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穆宗在位6年,沉迷媚药,为何史书对他的评价却极高?

 四季视野 2023-01-08 发布于北京

明穆宗名叫朱载坖,他是大明王朝第十二位皇帝。他是嘉靖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在他还是皇子的时候,被封为裕王。

他本来是没有机会成为皇帝的,然而,因为嘉靖皇帝的后代大多早早夭折。明穆宗在他的长兄和弟弟都去世的情况下,顺位继承了皇帝的位置。

他没怎么经历过皇子内部的争斗,就能安稳继位,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幸运的皇帝。

这就让明穆宗可以安心“享受人生”,根据历史记载,明穆宗在位六年的时间,他常年沉迷媚药。甚至最后去世,也与媚药有关。据说他因为太好色,每天都要临幸很多宫女与妃子,导致自己身体越来越虚弱,最后,突然去世。

但是,明穆宗历史评价却极高。

《明史》记载:

“穆宗在位六载,端拱寡营,躬行俭约,尚食岁省巨万。许俺答封贡,减赋息民,边陲宁谧。继体守文,可称令主矣。”

大体意思是说,明穆宗在位六年,实行无为而治,自己比较节俭,自己的吃饭每年就省下数万钱。准许俺答上贡,减少税负,与民休息,边疆比较安宁。继承国家体制,守护道义,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贤德的君主了。

那么,这样的一个皇帝,为何会受到后代人对他的赞誉呢?

明穆宗比较幸运,得遇良臣而且在位时间短

明穆宗在位仅仅六年的时间,在位期间比较短。要真正看清明穆宗时期的执政局面,还需要从他的父亲嘉靖皇帝朱厚熜,和他的儿子万历皇帝朱翊钧说起。这两个皇帝一个执政四十五年,一个执政四十八年,他们爷孙俩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要想真正弄明白明穆宗为什么历史评价高,而他的父亲和儿子历史评价却很低的问题,就要从这三代人的执政过程中,寻找答案。

嘉靖皇帝是明朝在位时间第二长的一个皇帝,在位时间长达四十五年,仅次于他的孙子万历皇帝朱翊钧。不过嘉靖皇帝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皇帝,他的特殊是从还没有上位的时候,就开始表现出来的。

嘉靖皇帝本来是没有机会继承皇位的,但是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没有子嗣就去世了。他的亲弟弟朱厚炜也是英年早逝。为了找到皇帝的继承人,首辅大臣杨廷和又开始寻找明武宗的亲戚。

明武宗的父亲,明孝宗有两个哥哥,也都英年早逝,没有孩子。有一个四弟,叫朱祐杬,虽然也去世了,但是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朱厚熙,去世了,但是二儿子活着,他叫朱厚熜,时年十五岁。

绕了这么大一圈,杨廷和所带领的内阁终于找到了皇帝的继承人。可是就是他们找来的这个新皇帝,一开始就给他们来了一个“下马威”。

当时嘉靖皇帝住在湖北安陆,千里迢迢来到北京,还没进大门,他就开始“挑开了毛病”。他看到文武百官是以皇太子的身份来迎接他的,他需要从侧门进去。按照一般人的理解,皇太子进去,马上就成为皇帝,就不必在意这些细节了。

可是嘉靖皇帝偏不进去,就要以“皇帝”的身份进大门。眼看事情闹成了僵局,以杨廷和为首的首辅拿他没有办法,就让皇太后带着百官劝进。劝进了三次,嘉靖皇帝最终以皇帝的身份,从大门而入。

只此一件事,就可以看出嘉靖皇帝的“个性”。

杨廷和作为首辅,第一次与新皇帝接触,就让他认识到了,眼前这个不满二十岁的少年,绝非善类。嘉靖皇帝的位子坐到了第五天,嘉靖皇帝又给杨廷和出了新的“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看起来并不关键,那就是嘉靖皇帝想要给自己的父亲上尊号。这件事情开始动静并不大,但是,随着事件发酵,形成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件”。那就是明朝嘉靖初期的“大礼仪之争”。

嘉靖皇帝一定要给自己的父亲上尊位。本来嘉靖皇帝这个皇帝就是杨廷和推举上来的,还要给自己的父亲上尊位。杨廷和此时一定在后悔,怎么找了这么个人当皇帝!经过嘉靖皇帝几个月时间,不断得要求、威胁。

杨廷和等一众大臣只能再度退让,让嘉靖皇帝的父亲上尊位。是为大明朝兴献皇帝。嘉靖皇帝还不满意,还要在进一步,要求把改尊号上的“本生”两个字去掉,因为带着“本生”的意思就是没有做过皇帝的一种标注。

要求去除“本生”就是做过皇帝,也就是皇室正统。嘉靖皇帝的父亲一天皇帝也没做过,杨廷和认为这样做完全不符合规制。杨廷和便以罢官回家相要挟。他没有想到的是,嘉靖皇帝竟然准许他回乡。这样内阁首辅回乡了。

