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物界全系列」动物界—真后生动物亚界

 梦想童年594 2023-01-08 发布于江西

动物界—真后生动物亚界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学名:Eumetazoa)是指所有具有细胞组织的动物。动物中只有多孔动物门不属于真后生动物。

文章图片1

1.形态特征

真后生动物细胞间有连接,就是所谓的'紧密连接'。它们的胚胎最少会发生两个胚层:内胚层和外胚层。只有真后生动物才具有特化的细胞类型如神经细胞。

2.分类

过去,真后生动物依据形态分为两侧对称动物和辐射对称动物。后者包括刺胞动物门(Cnidaria)、栉水母动物门(Ctenophora)和三叶动物门(Trilobozoa)。但这种分类并不能反映真实的种系发生。按照亲缘分支分类法,刺胞动物门和两侧对称动物比栉水母动物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具体而言,刺胞动物门与两侧对称动物可组合成单系群浮浪幼虫样动物(Planulozoa);浮浪幼虫样动物又与扁盘动物门(Placozoa)组成单系群副同源异形基因动物(ParaHoxozoa);副同源异形基因动物再与三裂动物门、栉水母动物门组成真后生动物。

3.胚层

胚层(germ layer)亦称为生殖上皮,但较少使用,是动物胚胎形成时的一群细胞。所有动物都具有胚层,其中脊椎动物的三胚层构造特别显著,而海绵动物的胚层最为简单。真后生动物(比海绵复杂的动物)通常会产生两到三层主要组织层(有时候称为初级胚层)。辐射对称的动物(如:腔肠动物)具两个胚层的构造,包含内胚层、外胚层;两侧对称的动物则具有三个胚层的构造,较辐射对称动物多了位在内胚层与外胚层之间的中胚层。所有胚层内的细胞最终发育成动物的各项组织与器官。

(1)发现

卡斯帕尔·沃尔弗从早期胚胎中发现叶状构造。在1817年,海因茨·克里斯第·潘德尔(Heinz Christian Pander)在研究鸡胚胎时发现三胚层构造。后于1850年到1855年间,罗伯特·雷马克进一步将生殖细胞层的概念解释得更加完善。另外汤玛斯·亨利·赫胥黎在1871年更提出英文术语----中胚层;1873年由雷·兰克斯特提出内胚层、外胚层等术语。

海绵动物属于最简单的动物,仅具有一个胚层。海绵动物虽然具有细胞分化,但不具组织协调的功能。真后生动物等辐射对称动物复杂度更高,具有两个胚层(包含内胚层、外胚层),双胚层动物可发展出组职层级的构造。而更高等的动物(从扁虫到人类)具有三个胚层,多了内胚层、外胚层之间的中胚层,三胚层动物具有组成器官的能力。

(2)发育

受精之后形成接合子。在卵裂、有丝分裂等阶段时,接合子会变成一颗球状细胞,称为囊胚。之后经历了原肠形成,形成原肠以及两个或三个胚层。

人类受精卵受精三天后,接合子经由有丝分裂形成一群紧密且具有大量细胞的桑葚胚,到这个时期称为囊胚,囊胚的外层则被叫做滋胚层;囊胚的内层则称为内细胞团,内细胞团最初具有两层:上胚层与下胚层。此时细胞中充满液体,囊胚的透明带也会破裂,让囊胚可以更顺利的进行着床。受精后14天,原线将会形成。上胚层细胞会向原线内移动,并潜入其中,产生了内胚层。上胚层细胞持续移入,但此时组成新的一层----中胚层。而最上方的上胚层则形成外胚层。

