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的“傻子”,为何会被称为“守村人”?你们老家有吗?

 月下飛舞 2023-01-08 发布于吉林

过去二十年,我国城镇化迎来了“大跨步式”发展,数据显示,2000年至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36.2%提高到63.89%,提高了27个百分点,且城镇人口增加了近4.4亿,每年近2200万人进城的速度,是很多欧美发达国家想都不敢想的。

大量农村人口“洗脚上岸”,进城工作、买房、生活,背后是人口、资源、资金、产业、技术的大规模集中。随着农村外出打工的增多,农村留守的人员也越来越少,但不知为何在每个村子里,似乎都有一个精神状态不太正常的“傻子”。这种人看似凄凉,却有一个响亮的头衔——“守村人”。

  

农村里的傻子,为什么会被称为“守村人”?

守村人传说,有些地方叫地仙,每个村都有。听老人说是上天派下来帮助村民的,也有说是土地爷转世,因为要守住秘密,上天只能给他们不健全的智商。

一般来说,“守村人”生性善良,无欲无求,乐于助人,享来世福。但大多都五弊三缺,五弊即“鳏、寡、孤、独、残。”,三缺即“缺钱、命、权”。因此,“守村人”普遍寿命较短,而且命中注定孤独终老,备受世人嘲弄。

  关于守村人,《山海》里有那么个说法:

  痴本智者,为守一方水土安宁,自丧一魂一魄转世为愚,除魑魅,荡魍魉,平阴阳,定五行,无人可比,无人可敌。

  

        在农村看来,守村人就是牺牲自己挡住村子的灾祸,是丧失一辈子神志的大无畏者。正因如此,哪怕守村人的父母去世,无亲无故,村里人也会诸多照顾。

而这些“守村人”之所以会在广大农村地区存在,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农民普遍的文化水平比较低,之所以这些瓜娃子被称作“守村人”,主要是现在农村发展很快,年轻人基本上都已经离开农村,村子里面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

可以说任何人都可能离开村子,但是傻子是不会的,基本上傻子都会在自己村子里边一直住下去,除非是被送进福利院或者有其他的原因。还有另一个原因是傻子虽然在智力方面有所欠缺,但是毕竟在一个村子里面和大家生活时间很久,很多人遇见傻子的时候,总会或多或少地回忆起自己以前的人和事,或许也只有不会耍心眼的傻子才是这人世间留下为数不多的期盼和牵挂吧。

虽然关于“守村人”说法不一,神乎其神,但几乎所有人都能达成共识:作为傻子的他们不能和正常人相比,但心地善良,不争名利,愿意帮助别人。

  

或许在人们眼里“守村人”又傻又笨,但也许其自身很聪明,只是选择了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你笑他人太疯癫,他人笑你看不穿。

  不管是哪种解释,这类“守村人”的状态基本大同小异:一个人常常静静地呆在某个角落,孤独地守着这个村庄,从凌晨到夜晚,从阴雨到艳阳、从春夏到秋冬。在岁月轮回的更替中,自己也由婴儿熬成了小孩,由小孩熬成了成人,直到孤独地死去,始终坚守着对这片土地的痴心,无怨无悔,不离不弃。

傻子也好,智障也罢,他们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了一生的艰辛:带着厄运降临,陪着苦难行走,带着孤寂离开。

不管是什么原因,这些傻子的遭遇和模样着实令人心疼,但作为“守村人”,他们的存在无疑是时代的见证。

  

一个网友总结得好:一个村子对待这些傻子的态度,恰恰说明了一个村子的良心,若是连傻子都包容不了,那这个村子也就失去了善良失去了根。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全国公共医疗设施的快速发展和国民教育质量的飞速发展,出现“守村人”的概率越来越低,甚至在某些地区消失了,或许数年后出生的孩子,再也不会知道守村人为何物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