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维榕专栏|我需要爱情!

 新用户27889083 2023-01-08 发布于河南

这个七岁大的小女孩,一步都不肯离开妈妈,见到我们的团队就像如临大敌,简直生人勿近。而这年轻的母亲,是精神科医生转介来见我们的,据说她有忧郁症,并且患有慢性疼痛。母女二人一方面是难分难解,一方面又会争吵得互相动武,父亲在旁完全帮不上忙。

这种三人组合十分普遍,往往都有一个超能干的母亲,威风凛凛,孩子只听她的,相比之下,父亲就显得格格不入。

加上母亲生病以来,需要长时间入院治疗,女儿被逼与她分隔,母亲出院后更是寸步不离。后来全家人又染上冠状病毒,孩子更是缺乏安全感,自始就像树熊一样拼命抱着母亲不放手。

母亲说:”我是个急性子,有时受不了孩子的纠缠,就会与孩子一起失控,大声吆喝!”找丈夫来帮手,又怪他用力过猛,弄伤女儿。就是这样孩子追着母亲,母亲追着父亲,父亲追着孩子,三人追得团团转。

很多父母都说,有了孩子后才产生问题,其实孩子在夫妻关系当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平衡角色,如果夫妻之间达不到适当的支持和满足感,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去填补和满足这个需要。但是这样容易造成母亲与孩子结盟,而父亲就成为弱势,如果孩子出现问题,父母就无法有效地处理。遇到这种情况,就不是亲子技巧那么简单,而是一种家庭伦理问题。

每个家庭都有一套成员之间的行为规范或准则,所谓家庭伦理。这个准则会因时因地而有改变,但是一般而言,在人际关系的网络中,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角色和位置;例如父母的角色是主持大局,如果他们不能互相支持和尊重彼此的分歧,其他家庭成员就会失控。

这种现象,在父母管教孩子的互动中,就会一览无遗。像上述这个女孩,不肯上学,只想缠着妈妈,但是每次父亲来帮助,又会惹得妻子对他生气。母亲是个喜怒形于色的女士,说话爽脆,父亲却是不善言词,很难才引得他肯发言。一个是急先锋,一个是慢郎中,结果是母亲独自与女儿周旋得不胜其烦,父亲坐在一旁毫无作为。

母亲说:”没有办法,唯一可做的就是把人抱着!”

我们故意问:”是抱着爸爸吗?”

母亲当然抱的是女儿,她向丈夫打个手势,表示”抱他才怪!”

“亲子而不亲丈夫”的家庭关系,往往锁死了每个家庭成员的角色,让每个人都没法有效地发挥自己的能量,也是造成很多孩子无法离家的根源。这个孩子只有七岁,除了母亲,对谁都没有兴趣。不幸的是,有很多十几二十岁的青年人,同样是十分夸张地捆绑在同一模式的家庭关系。有的青年人甚至把母亲变成自己的强迫症,亦步亦趋,重覆提问,连母亲都承认被逼得抓狂。而且孩子年龄愈大,就愈需要各种病症来”合理化”这种对母亲的依附,很多精神病态就是这样形成的。这种依附对象大多数是母亲,但是也有不少父亲的例子。

因此,我们的家庭治疗过程,往往都会从探索这种家庭结构开始,首先了解它的来龙去脉。

母亲告诉我们,她与丈夫结识多年,两人本来十分亲密。有了孩子后,他们那一急一慢的步伐就备受考验。妻子能干,丈夫就显得特别迟纯,而且双方祖母健在,不时会过来帮忙,男人笨手笨脚,只是多余的摆设。孩子自出生开始就睡在父母中间,从来没有离开过,夫妻说可以维持房事,我们已经认为是奇迹。

好在这是一对年轻夫妇,对爱情仍存着向往。妻子说:”我不想过着只有孩子的生活,我需要爱情!”但是丈夫万分苦恼:”每次我想帮忙,都被骂个狗血淋头,我实在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才对!”

这才发现,丈夫的帮忙,就是用力把女儿从妻子身上拖走,他不知道当一个七岁的孩子发起劲来,不是用蛮力就能抵挡的,只会一发不可收拾。几经周折,妻子终于告诉他说:”其实,你只要支持我,亲近我,我就有办法安顿孩子!”

说得有理,但是怎样亲近妻子?丈夫战战兢兢,眼睛只盯着孩子看,不知道多久没有看过妻子。妻子说:”不要抱孩子,抱我就成!”

我们索性请他们站起来,二话不说,让夫妻二人静静地互相拥抱五分钟。原以为孩子一定不肯退让,出乎预料地,她不但没有企图霸占母亲,还在旁为他们打气,叫他们要”亲亲”。我们团队的精神科医生把手表借给她,她专心一意为父母计算拥抱时间。

还以为孩子的过于依附是因为害怕失去母亲,现在看来,更像是为了父母关系的不协调而焦虑。原来还是孩子最了解母亲的心事,因为不管年龄大小,女性的最大心愿仍是在于两情相悦!有哪个母亲会真的那么毫无憧憬,只想与孩子为伴?缺乏爱情的滋润,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才让我们无法身心舒畅。

母亲的一句”我需要爱情!”就为这个家庭找到新出路。而我们的团队也在目睹他们的拥抱中,再次深深地感受到追求爱情的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