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费复苏!

 老鹰666 2023-01-07 发布于重庆

元旦后第一个交易日市场迎来了不错的开门红,指数没有涨很多,反观基金的净值预估录得不错的涨幅,可以说是疫情和寒冬中能带给我的一丝温暖了。

同时我们看到元旦期间的一些消费数据了,刚好元旦期间也啃了关于疫情期间居民部分超额储蓄上升的报告,咱们就一起再来聊聊所谓的消费复苏吧。

根据文旅部公布的测算数据,元旦期间国内旅游出行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同比增长0.44%,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元旦节假日同期的42.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65.17亿元,同比增长4.0%,恢复至2019年元旦节假日同期的35.1%。

说句实话,就目前这个数据还是不尽人意的,尤其是收入数据连19年的4成不到,但是同时考虑到因为每个城市疫情达峰的进度不一致,比如南方部分城市比较慢,也就影响了整体元旦出游。如果要追出游数据,可能看春节的更有研究意义。

出游的实际数据虽然还不是很行,但是出游信心已经好于往年不少了。根据各家出行APP(携程、同程、飞猪)的数据统计,元旦跨省游用户比例和机票酒店都出现了“量价齐升”的趋势,大家肯定也都憋坏了吧。

从短期上来说消费一定会存在边际复苏的,倒不是因为今年有多好,而是因为过去三年实在太惨了,所以短期内做一些消费复苏的边际交易无可厚非,但接下来我想盘一下比较中期的逻辑。

过去三年疫情原因居民部门加速攒钱,尤其2022年随着奥密克戎的肆虐,国内疫情防控政策是过去三年里比较趋紧的一年了,在2022年大约就积攒了约6万亿的超额储蓄。

Image

很多人会用居民手中的超额储蓄和2021年的美国居民进行对比,线性推导后面会出现消费场景复苏,想要探讨这个问题就要区分我们和美国居民部门的超额储蓄有什么不一样。

首先美国当时超额储蓄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政府直接“发钱”,对于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居民的支出意愿比较高,况且也叠加了当时盛行的是德尔塔毒株,毒性高于当前的奥密克戎,所以当时很多人是没有持续收入的。后期美国防疫放松消费开始复苏,同时超额储蓄也逐渐降下来了。

我们的情况和美国是有本质区别的,超额储蓄来源不是手中的可支配收入增加,而是因为收入结构和预期的改变。

三年疫情压制了居民部门的收入增速,2020-2022年,居民收入增速平均只有6.4%,相比此前三年(2017-2019)低了将近三个百分点。收入减速增长,大家都在尽量减少负债增加储蓄以应对极端情况,期间也没有政府给大家直接拨款。如果工资收入没有太大增长,那么超额储蓄一定来源于其他途径。

2022年伴随房地产暴雷的增加、权益市场的不断下跌和银行理财净值化以后波动变大,更多的投资者期望资产安全,因此选择了比较保守的储蓄方式进行资产配置。因此2022年超额储蓄主要来源是居民部门调整了资产配置结构。

所以这和美国是不一样,这部分超额储蓄用于消费复苏的比例可能和大家线性外推得出来的预期有所差距。

我们当然知道2023年消费会好于2022年,但是指望超额储蓄全部投入消费复苏是十分不理想的。

而且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这一轮消费很可能与17-20年有明显的不同之处。17-20年的经济环境是有真实增长的,即使它的增长劲头来源于棚改和房地产。那它也是刺激了居民部分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最终才迎来了地产后周期影响的消费,当时的主要逻辑(公募看好)是什么?是消费升级,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

而消费升级不是普世逻辑,它背后是消费的分化,或者说是社会阶层的分化。这才引导了核心资产(消费)的牛市行情。

目前的情况很明显是不一样的,我更愿意相信前面一轮消费到此为止的原因是原来消费升级的逻辑讲不下去了。

2023年如果消费复苏了,我觉得更有可能是比较接地气的消费,也可以称作消费降级,它面向的全体会比当初消费升级面向的群体更多,边际上业绩弹性也更大。因此接下来消费研究的方向我可能会更倾向这边。

祝大家好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