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的“败毒散”有4个,哪个才是基本方?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3-01-08 发布于山东

在中医方剂里,“败毒散”是一个很常用的基本方。尤其是对现在一些普通中医来说,麻黄汤、桂枝汤之类,里面的君药“麻黄、桂枝”性味辛温,发汗解表之力很强,似乎有点难以“驾驭”。而“败毒散”则相对性味平和很多,于是,“败毒散”逐渐变成了一个最常用的方剂。

图片

既然是一个基本方,当然应该全面去熟悉、掌握它,本章就从多个角度来认识一下“败毒散”。

实际上,我们现在在各类方剂汤头书籍上看到的“败毒散”,至少有4个之多:荆防败毒散、人参败毒散、连翘败毒散、三黄败毒散。那么,这四个化裁变方里,哪一个才是最基本的“败毒散”呢?

答案可能有点出乎意料:人参败毒散才是最基本的败毒散。实际上,在很多的古籍里,都是只写“败毒散”三字,但实际组成就是我们现在说到的人参败毒散。

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荆防败毒散的知名度更高一些,理当才是四个败毒散里的基本方。那么,为何人参败毒散才是最基本的“败毒散”呢?
一、人参败毒散
一般来说,我们现在说的人参败毒散,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主。

组成:柴胡、甘草、桔梗、人参、川芎、茯苓、枳壳、前胡、羌活、独活。上十味,各三十两,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薄荷各少许,同煎七分,去滓,不拘时候,寒多则热服,热多则温服。

其原文谓:“治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疼,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风痰头痛,呕哕寒热,并皆治之。”

方义:君药:羌活、独活,主药就是辛温解表,疏散风邪,祛湿止痛;臣药:柴胡、薄荷,川芎。其中,柴胡薄荷辛凉解肌,透散表邪,川芎活血祛风;佐药:桔梗、枳壳一升一降以宽胸利气,前胡宣肺祛痰,茯苓、生姜健脾化痰,人参扶助正气,以逐邪外出,使风寒湿邪随汗而出;使药:甘草调和诸药,且能益气和中。

二、
荆防败毒散

组成: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各一钱五分(4.5g)、甘草五分(1.5g)。

用法:水煎,日1剂,分2次。

功用: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主治:外感风寒初起,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胸闷咳嗽,痰多色白,苔白脉浮,及一切疮疡肿毒,肿痛发热,左手脉浮数者。

方义:本方即人参败毒散去人参、生姜、薄荷加荆芥、防风而成。方中以荆芥、防风、羌活辛温解表之功,发散风寒为主药;辅以柴胡加强解表之功;佐以独活祛风除湿,川芎活血祛风止痛,前胡、桔梗宣畅肺气以祛痰,枳壳理气宽中,茯苓利湿;甘草调和主药,缓急止咳为使。诸药协同,具有疏风解表,败毒消肿,祛痰止咳作用。

运用:

1、本方药理作用较为广泛,但最主要的还是用于外感风寒,挟湿挟痰的表证。以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胸闷咳嗽。痰多色白,舌苔白腻,脉浮者为应用指征。若非外感风寒湿邪,寒热无汗者,亦不宜服。

2、本方因有败毒消肿作用,故又用于疮肿初起,红肿疼痛,恶寒发热,无汗不渴,而见风寒湿表证者。

3、现代临床用:本方治疗感冒、流感有良效。也用于治疗皮肤病、腮腺炎、骨槽风、乳房肿块等疾病。

加减化裁:在荆防败毒散的基础上加入木香、黄连二味中药材,可清热导滞,对于痢疾初起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在荆防败毒散的基础上加入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可清热解毒,用以治疗疮疡初起。在荆防败毒散的基础上加入苦参、蝉蜕、薄荷、牛蒡子,可祛风止痒,用以治疗皮肤病。


三、连翘败毒散


组成:羌活、独活、连翘、荆芥、防风、柴胡、升麻、桔梗、甘草、川芎、牛蒡子、当归尾、红花、苏木、天花粉。


方源:《准绳·伤寒》卷七。


功效:辛温发表。

主治:发颐初肿。紫癜。起病较急,紫癜反复发作,以小腿及臀部为多,颜色较鲜明,伴有瘙痒,或发热,偶有腹痛,关节肿痛,尿血等症,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用法:水煎,日1剂,分2次。


四、三黄败毒散


方源:《古今医鉴》卷十五。

组成:防风2两,荆芥2两,连翘2两,白芷梢2两,黄芩2两,黄连2两,栀子2两,地骨皮2两,归尾2两,赤芍2两,川芎2两,五加皮2两,木瓜2两,苦参2两,黄柏2两,薏苡仁2两,僵蚕2两,蝉蜕2两,蒺藜2两,甘草2两,白鲜皮2两,皂角刺2两,木通2两,土茯苓3斤。

加减:疮痛,加羌活、独活;体虚,去栀子,加入参、茯苓。

主治:天泡、杨梅疮等。
用法:水煎,每日2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