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薪酬体系设计的17个问题解答(6500字干货)

 万里潮涌 2023-01-07 发布于浙江
嗨,这里是HR新逻辑!
以下内容整理自【HR新逻辑&翁涛老师】第一期《24天薪酬体系与福利设计训练营》第2次社群直播答疑问题,整理部分私货分享给你,6500字,赶紧点赞+收藏:

问题1#
关于薪档:每级薪档是否可以设置一个薪酬区间?比如初级工程师设为三档,每档的薪酬是一个区间,而不是单点值(目的:为了便于灵活管理)
 
解答1#
在实际工作中,是单点还是区间,是五档还是五个区间,完全是根据公司情况来决定的。这个取决的因素很多,例如,公司性质,人员情况,管理文化等。
 
我见过公司的职位层级从专员到总裁划分为十几个级别,每一个级别分为10个档位。那就是说,低级别的专员,每一个档位相差100多块钱。
 
我也见过职位层级从专员到总裁划分为五六个级别,每个级别就是划分为三个或者四个区间。那就是说,即便是低级别的专员,每一个区间的工资差距挺大的。总之,一个方向:有用、管用、好用。
 


 
问题2#
薪酬设计的步骤是怎么样的?以下这种设计顺序是否合理?正确的薪酬设计步骤是怎么样的?

顺序:先确定每个职级的中位值--每个职级拍个宽幅--计算出该职级的薪酬上下限--按照等差确定薪档区间。

解答#2
如果仅仅是考虑内部数据来搭建体系的话(一定要注意这句话)可以测算每一个级别的中位值,甚至平均值也是可以的。为什么?我们之所以要建立薪酬体系,就是要先尽可能的把目前人员工资放在新体系中。所以,最好是根据当前内部人员的总体趋势来分析和搭建。这就是为什么用整体的回归来做的主要原因。

那么用每一个级别的中位值、平均值来做有什么问题?
A.会忽略整体的趋势;
B.会造成做出来的政策线忽上忽下的波浪起伏。
 
理论讲问题不大。但是实际工作中,领导会问你这个政策线怎么是波浪的?如果说是针对每一个级别处理的。领导如果继续问,那你是否考虑过工资整体分布呢?这就不好解释了。




问题3# 
级差、宽幅是主观拍出来的吗?还是有什么科学的方法?
 
解答3#
所有这种体系设计中,这个是目前来看最简单明了的方法了级差是回归出来的,宽幅是根据员工薪酬情况以及宽幅、重叠度设计的一般规定来统筹考虑的。公司直接就是点值上下浮动20%来约定。


 

问题4#
是否可以再详细讲一下这张表,其中测试宽度如何定义?如何调控?重叠度具体说明什么问题?
 
图片
 
解答4#
搭建一个薪酬体系的目的,首先是尽可能把现有人员利用渗透率进行更加精细化调整 RHRI 值的80%人员要放进去,当然不可能100%。
 
这个图的意义是,先根据整体工资回归出来一个趋势,做为标杆(中点值),然后先设定宽度(因为不是最后的实际宽度,所以叫测试宽度) 有了这个测试宽度,计算出来最大、最小值实际已经建立了薪酬体系 。
 
通过计算每一位员工的渗透率,反过来看一下这个薪酬体系能“装”进来多少人员的工资,才有了这些透 视表。
 
然后,根据每一个层级“装”进来人员情况,适当调整宽度,同时注意重叠度、宽度的经验做法。
 

 
 
问题5#
员工晋升期间,有代理主管/代理经理出现,如何把控代理期间薪酬的调整,之前公司会有代理期间绩效达不到,代理期间已经调整过薪资待遇,绩效达不到的话又没办法去降薪,如何进行调控避免此类问题出现?
 
