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第39条

 新用户1258N1Wf 2023-01-08 发布于陕西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伤寒论》.第39条)。 

作者:蒋远东

本条文仍然是以风伤卫、寒伤荣,即风寒同时伤荣卫立论在讲(见《太阳下篇.序中》)。这里的伤寒指的是太阳伤寒,脉浮缓是太阳中风,意思是说这是一个太阳伤寒兼太阳中风的脉象,是一个风寒同时伤了荣卫的病。第2条讲: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中风。这里的脉缓实际上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了太阳病的脉,第一条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故知太阳中风的脉浮缓。第3条讲:太阳病,或以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伤寒。由此可见,本伤寒,脉浮缓讲的是风寒同时作用于荣卫引起的风寒性的感冒。所以,本条用了一个脉浮缓来说明这个伤寒是风寒性的感冒。

   太阳中风风伤卫伤的是气,伤的是卫气。太阳中风的风是一个虚邪,卫气也是虚的,虚见虚仍然虚;虚者不痛,虚见实才痛。试看《伤寒论》第2条,第2条并没有提到痛的事情。太阳中风桂枝汤证仍然没有提到痛。第12条讲: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由此可见,这里面只提到了寒热而没有提到疼痛。

《温病条辨》在讲桑菊饮加减的时候说:热在气分加石膏,知母。桑菊饮中已经有甘草了,这里加的石膏知母就等于在加白虎汤。由此可见,白虎汤是一个走气分的药,《伤寒论》第176条讲: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这里面也没有提到痛。由此可见,只有虚见实或者说实证的时候才会出现疼痛。本条讲的身不痛是太阳中风的风伤了卫气,是虚见虚,故不痛。

   当伤寒的寒邪伤了荣血的时候是虚见实,是伤寒的虚寒之邪伤了有形的实体,即伤了荣血,故而疼痛。第3条在给伤寒下定义的时候就讲到了疼痛。第35条在讲太阳伤寒的治疗的时候,明确提到了疼痛。第35条讲: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由此可见,这个身痛是虚见实引起的疼痛。

   太阳伤寒、太阳中风伤的都是太阳之表,这个疼痛在表而不在里。这个疼痛是正邪交争于皮下引起的疼痛,正气到表的时候,表皮的毛细血孔被寒邪闭塞了就像水蒸气冲到锅盖上面了一样,锅盖上面的冷气导致蒸气逆冲化成水了,正气因为毛细血孔被寒闭塞而不得出,即化为水湿而停于皮下。这个水湿就是《阳明篇》讲的湿邪,有了湿邪才会出现身重。本条讲的这个身重就是体内的正气被寒邪闭塞了、以水湿的形式存于皮下引起的身重。当然,皮下无水,其身自然也就不重。  

现在,我们明白了身重是水,是湿,且看《金匮要略》在《水气篇》讲: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恶风加附子。越婢汤是麻黄、石膏、草姜枣的组合。由此可见,大青龙汤证在这里是越婢汤与麻黄汤的组合。越婢汤是治疗风水病的一个处方,如果我们把越婢汤治疗的这个风水中的水换成湿,那么,越婢汤就是一个治疗风湿的处方。因为,湿是雾化后的水,水的雾化前的湿。本条用大青龙汤实际上是用越婢汤在消水,即在除寒湿;用麻黄汤在把这个寒湿从里往外撵。因为,这里的水是正邪交争于皮下引起的湿水,水在皮下离人体外部最近,所以用发表的药很容易表出去,所以本条才讲:大青龙汤发之,即用大青龙汤中的麻黄汤来发散皮下的这个水湿,以除烦躁和身重。

当风伤卫,伤于皮毛的时候,其身不痛;当寒伤荣伤于荣血的时候或者说伤到了皮下的水湿的时候,病人就会感觉到痛。这种交争的过程就像拉锯一样一来一往,即是本条讲的咋有轻时。这个咋有轻时的轻是针对太阳伤寒的寒讲的。

本条讲,无少阴证才能用大青龙汤,意思是说大青龙汤证与少阴证有相似之处,即不能混淆了。第38条讲:太阳中风,伤寒,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可见,大青龙汤治的是风寒同时伤了太阳引起的烦躁的,这个烦躁是以烦为主,以躁为辅引起的烦躁,是水湿在皮下不得出而引起的烦躁,病在表;而少阴病的烦躁是一个里证,其病在里,是躁烦,是躁多而烦少。伤寒的寒邪伤了少阴水脏之后,即是寒邪见了寒水就像冬天的水要结冰一样、气血快要凝聚了,正邪已经无法交争了,又那来的烦燥呢?由此可见,少阴病的烦躁或躁烦都不剧烈,其脉一定沉;唯太阳病的烦躁是以烦为主的一个烦躁,其烦躁非常剧烈,其脉一定浮,其病在表。

《少阴病全篇》第281条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这里的但欲寐是寒邪从少阴水脏化寒引起的但欲寐,这个但欲寐也是寒湿性的但欲寐,即是身重引起的但欲寐,但大青龙汤证就没有但欲寐。这就是太阳与少阴的区别,在临床上要注意区分。

大青龙汤(麻黄汤合越婢汤)方:

麻黄(去节)6两、桂枝2两、甘草(炙)2两、杏仁(去皮尖)40枚、生姜(切)3两、大枣(擘)12枚、石膏(碎、绵裹)如鸡子大(我注:鸡子大是鸡蛋大)。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炒米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再、第二次)服,汗多亡阳,随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现将大青龙汤【方解】中的精彩片段收录于此,聊以自飧:病在表的时候,治风不外乎桂枝,治寒不外乎麻黄,桂枝合麻黄二汤能兼治风寒。今风伤卫,寒伤荣二者俱无汗出,故减芍药,不欲其收。二证俱烦躁,故加石膏以解其热。设无烦躁,当从麻黄桂枝各半汤。仲景在表剂中加大寒辛甘之品,则知麻黄证之发热,热在表。大青龙汤证的烦躁,热兼肌里。初病太阳即加石膏,以其辛能解肌肤之热,寒能清胃火,甘能生津液,是预保阳明以存津液在先。粗工疑而畏之,当用不用,必致热结阳明斑黄狂冒,纷然变出。

桂枝汤不用麻黄是欲使其大汗出,麻黄汤不用桂枝是与使其过汗出。若不慎守其法,汗多亡阳,诸逆变生,表随之空虚而不任风,阴盛格阳,烦躁而不得眠。许叔微讲:桂枝治风,麻黄治寒,青龙兼治风寒,不管什么时间,只要是辩证对头,脉证相符,用之无不应手而愈。吴绶讲:大青龙汤治疗伤寒发热,恶寒不得汗出,烦躁不得眠,脉浮紧或脉数者,急用此汤发汗则愈,此乃仲景之妙法也。我说:这是今人畏之过汗出而亡阳,怯步不前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