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军战时营房保障概况

 张洪清 2023-01-08 发布于北京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战争有突发性和激烈性的特点,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准备打仗这根弦。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研究外军战时后勤保障,总结优缺点,以资我们借鉴。本文简要介绍俄罗斯军队战时营房保障体制、保障方法和野营装备,算是一篇国防教育小短文,希望能带给大家启示。

    一、俄罗斯武装力量组成及营房保障体制

俄罗斯军队体制是三军种(陆军、海军、空军),三兵种(战略火箭兵、空降兵、航天兵)。武装力量划分为1个战役战略集群、4个军区、4个舰队和驻外兵力。1个战役战略集群是加里宁格勒战役战力集群,归波罗的海舰队指挥,由地面部队、海军步兵和海岸防御部队组成;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2010年9月21日签署有关俄联邦军事行政区划的命令,自2010年12月1日起,俄军区将从原来的6大军区缩减为4大军区,分别是:中央军区(在原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军区基础上组建),东部军区(在原西伯利亚军区和远东军区基础上组建),西部军区(在原列宁格勒军区和莫斯科军区的基础上组建),南部军区(在原北高加索军区基础上组建);4个舰队分别是: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包括里海分舰队),太平洋舰队;驻外兵力约2.215万人,驻扎于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布哈兹等13个国家和地区。

俄罗斯军队的营房管理保障基本上沿袭了前苏联军队的管理体制。在国防部设总军事建筑与营房部,主管全军各种军事设施、国防工程、营房的基本建设,下设若干部局及建筑安装、科研、勘察设计等专门机构和企业。该部与武装力量后勤部平行,由国防部副部长兼任部长。在武装力量后勤部内设总营房管理部,负责营房及营房设施的使用、管理和维修工作。军种后勤机构中的陆军后勤副总司令下设营房管理部。空军后勤副总司令下设机场修建处。军区后勤机构内,营房副总司令负责营房管理部的工作。集团军一级设营房管理处,由营房副司令主管。师设营房勤务主任。

二、俄军战时营房保障的实施

俄军战时营房保障主要由总营房管理部组织实施。俄军编有营房建筑部队,战时负责抢修各种营房设施、医院、仓库。俄军的木材、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及营具、照明灯、手电筒等营房物资器材,战时也由营房部门负责筹措、供应和管理。帐篷以及取暖炉具属于被装物资,由军需部门组织供应。帐篷配发给部队时一般由车辆运送,或与其它军需用品一起放在伪装箱里前送。取暖炉具作为帐篷的配套器材战时与帐篷同时配发给部队。

(一)俄军战时营房保障的主要任务。

住用保障和管理。包括营房、医院、仓库及各种专业用房的新建和改建、维修管理等。营房保障部门使用自己的设计力量和施工部队,根据战时需要,因地制宜抢修抢建各种住用设施。

取暖保障和管理。这项工作主要包括筹措供应炉具和燃料两大项任务。取暖炉、锅炉等由地方生产,军队筹措前送。战时筹措燃料比较困难,俄军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实施就地补给。另外,筹措燃料时还要兼顾医院消毒、浴室、炊事、做饭等方面的需要。

照明保障和管理。战时,俄军除了利用民用电力网供电外,还配发给部队发电机和简易照明器材。

营具保障和管理。俄军营房保障主要包括:活动桌椅、折叠马扎、行军床等。战时主要配发给医院、指挥机关,在数量充足的情况下也配发给作战部队使用。

(二)营房保障的基本方式。

战时,俄军的营房保障方式多样化,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利用和修复原有营房。平时俄军按照部署,在战略要地、要塞地区建有大量营房、仓库,在后方还建有许多军事院校、科研单位,营房数量众多。战时俄军常常利用这些营房和军事设施,调整部署,集结军队,一旦这些设施遭到破坏,他们就组织抢修、抢建。

抢建简易营房。战时俄军还采取搭建简易房的方法满足部队需要。简易房一般指就地取材建造的干打垒式或木板式房屋。

寻找利用民房。俄军在兴建固定营房前,实行过义务借宿制,即强制居民为军队驻扎拨出房屋。现在虽然取消了强制性,但租宿地方房屋,以加快战时营房保障速度,仍然是俄军战时保障住房的主要方法之一。

