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配伍之君臣佐使,模相心学如是说

 北美可阅 2023-01-08 发布于江苏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君臣佐使

中医问诊讲究四门基本功:望、闻、问、切;

中药配伍讲究四个字:君、臣、佐、使。

文章图片4

君臣佐使是中医方剂学术语,是中医进行复方配伍时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其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的《素问·至真要大论》:“主药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君药 是指上等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居方中之首,用量较其它药物应用时要大。在一个方剂中,君药是首要的,是不可缺少的药物。

臣药是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在一个方剂中,臣药不一定只有一味,毕竟一位好的君主,需要众多贤臣辅佐、克制。

佐药,有三种作用:

一是加强君、臣药的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

二是减轻或消除君、臣药烈性或毒性的药物;

三是根据病情需要,在方中配伍少量与君药性味或作用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除此之外,佐药还可以解决一些君药不能完全照顾到的次要症状。

使药是引经药和调和药。使药的药力比较小,用量亦轻。

文章图片5

以温中祛寒、补气健脾的理中汤为例,这其中以比重最高的干姜为君药,温中散寒,针对主证,起主攻作用;白术为臣药,健脾益气,帮助运化,助干姜治疗吐泻腹痛腹胀;人参为佐药,补气生津,协助生姜、白术治疗兼证;炙甘草为使药,补中扶正,调和诸药。

君臣佐使,是为了明确药物在处方中的主次、协同、抗衡等关系,以便达到主次分明,全面兼顾,扬长避短的效果。它不一定是指方中具体的药味,而是中医药的结构描述,是一种格局。

模相心学如是说

首先,模相心学所持的万物有心有灵法则认为,中药药材有心有灵有生命,每粒中药都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自己独特性质作用的生命体。

一副药效良好的中药配方,必须符合严密的君臣佐使的组方形式。一剂既成,则方中共同配伍药物之间则犹如排兵布阵,君臣佐使之间,相当于一个和谐高效的作战机构,有部署、有支持,有将领、有战士,各药物之间互相支持,齐心协力,为达到最佳疗效而共同发力。

文章图片6

其次,根据模相心学法界国原理,任一法界如同一个国家,均有行政划分、组织架构、君臣官吏、法律制度。

我们可以把一副本草配方看成是一个法界国,其方中君臣佐使的方剂配伍,即是该“国家”的组织建构。正所谓药在处方,正如官在朝廷,君臣佐使之间就相当于一个和谐、高效的国家政府管理机构,各就其位,各负其责,分工合作,支持帮助协调恢复身体王国中各组织器官(身体组织器官也是生命体,有心有灵)正常工作机能,就能达到治病目标。治病与治国,虽名相不同,但义理相通。

主药为君,为一国之王。肩负兴国安邦之重任,功勋卓著,地位最高。

臣药如国中辅弼大臣,长居帝王左右,充当帝王左膀右臂,为国君建言献策、弥补纰漏。

臣药之所不及,佐药便挺身而出有了用武之地。

而使药又是臣药的一种辅助药,其可引领君、臣、佐诸药药力到达病变部位。

总之,君臣佐使理论是规范临床处方的良好依据,其提纲挈领地将中医组方思路以层次、结构的模式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但一首方剂中,并不能完全地生搬硬套其它方剂,并不是说每一个方剂都必须要君臣佐使完全具备,每首方剂中君、臣、佐、使是否都有或者用量多少,则需要医者依据病人当时病情和治法的需要灵活处置,这也是好中医难寻的原因之一。

模相思维是以心为本的心本思维,比起头脑层面以物为本的物本思维要高级得多,更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发现真理。用以心灵为核心的模相思维来学习中医、思考中医,一定能给您带来新的启发和灵感。

文章图片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