解答5#
如果说不能降薪,那就从慎重涨薪来管理。
 
代理主管/代理经理在代理期间,工资不动。代理期结束,进行绩效评估,通过代理期绩效评估的,工资进行调整,生效日期,从代理期开始的时间计算。换言之,如果通过了代理期的绩效考核,工资补发。
 

 
 
问题6#
测试宽度是以经验预估的一个数吗?还是怎么写出来这个数的?看到有的用20%,有的用40%,有的不同级别,测试宽度也不一样。
 
解答6#
测试宽度确实是经验预估,一般从20%起步比较常见。
 
记住:这里说的20%,实际上的带宽是(1+20%)/(1-20%)=150%(或者50%)不同级别,测试宽度可以不一样。
 
记住:随着级别的上升,一般来说带宽是不变或者增加的(这也是一般经验做法)

图片
 

 
 
问题7#
最大值=中点值*(1+宽幅),为什么用中点值和宽度两个数能算出来最大值?是不是先从宽度=(最大-最小)/最小,中点值=(最大+最小)/2,得一步一步推算出最大值=中点值*(1+宽幅)?
 
解答7#
这样的薪酬体系搭建方式,是找到的最简便的方法了。其他方法太复杂。
 


 
问题8#
如果R2值与1差距较大,说明薪酬与岗位价值的相关程度不高,需要如何调节呀?确定了中位值、最小值和最大值,如何利用渗透确认25和75分位值?
 
解答8#
R平方反应的情况是说,当前本公司员工工资的分布,从宏观看,是否可以用指数回归来表示出来。如果过低,说明我们现在的工资分布比较分散,整体趋势不明显。
 
R平方不用去调节。等建立了薪酬体系,通过一年两年的薪酬调整,让越来越多的人的工资进入到体系中,R平方自然就高了。
 
渗透率=(员工工资-所在级别最小值)/(所在级别最大值-所在级别最小值)现在反过来找,如果渗透率是25%,员工工资是多少?
 
员工工资=渗透率*(最大值-最小值)+最小值
 


 
问题9#
在设计职等职级时,职位我没有细分到具体的某一个职位,这样不知是否可行?未来具体岗位的的定薪,我会从岗位的价值,人员的能力来确定,比如一个培训专员一级的员工,她的基本薪资会相对高于一个行政专员一级的工资。
 
解答9#
可以不用具体到某一个职位,我建议定工资的时候就分出来一点,最好把薪酬级别分成12345级,这样不管是做分析还是做级差都方便。
 
图片

如果我把它就按照一级里边的技术员再分123级,你再分区间就极其的难分了,所以把这个薪酬区间不按12345,而按照右边的表格分。
 


 
问题10#
老师,像作业六练习里的案例那样子薪资等级本身是有点问题的,相关性不高,1级和2级没有重叠,销售部的2级很多员工都是大于级别最大值,可以考虑这个基础上调整薪酬体系吗?比如说扩展一下级别?
 
图片
 
解答10#
他这个过程一定别把顺序搞乱,第一个就是我们先建的是级别体系,你职位体系搭完之后再过来做薪酬,你职位体系搭完之后,你公司是五级还是十级,接下来把人放进来。那你就做这一个我给大家的数据表,比如张三他是一级的?他是拿2800,李四是二级的拿4600。
 
那这个做完之后突然发现工资里边好像有的人有重叠,有的人打不开。是不是要把级别扩展一下?不能这样做,因为你这个定完之后尽量别重新翻去找级别,在实际工作当中也是这样的,级别定完要去做审批级别的,别再拉抽屉往回走。不然的话你总也找不到你的方向。
 
另外,我们第一次做体系搭建的时候,有的人就可能一直是在上边,有的人就一直是在下边,我们要看他整个的历史的背景。有的他远大于那个最大值,但是你看有多少个人,他能有多大,有的特别高的,你把它拉高也涵盖不进来。
 
我不是说要100%都涵盖进来,我的一个底线是二八原则,如果你说我90%人都放进来,那当然是你能把所有人都放在那肯定更好。但是理论上来讲,你放的人越多,你的宽度就越高,这种可能性会比较大,除非你说我历史上就特别窄,历史上就特别整齐,这种情况那当然是大家皆大欢喜,你做的一个薪酬体系就比较比较简单,或者原来的工资就比较工整。
 
我再嘱咐一句,我说先定职位的层级,然后层级先框架是要审批的,接下来我们要把某些人往里头放,放人的时候有些人的你有点犹豫,比如这人到底是专员还是高级专员,那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CR反过来推一下。如果这个人放专员也行,放高级专员也行,那你看他工资放哪个更合适一点,你可以给他放一个。
 