筹措营房物资器材。俄军有计划地建造营房物资仓库,储存营房物资器材,供战时调拨使用。木材、石料等,也在当地加工筹措。

配发野营装备。俄军士兵在野战条件下无专门睡具,用呢大衣代替被褥。俄军帐篷的配发供应一直由军需部门负责。

三、野营装备的使用与管理

(一)宿营装备。

俄军野外宿营以帐篷为主,装备部队的帐篷达20多种,而活动房只有4种。俄军的帐篷多数为60年代和70年代生产的,个别40年代生产的帐篷也仍在使用。为了减轻携运行量,俄军的帐篷比较轻巧简单,如里面安有通铺的士兵帐篷可住10人,面积只有16平方米,重量38公斤。最简单的帐篷则是用士兵的雨布搭成。俄军重视提高帐篷的防护性、隐蔽性和通用性。如,通用的制式帐篷,占帐篷总数的80%,这种帐篷除住人,还可以办公、修理、医疗等用,是俄军的主要住用装备。

(二)取暖装备。

俄军的取暖装备是作为配套器材使用的,随帐篷、活动房等宿营装备一起配发给部队。俄军列入装备和炉具有13种,除了有供集体使用的野战炉具外,还有单兵使用的怀炉。取暖燃料则就地取材,使用煤和木材。目前新型炉具以烧液体燃料为主。为了提高燃烧效率,减少对居住空间的污染,俄军采用了催化加热器,二次或三次燃烧等新技术。

(三)照明装备。

俄军也采用通用电站提供战时照明用电。各类发电机组在50年代就已列入装备。俄军现装备有10种用于照明的发电机组,功率从0.5千瓦到20千瓦共7个档次。除0.5千瓦为便携式外,其余均为拖车式。各种发电机组都根据供电能力,配备相应数量的电缆和灯具。俄军的马灯、手电筒等简易照明器材,只备紧急情况下使用。

四、野战供水管理

野战供水是一项复杂的后勤保障工作,它包括水源侦察、开辟水源、汲水、净水、贮水、运水和水质检验,是营房勤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野战供水任务区分。

俄军野战供水由各级指挥员实施全面领导,后勤副指挥员具体组织协调,后勤部门、工程兵、化学和卫生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工程勤务兵负责水源侦察、构筑水井、开设供水站一配水站,供应和修理各种供水器材,对供水站地区实施警卫;化学勤务负责对水源进行辐射侦察和化学侦察,检验用水质量;卫生勤务负责督水的正确使用。保证供水量不低于规定标准和人员饮水符合卫生要求;军需勤务负责饮水供应、使用和管理。

(二)野战供水组织机构。

俄军在集团军工兵旅中设立独立供水工程连,师以下工程部队平时无建制供水分队。战时,根据需要,师工兵营可组建供水连(包括打井队),团工兵连组成临时供水分队,人员可临时抽调,每队30-40人,经过突击技术培训,即能展开工作。师、团中编有工程勤务主任,在后勤副指挥员的领导下,各负其现责,保证完成野战供水任务。

战时,在集结地域或行军途中,由集团军或师供水连开设大型供水站,对水进行专门处理,以保障部队用水。部队供水站通常在营一级开设,营供水站无法展开时,则在连开设配水站,由运水车将水运到连配水站。供水站或配水站一般设在野战厨房、食堂附近。在师、团指挥机关也设供水站。

野战条件下,俄军单兵每昼夜供水标准是10-15升。供水方式有三种:一是用车辆作储水容器伴随运行;二是由后方供水站使用战术输水管或飞机、汽车前送;三是就近寻找水源。

(三)野战供水管理。

俄军制定有严格的供水管理制度,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建供水站。站长由工程兵军官担任,主要任务是维护好供水站的秩序,组织用水和合理分配,搞好计划用水;二是规定用水标准和用水限额,并监督执行;三是采取严格的技术手段控制饮用水质量。凡从敌占区流来的河水、溪水一般不许饮用,如改为饮用则须经化验和处理后才能使用;四是在后勤部门增编汽车和含水器材,给人员增发行军水壶,给车辆配发塑料水袋等,使部队经常保持必要的储水量。

(四)野战供水站和配水站。

俄军认为供水站应设在水源充足,易汲取,卫生情况良好,不易遭敌破坏的地点。供水站要设汲取、净化、贮存和发放水的工作场,还有容器和餐具的洗涮场,运水车辆停放场。这些场区的位置要根据水源地区的地形、水的流量等情况进行具体的划分。俄军还规定,供水站周围50-100米内为卫生区,卫生区内禁止堆放垃圾,设置厕所和污水坑。容器洗涮场距取水点要有一定的距离,污水要排入集水井。开设供水站的装备器材主要有抽水泵、打井机、过滤器和车载式滤水装置等。配水站主要设在无水源地区,水是由后勤分队通过运水车或输水管线送来。一般由橡胶盛水容器和水泵组成,配水设备可以半地下或露天放置,并进行伪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