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刚才我看完了新冠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也和...

 我思故我在hyp 2023-01-07 发布于北京
刚才我看完了新冠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也和第九版做了一下对比,说一下其中的一些差异。

在说正文之前,首先看到的第一个变化来自于标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改为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1. 病原学特点

-在原有Omicron的介绍上,增加了重组株的概念,提到全球目前主要毒株为BA.5.2,2022年10月份以来出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力更强的BF.7、BQ.1和BQ.1.1的传播优势增加,在一些国家取代了BA.5.2。

-第九版写的「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最强」,第十版改为「3天内」。

2.流行病学特点

-第十版补充「老年人及伴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感染后重症率、病死率高于一般人群,接种疫苗后可降低重症及死亡风险」。

3. 预防(第九版此部分为病理改变,现已删除)

-首先强调疫苗接种,其次需要做好一般预防措施,比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

4. 临床表现

-第九版写的「潜伏期 1~14 天,多为 3~7 天」,第十版不再强调极端例子,明确「潜伏期多为 2~4 天」;

-①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发热多为中低热,部分病例亦可表现为高热,热程多不超过3天。部分患 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

②少数患者病情继续发展,发热持续,并出现 肺炎相关表现;

③重症患者多在发病 5~7 天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

④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儿童感染后临床表现与成人相似,高热相对多见;

-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病情危重者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肥胖人群等。

5. 诊断标准

-删除疑似病例;

-第十版抗原检测阳性即为确诊,无需核酸进一步确认。

6. 临床分型

-轻中重型的定义均有所调整:

①轻型: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如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

②中型(原来的普通型):持续高热>3天或(和)咳嗽、气促等,但呼吸频率(RR) <30 次/分、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影像学可见特征性新冠病毒感染肺炎表现;

(简单来说,就是有影像学肺炎表现,但是血氧正常)

③:重型:在第九版基础上增加一句话——不能以新冠病毒感染以外其他原因解释。儿童重型新增一条超高热。

7. 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

-原来的「60岁以上」改为「65岁以上,尤其是未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者」;

-增加维持性透析患者。

8. 重型/危重型早期预警指标

-儿童部分略有调整,比如增加惊厥、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和(或)血小板减少、头颅影像学有脑水肿等改变或胸部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明显进展等。

9. 鉴别诊断

-删除对密接人员的要求。

10. 病例的发现与报告

-删除确诊患者集中隔离的要求。

11. 治疗

-要求按照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治疗,但是不再要求集中隔离;

-强调对重症高危人群应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特别是静息和活动后的指氧饱和度等;

-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辉瑞Paxlovid)的使用条件进一步明确;

-新增阿兹夫定和莫诺拉韦两种口服抗病毒药物;

-删除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

-免疫治疗、抗凝治疗、俯卧位治疗和心理干预无明显修改;

-重型、危重型支持治疗无明显修改;

-儿童新增急性喉炎或喉气管炎、喘息/肺部哮鸣音、神经系统并发症等特殊情况的处理建议。

12. 护理

无修改

13. 医疗机构内感染预防与控制



14. 住院患者的出院标准

-第九版建议核酸检测Ct值≥35、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方可出院,第十版改为体温正常超过24小时,可以转为口服药物治疗,没有需要进一步处理的并发症等情况时,可考虑出院。

整体而言,第十版是针对Omicorn当前变异体的病原学研究、药物研究和临床研究,并结合当前我国疫情实际形势而做出的重要调整。

#庄医生的疫情笔记##微博新知博主##新冠防疫手册##我的防护手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