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的朋友圈好像消失了?

 毛毛虫_Claire 2023-01-08 发布于宁夏

图文编辑:毛毛虫Claire

定时推文:小助理

最近小红书总是刷到关于发朋友圈的po文。

比如说有人精选了9张图发朋友圈,不仅没有收获意想中的点赞,反而有人冷嘲热讽:“图P的有点过了吧?”“嚯,最近吃的挺好啊!”

po主愤恨的删掉了朋友圈,气的跑到其他平台上吐槽。

网友们都纷纷说,谁让你发朋友圈呢?这不是自己找不痛快嘛?

其实最近两年,我的很多朋友也好像从朋友圈消失了。

以前吧,看了一部剧或者电影,要发条朋友圈谈谈感想;去了某家新的餐厅,要发条朋友圈留个纪念;

即使是偶然瞥见一片好看的云,奇怪的树,都要发条朋友圈作为纪念。

现在偶然间想到,怎么之前一直更新的朋友好久没有消息了?

点开一看,最新动态停留在大半个月前;点开另一个,“朋友圈仅三天可见”;更新勤快的除了少数几个总是很活跃的老面孔,就是转发些广告

(前几天去海边拍的图,特别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

虽然网上都在说,我们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根本没有必要和一些不太熟悉的人分享生活。

我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

尤其是孤单,脆弱的朋友,更需要“分享”这一渠道,来排解内心压抑的情绪。

因为人是社会化的,我们需要在同伴之中传递情绪,更需要得到情绪的反馈。

例如得到他人的肯定、安慰、赞同等等。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社会情绪传递需求」,这些需求包括:快乐、悲伤、惊讶、恐惧、怜悯、痛恨、兴奋、炫耀、向往、错愕等等。

这些情绪人们在自体承受之后,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情绪,都会希望和同类分享。

这种行为本质上来自人类早期的生存社会化分工需要,比如,某个猿类在林间看到老虎之后,它会下意识的发出低吼,提醒其他猿类小心。

所以在今天,我们看到一个可爱的猫、一片美丽的度假海滩、一个震惊的新闻之类,会下意识的希望分享到朋友圈,让其他同类也看到,感受你的情绪,形成共鸣。

但实际上,这些信息,是一种“单向释放”;对别人是一种“伪需求”。

在你“发出”这条信心的那刻,你已经完成了“释放”,内心产生了满足感。

至于后面是否有其他人回复、点赞,很多人其实并不关心。

但是,如果朋友圈里有人能够和你产生共鸣,能够回复互动,这种信息释放能多次的来回传递,会更完美。但对于无法产生共鸣的人来说,你发的这条朋友圈对他就没什么价值可言。

因为,除了情绪的宣泄,我们还需要——认同感

可实际上,人们大多数时间释放的信息,都是与自己利益相关,而对其他人是噪音的。

比如做保险的发某个客户怎么利用保险索赔了多少的案例;养娃的发家里孩子拼图做了个歪七扭八的图样;追星的发自己偶像又发布了什么新动态;微商的发有什么好货上新了。

这些信息90%是自己关心,实际上对其他人没有任何价值的内容。

假如你看到这些没价值的内容时会有什么反应?

实际上,除了个位数的亲人和真心朋友外,看到你朋友圈真心祝福的数量很少。

大部分人的好友名单在普通同事、同学、业务往来、群友、陌生网友这个等级。这部分人看到你的朋友圈信息时大部分只挑选对他们有用的部分——掌握你的信息,以便在和你的未来相处中处于人际关系的优势地位。

比如:你在朋友圈发一堆孩子的照片

🔘 同事领导可能会这么想:她很关心孩子,看来挺牵扯精力的,重心放在家里了,工作上估计会减少注意力。

🔘 微商同学:她怎么结婚生娃这么早,奇妙,想看看她老公长什么样子,标记上以后有孩子玩具和有机食品可以定向做推荐。

🔘 陌生网友:都是孩子妈了?之前看照片很好看还说有机会认识一下呢,算了。

说白了,真心希望祝福你的人,都是你身边的人,他们早就能从现实得知你的具体情况。而需要从网络得知你生活情况的,往往不是祝福你的人。

当然,他们也未必会因此就根据你的信息想做什么坏事,但人际交往中往往就是掌握越多信息的人会处在越有利的地位。

你的每条朋友圈,都在向那些本不需要他们知道你生活细节的人透露你的生活细节,让本不熟悉你的人了解你的情感和思维模式。

在这个节奏快、压力大,弱人际关系越来越偏向“水泥丛林法则”的现代社会里,强关系的纽带是血缘、亲情、友情。弱关系的纽带是利益交换、人情往来、公平法则。

而在“交换法则”的弱关系网络中,对方得到越多你的个人信息,你越处于竞争弱势的地位。

上次和我一个朋友聊到不发朋友圈这个问题,她是这么说的:

你永远都不知道未来会加一个什么样的微信好友。当你好友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分组设置就能解决问题的了。

总会有漏网之鱼,这时候当你想要发一个朋友圈,但不想让某些群体的人看到的时候,你就会绞尽脑汁,去想到底还有谁是不在某些分组里的呢?

所以,还是别发了吧,有些东西你不发,也不损失什么,发了却会凭空多很多麻烦。而这个麻烦,你永远都不知道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找你。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朋友圈可以发,什么样的朋友圈要少发呢?

别发太多琐碎的细节

如果一个人在社交媒体中发了太多琐碎的生活细节,比如连每顿吃了什么、喝了什么都要发出来,可能会引起他人的反感。

特别是频繁联系的人,他们可能会觉得你浪费了太多时间讲自己的事、也会觉得你太过于中心化,对于亲近的人来说,维持这段关系会有点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