剩下的内阁成员有支持杨廷和的官员,也一并要罢官。嘉靖皇帝也很硬气,一律把他们罢官。接二连三的罢官,使得朝政出现了巨大的动荡,引得朝廷百官开始对皇帝产生巨大的不满。于是一百多位官员就聚在皇帝皇宫面前跪着,逼迫皇帝不要改掉尊号上的“本生”二字。

这一行为,更加引起了嘉靖皇帝的愤怒,他开始对百官“下手”。

西厂的锦衣卫,把百官抓捕入狱。打死十七人,流放数十人,剩下的一百多位官员全部受到了杖刑。这一下风波被嘉靖皇帝强力打压了下去。

之后他开始任用亲善自己的张璁等人,利用他们来弹压反对自己的人。其实,“大礼仪之争”看似是一场无趣而且也无聊的礼仪上的争斗,但是在这背后,却是皇帝的权力在与官员的权力在进行着激烈的博弈。

嘉靖皇帝从上位之初,打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后。就开始利用臣子之间的不合,来维护自己的权力。我们在看待历史上,有一个本能的认知,那就是“忠臣”还是“奸臣”,其实,在历史上,“忠”、“奸”其实很难划分,很多奸臣其实是为了皇帝做事。很多忠臣其实是为了官僚体系或者是为了王朝做事情。

皇帝在登上皇位之后,就需要做决断,到底是保障王朝,还是保障自己,其实大多数的皇帝最后还是选择了保障自己。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即使王朝再大,自己的权力在缩小,那么王朝的强大,对于皇帝来说就没有意义。所以,在朝代中后期,皇帝往往选择损害王朝的利益,来保证自己的利益,这是王朝时代,皇权与王朝之间最大的矛盾。

这就是嘉靖为什么在之后的几十年的执政中,不断任用“自己的人”,来对抗其他人。当“自己的人”势力太过于庞大的时候,他又开始任用其他人把原来的人“打败”。

要更好的明白嘉靖的执政策略,从严嵩身上就能很好地看明白。

严嵩能够上台是因为严嵩十分聪明,他很清楚嘉靖想要什么,于是就百般附和皇帝的想法。嘉靖皇帝也发现严嵩是一个可用之才,于是任用严嵩为自己的势力。

皇帝利用严嵩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严嵩也利用皇帝去获得好处。这就在实际上造成了皇帝与严嵩是联盟关系,而以徐阶为主的次辅与其他官员也是联盟关系。徐阶联盟以打败严嵩为自己的目标,而严嵩则用自己的势力限制徐阶。

这就相当于在朝堂之上有着两个势力的相互博弈,而皇帝在中间维持平衡。嘉靖皇帝这样做就可以有效限制臣子势力,避免臣子势力太大,而后架空皇帝。

严嵩与嘉靖皇帝的合作刚一开始是十分顺畅的,不过这种相互利用,总有极限。

严嵩在位二十多年,有着众多的官员投靠在他的门下。渐渐的,严嵩也开始管理不了自己手下的官员。他们依仗着严嵩的势力,贪墨横行,弄得民不聊生。

而嘉靖皇帝这边,利用他的成本也越来越大。到最后,嘉靖皇帝想要用严嵩,还需要考虑到严嵩也要占据很大一块利益,渐渐开始产生厌恶。到最后,大明朝国库亏空,大明朝岌岌可危,到了必须要扳倒严嵩的时候。

于是由内阁次辅,与严嵩斗智斗勇了几十年的徐阶上书,“扳倒”了严嵩。严嵩倒台后,政局虽然暂时清明,但是根本问题没有解决。

严嵩的为官生涯是结束了,但是新的循环又开始了。徐阶接着成为了新的首辅,也就成为了下一个“严嵩”。

不过,严嵩倒台之后,嘉靖皇帝也很快去世了。

明穆宗正好处在一个新的“循环”的开端阶段,看上去是“革除旧弊”、“实施新政”、“去除了严嵩在位时的一些弊政”。但大家没有发现的是,严嵩倒台了,徐阶上位了,徐阶经过发展也会成为“严嵩”,这个政局又会回归从前。

不过好在明穆宗在位时间短,到了下一代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身上,政局的循环又到了末期,他也遇到了与他爷爷朱厚熜同样的问题。

历史对于嘉靖皇帝与万历皇帝的历史评价都不高,因为他们在位时间太长了。他们解决不了皇帝权利与官僚系统之间的矛盾。只能通过不断破坏官僚系统,来维持皇帝的权力。而明穆宗在位时间很短,并且处在皇帝与官僚系统开始合作的初期。还没有真正等到发生矛盾,他就已经去世了。而且嘉靖皇帝为了让新皇帝能够更好扫除严嵩的余党,留下了一个人,这个人叫“海瑞”。

在嘉靖皇帝晚年,他看到了海瑞身上有着一种不畏强权的气概,以及聪明的头脑。所以在嘉靖时期,他先将海瑞提拔到京城,再找个理由把他关起来。让新皇帝上位时,再施恩于他。那么海瑞就会成为新皇帝的人,海瑞就可以帮助新皇帝革除严嵩余党。