文章图片2

(3)内胚层

内胚层是胚胎发育中的一个胚层,细胞沿着原肠向内移动,形成原肠的最内层。

内胚层细胞最初为扁平细胞,最后变成柱状细胞,这些细胞组成所有除了口与直肠末端之外的消化系统器官;另外也形成所有与消化道相连接的所有腺体,如肝脏与胰脏。

(4)中胚层

中胚层是三胚层动物特有的。在原肠形成时,部分细胞向内移动形成中胚层,即是介于内胚层与外胚层之间的一层。

中胚层会发育成骨骼、真皮等保护内脏的构造,促进了体腔的形成,在体腔内的器官因为有液垫的保护,器官便可以独立发展,不受其他部分的影响。

(5)外胚层

外胚层主要发育成体表的组织。脑和脊髓由外胚层型成

(6)神经脊

神经脊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所以有时候被称作第四个胚层。神经脊细胞是由外胚层所发育出来的。会产生神经节的构造。

4.浮浪幼虫样动物

浮浪幼虫样动物(学名:Planulozoa)是副同源异形基因动物的一个演化支,不同学者对其定义有所差异,现在多被用以指称包含刺胞动物门与两侧对称动物的演化支,为扁盘动物门的姊妹群,但其原始定义将扁盘动物门也包含其中,即将浮浪幼虫样动物视为副同源异形基因动物的异名(senior synonym)。

副同源异形基因动物(扁盘动物、刺胞动物与两侧对称动物)皆具有Zic基因,但浮浪幼虫样动物(刺胞动物与两侧对称动物)的Zic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Zoc与ZF-NC这两个结构域,扁盘动物的Zic基因则阙如。

5.副同源异形基因动物

副同源异形基因动物(学名:ParaHoxozoa)是真后生动物的一个演化支,包含扁盘动物门、刺胞动物门与两侧对称动物,为栉水母动物门的姊妹群。

副同源异形基因动物因拥有同源异形基因/副同源异形基因(Hox/ParaHox)而得名,后来虽有研究指出动物演化树中更早分支的多孔动物门可能也具有此类基因,但原先定义的副同源异形基因动物(不含多孔动物门)应为单系群,此名称也被持续使用。

副同源异形基因动物中,扁盘动物门在演化树上的位置尚不清楚,有研究认为其为所有其他副同源异形基因动物(合称浮浪幼虫样动物)的姊妹群,也有研究认为其为刺胞动物门的姊妹群。

文章图片3

6.下属

基础真后生动物

栉水母动物门(Ctenophora)

三叶动物门(Trilobozoa)

扁盘动物门(Placozoa)

刺胞动物门(Cnidaria)

两侧对称动物(Bilateria)

异无腔动物门(Xenacoelomorpha)

前分节动物门(Proarticulata)

原口动物(Protostomia)

蜕皮动物总门(Ecdysozoa)

有棘动物(Scalidophora)

动吻动物门(Kinorhyncha)

鳃曳动物门(Priapulida)

线虫动物(Nematozoa)

线虫动物门(Nematoda)

线形动物门(Nematomorpha)

铠甲动物门(Loricifera)

泛节肢动物(Panarthropoda)

有爪动物门(Onychophora)

缓步动物门(Tardigrada)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螺旋动物(Spiralia)

有颚动物(Gnathifera)

颚胃动物门(Gnathostomulida)

微颚动物门(Micrognathozoa)

轮形动物门(Rotifera)

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

毛颚动物门(Chaetognatha)

扁轮动物(Platytrochozoa)

中生动物(Mesozoa)

直泳动物门(Orthonectida)

菱形动物门(Rhombozoa)

单胚动物门(Monoblastozoa)

扁虫动物总门(Platyzoa)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

冠轮动物总门(Lophotrochozoa)

环口动物门(Cycliophora)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星虫动物(Sipuncula)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纽形动物门(Nemertea)

触手冠动物(Lophophorata)

苔藓动物门(Bryozoa)

内肛动物(Entoprocta)

泛腕足动物(Brachiozoa)

软舌螺动物门(Hyolitha)

帚虫动物门(Phoronida)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后口动物总门(Deuterostomia)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

古虫动物门(Vetulicolia)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