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6月。 陕北,榆林战场。 ![]() 图 | 榆林城旧照 如果以榆林战场为切入点,彭德怀转战陕北基本已经进入了重要的转折点,西北野战兵团的战略大反攻即将开始。在解析榆林战场之前,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转战陕北初期的基本情况总结。 1946年,3月。 胡宗南正式对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他帐下的刘戡、董钊两大兵团浩浩荡荡冲向了我军中央驻地延安,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延安为核心,建立了环形扫荡区,追踪中央机关和西北野战军的具体位置。 那段时间里,陕北中央机关先后在刘家渠、高家崄、任家山、王家湾、天赐湾居住。 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兵团则在延安环形圈、陇东、三边地区,开辟了三个战场,不断调动胡宗南25万主力大军追击,在敌军运动追击中寻找机会歼敌。 ![]() 所以,如果我们解构转战陕北期间几场战役,基本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时期,三个战场。 其中,两个时期以胡宗南的战术理念为中心;三个战场以彭德怀的战术理念为中心。 胡宗南的两个时期,主要是前期的进攻时期、后期的环形扫荡区域。 彭德怀的三个战场,主要是前期的延安战场、中期的陇东战场以及后期的三边战场。 1947年,7月21日。 为完成战略大反攻计划,毛主席在小河村召开“小河会议”。 这一次的小河会议,完美解决了陕甘宁边区和晋绥军区的后勤统一管理权问题。 彭德怀在会议上提出:
会议的结果是,彭德怀全权统领西北军事领导权,贺龙则负责联防军、地方、后勤工作,在后方全面支持西北解放战争。 小河会议后不久,西北野战兵团再次改编,改称“西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简称“西野”。 改编后的西野,下辖第一(张宗逊)、第二(王震)、第三(许光达)三个纵队,两个旅,一个山炮营,兵力共计4.5万,比转战陕北初期多了两万兵力。 一场更为重要的战役即将爆发。 ---榆林战役。 榆林,位于我军陕甘宁边区东北角,是联动傅作义防区、宁马马鸿逵防区的重要中间据点。也是切割我军陕甘宁边区和晋绥军区的北方要地。 ![]() 蒋介石为突出榆林的特殊地位,将其设为“晋陕绥边区”,由邓宝珊任总司令,下辖第22军、第11旅,共计9000兵力。 作为西北军政长官的胡宗南一直视邓宝珊为动摇分子,在他对延安发动全面进攻前,借口加强榆林兵力,空降嫡系第36师所属的第28旅6000多人及爱将徐保,借此机会监视邓宝珊。 7月27日,毛主席给尚在靖边张家畔休整的西野发电。
在中央军委发电的同时,彭德怀也加紧研究进攻榆林的作战方针。 当时的陕北战场,胡宗南的第1军、第29军司令部分别屯驻在安塞甘泉两地,前方沿线自西向东分别部署了大量军队。
![]() 8月1日。 西北野战兵全面动员,从三边地区穿插到了榆林南部沟壑。
8月6日。 榆林攻坚战正式打响。 一纵、二纵主力率先从城南发起进攻,打穿榆林城南防御据点。王震及时带领二纵又绕过城东,穿插到了城北。 8月7日。 在南京的蒋介石得知解放军大举进攻榆林城的消息,马上乘坐专机飞往延安,亲自指挥陕北战局。 延安军事会议上,蒋介石提了五点要求:
这五点要求,全部是下达给整36师师长钟松。 蒋介石话刚刚说完,全场不语。反倒是钟松异常兴奋,觉得自己临危受命,颇受校长器重。 作为黄埔一期学子的钟松,得到蒋介石命令后,如同打了鸡血一般,马上从保安一带出发,每夜每夜的行军。 钟松的救援,还是打乱了我军进攻榆林的计划。 当天,胡宗南除令钟松的整36师急进外,第1军、第29军两大主力兵团从安塞、咸榆公路北上增援。 ![]() 与此同时,毛主席也急忙在榆林前线指挥攻坚战的彭德怀发电,让他阻止钟松的援军。 8月9日。 彭德怀给毛主席去电:
毛主席收到电报后,果断同意。彭德怀作为前线统帅,对于战场的分析能力实在太强,我军攻城部队在攻打榆林城时,几乎和他料想得一模一样。 8月10日。 榆林外围据点经过我军四天猛攻,外围防御力量基本被肃清,我军三个纵队分别从西门、北门、东门三个方向实行定向爆破。 我军战士一边爆破,一边冲锋,耗费整整一天一夜,仅有第一纵队成功爆破了榆林城西面的小西门,但第二天黎民时分城内守军又拼命重新夺回了小西门。 彭德怀再度给毛主席去电:
这一次的爆破,同样没有成功。 面对攻城受阻,8月11日、12日,毛主席连续发来两次电报:
12日这一天,毛主席发出电报的当天,钟松的整编第36师已经偷偷绕过我军外围阻击阵地,前锋部队已经抵达榆林城西面的白鹅海子一带。 毛主席的这封电报意味也很明显,总结起来就两个字“快撤”。 当天黄昏,收到毛主席12日电报的彭德怀下达了撤退命令,西野主力安然撤退至榆林、米脂间的山区中。 ![]() 8月14日,下午两点。 钟松的整编第36师主力全部进入榆林城。 榆林战役结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