有了严嵩的倒台,又有海瑞清官被重用。并且处在官僚系统与皇帝权利博弈的初期,明穆宗在政局上获得了一个安稳的开始,他又因为每天纵情于男女之事,把身体搞垮了,早早去世。从这个层面来说,他在历史上的评价就比较高。

嘉靖皇帝给他留下的财政新出路

在嘉靖皇帝时期,由于东南方向上发生了倭乱,嘉靖皇帝于是就中断了对外贸易,实行海禁政策。倭乱的起源实际上是朝廷垄断了对外贸易造成的,对外贸易一被垄断,就会产生走私。一旦产生走私,朝廷就会缉捕。

由于走私利益确实很大,朝廷缉捕不但没能使得走私被消灭,反而利益的诱使之下,走私形成团体,勾结倭人,形成不小的势力。

在嘉靖时期,海边的军队数次与海上走私势力首领汪直交战,不曾获得大的战果。一直到了胡宗宪做将军的时候,东南的抗倭才渐渐有了起色,到了俞大酋、戚继光与谭纶,东南方向的倭乱才得以平息。

在明穆宗时期,正好是抗倭结束的时期,所以,才有了“隆庆开关”。再加上明穆宗时期,在与北方的不断交战,取得不菲成功的基础下,与北方的蒙古势力俺答促成了和平,史称“隆庆和议”。

在隆庆合议之后,明朝与蒙古的经济交流也变得频繁起来,在蒙古与明朝的边境,各种商品的交流也迅速增加,大大提高了两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有了“隆庆合议”与“隆庆开关”,明朝在北面与南面,重新开始了对外贸易。

依靠对外贸易,明朝的财政得以恢复。明朝财政恢复了,明朝明穆宗时期社会经济才得以发展,经济变好了,社会矛盾就变少了。所以明穆宗虽然在个人的生活作风问题上,有一定的缺陷。

比如每年都要从民间选三百个宫女,供自己享乐。每年还要评选出十几个妃子,这些妃子各有姿色,都是他平常所爱的妃子。但是明穆宗好在政绩还不错,所以在后来历史记载上有一个好名声。

玉米与棉花的引进与使用

在嘉靖时期,正是16世纪的开端,这个时候,欧洲开始了大航海时代。就有很多的“舶来品”被明朝皇帝所认知。其中,在明朝嘉靖年间,就曾有过玉米的引进。到了嘉靖后期,玉米就被推广到了更多农田之中。

隆庆一朝,民间不仅对玉米这种农作物有了更广泛的认知,而且还被大量的种植。玉米的种植给明朝的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好处。玉米原产于美洲,不仅具有产量高、营养丰富的特点,而且他的秸秆,还能作为牲畜的饲料。

十分适合以农耕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农户。玉米这种经济作物的引进,大大的改善了明朝普通农民的生活,特别是明穆宗时期,种植玉米的技术与种植面积都大大提高。百姓生活好了起来,更多的人吃饱了,明穆宗自然会受到很好的历史评价。

在明穆宗时期,还出现了一种新产品。它介于丝绸与麻布之间,质地柔软,保暖性能好,而且造价便宜,那就是棉花。在明穆宗时期,明穆宗大量推广种植棉花,一方面为了做棉布,能够出口,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另一方面,棉花的进口与推广也大大的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在明朝嘉靖时期,一般家庭穿不起丝绸,只能选择麻布作为衣服。麻的质地比较粗、不能防风、穿着也不舒适。棉花进入明朝后,经过明穆宗的推广,让棉花进入了广大的民间。

百姓可以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比麻要舒适、保暖的布料。这就使得明穆宗时期,普通百姓的生活条件大大地提高,社会也很繁荣。在明穆宗时期,人们都过上了比原先要好的日子。吃得饱了一些,能够穿得更暖和舒适,社会矛盾也就少了。

所以明穆宗时期,因为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百姓怨气也就少了,历史评价也就高了。

写在最后

明穆宗在位6年,总是沉迷媚药,却还能在历史上有一个很好的评价,可以概括为3点。

第一,严嵩倒台之后,新的掌权势力没有形成,政局比较清明。

第二,是因为在明穆宗时期,彻底平复了东南的倭乱。隆庆开关之后,对外贸易开始了。有了对外贸易,明朝财政宽裕,就使得社会基础建设的能力提高,百姓的生活更好了。

第三,是因为在明穆宗时期,玉米与棉花的推广种植,让民间有了更好的食用与服装产品,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底层百姓吃饱穿暖的心愿。社会经济也因为这两种产品的推广,有了一定的发展。

有了这三点优势,可以让明穆宗不再忧虑朝政,放心享受。

所以,明穆宗哪怕在位期间很短,不如他的父亲和儿子, 哪怕他终日沉迷媚药与女子享受,哪怕他不太关心朝政,但经过整体的评判后,他的历史地位依然很高,也就不去为奇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