但这只是反过来映衬一下,为什么?如果说你在第一步放的时候,你把肯定的先放进来,放完之后你看他的下职是不是一个特别特殊的人,如果不是特殊人就不要理了。
 
就是尽量不要拉抽屉,然后在做工资时发现薪酬体系框不进去再翻回来又重新改我的职位,这是大忌。
 
个别人可以稍微调一下倒是可以的,但是调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为什么?未来你得做员工晋升、业绩评估,你给他放到经理级或者放到普通员工级,不管降级还是升级。未来你不只是解决工资的问题,你还得解决员工的晋升,要不然你自己就搞乱了,所以这地要小心。
 


 
问题11#
老师,我问一下,如果薪酬体系包含80%的人,那20%的人怎么要怎么处理啊?虚拟一个职级吗?
 
解答11#
我们现在处理的是薪酬问题,职位职级的问题已经都处理完了,比如你该是八级就是八级,该是七级就是七级,我们现在处理的工资就有可能有的人我包不进来。如果说我要是无限制的加宽,比如一级前台月薪一千块到5万块,二级专员从2000块到15万月薪,你什么人都可以包的进来的。我为什么要做的窄一点?是为了控制招聘成本、调薪成本。
 
那总有人进来怎么办?那你就要做一个特殊的处理。

什么特殊处理?比如说我们在体系搭建过程当中,低于最小值的我们通常叫绿圈,比如年度的调薪这个人是不是要把他通过年度调薪给他追进来。是因为这个组织结构的重组,还是因为这个人历史上晋升的太快?
 
有一种情况晋升的太快了,他每次长的不够就跑到那个级别之下去了,这些情况就要特别的标注。那是不是可以在这次套改过程给他涨过来,这要看公司有没有规律性的调薪,如果说没有规律性调薪,那你这次给他涨过来。对于绿圈的处理就是最小值的要注意是要跟他的业绩关联。还有注意它历史上曾经涨过工资的比例。
 
对于低于最小值、高于最大值的处理要看它是什么情况,有的高于最大值是因为公司,比如只建一套体系,但是有的序列它的工资天然就高,大家常见的算法工程师工资本来就高,但他人数又不多,那你不能为了这三五个人给他建一套薪资体系。或者有些公司的法务部在后勤里边工资相对都比较高,但很少有公司去弄七八十个法务,律师一般人都比较少,所以我就把它放到红圈。
 
红圈一般都是指工资高于最大值,比如说他的外部工资就高,给正常往上调薪就好了,别这样一直红着。就是对于20%的人有高于最高值或者低于最小值的不要虚拟一个职级,没有必要就给他放在那,职级就是职级,不要虚拟一个职级。
 
事实上高于最大值和低于最小值基本上都是常态,什么时候都会有人在上面高着,什么都有在底在底下低着。所以公司,对各级管理层是根据员工的绩效、能力等等多方面因素去看待,我们的这个人员是在你的薪酬架构,什么位置的。



 
 
问题12#
老师,我问一下,我们公司300+规模,目前完全没有职级,各部门的工资也有高有低(同岗位的情况),这种情况,我把岗位分为高中低级,然后再建薪酬体系的话,这个体系做出来效果会怎么样啊?我们目前想解决的问题一个是建立职级体系,一个是解决调薪的问题(目前调薪是各部门说了算)
 
解答12#
每家公司的员工都是从小白开始,一直到所谓的VP,到全球的CEO。从专员基本上就是从工作零起步,到工作个两年三年的高级专员,三年到五年主管,你愿意再设高级的主管也行,不设高级主管就没有了,然后再上面经理、总监、公司的最大老板,总共6级。
 
我分估计一下,你这300人规模是不是有工人?我的理解是没有工人的情况,你300人的公司可能200个工人那就另当别论了。我先没有工人的300人公司,我刚说的六级:专员,高级专员、主管、经理、高级经理、总监、大老板。那六级300人,一级上面平均50个人,像你部门总监这层级可能就不到十个,那你下边这帮人一个层级上面儿大概有六七十人左右。按照这个规规律去划分你的层级,然后做薪酬分析完全可以的,这个是按照那个描述法来做划分。
 
如果公司有费用可以买一个外部的报告,然后把内部的职级跟外部报告对完之后,直接就用外部的那个级别,你就拿它那个级别对进来然后直接建体系,就是我们第七讲要讲的利用外部数据来搭体系,直接就拿它去做一个对标可以算的出来的,这也是没问题的。
 


 
问题13#
请问老师,设定的职等级数一般多少级比较合适?目前我设计的是专业技术岗或基础管理岗在三级,高管为二级,不知可否?
 
