“书不能悉意”,吾文也不能理解周全,只是“略陈固陋”,此乃“俗人言也”。实在是浅见呀,浅见。 啰嗦许多,归根结底,一句话:自己读,读出自己,读一遍则有一遍领悟,再读一遍,就会又有一遍的新意,此言不谬也。不妨试试看。 ![]() 作者简介: 苑枫,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曾出版《晚风集》《枫叶集》两部文集,在二十几家报刊杂志发表过八百余篇文章。黑龙江省大庆市乙烯8--16楼202室,电话—15845960186 邮编—1637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