解答13#
老实说要看整个公司的状况,包括组织结构图,比如说我们专业岗要设三级,那就无非是纯小白,中级小白和高级小白,或者是叫专员,一般到高级专员的时候,那就可能是接近于主管,有些公司的高级专员就是主管了,所以宏观看一下,有些公司高管分成VP,高级VP,执行VP,然后高级总监,那这都是高管。所以怎么设两级要看组织结构,要看规模。
 


 
问题14#
老师,100多个人的工厂,大部分是技术工人,如果不做薪酬架构可以吗?还是说做下薪酬架构比较好?我们现在大型集团给收购了,是否还是建议参照集团架构搭建?
 
解答14#
工人很多层级是比较明确的,普工、技工这些都比较明确,就可以按照第一个市场定价。第二个他的工资大部分建个档位就可以。我认为应该做一个薪酬架构,为什么?大家写在纸上有依可查,管理上也比较方便。
 
所以我觉得可以用这个回归办法,按照你薪酬的那个新档去做,第一步的时候会比较麻烦,但是大部分工厂是工人已经有了一点的,所以你只是拿这个去验证一下,然后你稍微微调一下,就基本上可以了。然后,现在大型集团给收购了,是否还建议参照集团架构?这个我无感,得看你现在归到集团里边,集团是统一让你去调,还是你可以有自主权,这涉及到管控模式的问题。

图片
 



问题15#
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问题8的里面体系分好了,薪酬里面假如培训专员比行政专员的工资高,这个根据现状工资来套出来的吗?还是要做岗位评估?
 
解答15#
第一件事儿,我先问层级是不是一样?体系分好了?是什么体系?是薪酬价?是层级价格分好了?培训专员,行政专员是不是一个级别?所以你问的问题是根据工资现状还是根据岗位评估,那我问你的一个问题是根据他的岗位状况,我们先做这俩是不是一级别,比如说培训专员,行政专员就是一个级别,然后再看工资的决定权是什么?比如市场的价格,培训专员、行政专员市场的价格可能就不一样,然后再根据具体的人的认知情况才能套出来。要把前后顺序梳理好。
 


 
问题16#
目前为止,这节课现在薪酬体系已经搭建出来了,那是否合理,如何进行测算或者说反推数据?

解答16#
一个体系搭出来,80%人都已经嵌套进来了,怎么测算或者反推数据合理?如果有预算的话,买份报告看一下我们这个体系跟市场的报告的差异度,或者我们想要外部数据来搭建,那就套一次做一次市场的调研,用外部数据来搭的体系也是可以的。
 
如果没有外部的数据,就看内部的反推办法,拿搭建出来的这个体系去做招聘看能不能招来,你的这个体系招聘说一个前台给1000到1500块,你看看现在哪个城市还前台给1500块,前台怎么也得5000起步那就证明这给的是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然你这能不能用,从招聘端这就立马就能看出来了。第二个如果整体薪水水平比较低,给员工涨工资,涨的慢,过两年员工就都跑了,所以这个是可以看得出来的,没啥可心虚的。
 

 

问题17#
请问老师,公司一直想建设员工的双通道发展体系,管理路线和专线路线的职等职级体系,跟我们现在的职位职级体系,不是都是依据职位建设的吗?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解答17#
比如说某为公司它就是双通道,典型的这种研发型,其实它也是典型的销售型,但是它的双通道也是拿评估方法来评估的,从这角度来说,是可以拿这个IP的这个打分。像某里公司他们就是用描述来做的,所以这个双通道,特别是在有些技术层面,把技术层面画的太细的要素记点,有时候打分打不出这么细,因为打分的工具是九几年出来的,当时没考虑过过现在这个情况,这是打分当中一个小弊端。
 
最早的e职位评估是1943年创建的,那个时候职位都是以体力居多的,那我回头再总结一下,我们想建设双通道,管理和专业在这个职位等级可以依据职位建设,可以拿描述来建设,这两个并不冲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