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知偏差 | 蔡格尼克效应:为什么孩子的学习计划总是完不成?

 云语禅心 2023-01-08 发布于湖北

你家孩子会有以下的情况吗?

假期一开始干劲满满地列好一整张计划表,却在临开学前才疯狂补作业。

学习上总是点到即止,前期能够靠背诵取得高分,而在进阶学习中不能保持优秀。

把正在看电视的孩子赶回去写作业,他们迟迟无法静心,整个过程三心二意。

文章图片1

影响孩子持续学习的因素有许多,我们不能将负面情况都简单粗暴地归因——列表格不完成的孩子未必是不够自律;学习点到即止的孩子未必是懒惰;对没看完的电视牵肠挂肚,也未必是“心散了”、“不专心”。

如果家长们懂得认知偏差就会发现,他们其实都是被同一种心理机制影响了行为——「蔡格尼克效应」

文章图片2

每个人都会有的“完成情结”

人其实天生就对未完成事项存在着使之完成的情结。

否则就总是容易对悬而未决的事情忧心忡忡,对迫不得已半途而废的事情念念不忘。

文章图片3

针对这一现象,心理学家蔡格尼克曾给予32名被实验者22种不同的任务。每个被实验者都有顺利做完和没有做完的任务,且这些完成度不同的工作都是随机排列的。

之后,被试者回忆刚才做的任务时,大多数测试者首先回忆起的是那些自己没有完成的任务。整体上来看,未完成的任务平均被回忆起68%,完成的任务平均被回忆起43%。

这就是「蔡格尼克效应」(Zeigamik effect):“人们对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的事情印象更深刻。”

蔡格尼克认为,当人们有完成某事的动机时,就会产生一个内部的张力系统,该系统会在完成任务后趋于松弛;但如果中途受阻导致任务不能完成,这个张力系统就会在一定时期内继续保持下去,并且促使人们产生重新实现目标动机的意向。

「蔡格尼克效应」

让人专心又让人分心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研究生马西坎波曾用实验了解蔡格尼克的形成机制。

他设立了三个对照组:

第一组:写下最近刚刚完成的任务

第二组:写下没有完成且需要尽快完成的任务

第三组:写下未完成的任务,并为如何完成这些任务制订具体计划

之后,他让三组被实验者参与一个“独立的、无关的”活动——阅读一本小说的前10页。然后马西坎波观察他们在阅读期间是否分心。

文章图片4

从实验结果来看:第二组的被试者,更难专心完成阅读;而第三组的被试者分心次数相对较少,在阅读理解测验上得分较高。

这是因为,第三组的被试者在写下详细的计划之后,其内心的紧张感就随之消失了。他们可以重新在另一项新的事件中投入精力。

由此可见,蔡格尼克效应既能帮助人们专心——解决心理紧张感,排除干扰,也能导致人们分心——怀着未完成的任务去参与其他事项,是无法静心的。

用「蔡格尼克效应」

提升学习效果

知道了蔡格尼克效应,我们如何用它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

1.简洁的待办清单,避免混乱

平时家长总是会帮孩子列过多的待办事项。

从马西坎波关于蔡格尼克效应的实验来看,如果孩子的计划表上有100件事情要做,那么蔡格尼克效应会让他们一会儿想到这个任务,一会儿想到那个任务。

文章图片5

家长可以从下面三个方向中各挑出一件事,作为孩子的待办清单:

▶日常事项:孩子学习生活中当天必须完成的事项,比如作业、体能训练等。

▶重要事项:选择一项对孩子学习非常重要的事情,比如即将考试,需要对某项学科复习总结;

▶简单事项:一些孩子单独可以完成的事情,比如整理书包。

2.用记录代替计划,提升行动力

详细的计划可以消除任务执行中的不确定性,这对一部分乐于按计划行事的孩子有促进作用。

但是如果孩子不能从计划中得到动力,那家长们就需要重新思考这个办法的适用性。

对于“列完等于做完”的孩子来说,我们要避免计划给孩子带来的虚假成就感,着重关注他们是否采取了行动。

当孩子着手开始任务时,家长可以鼓励他们在本子上记录已经完成的部分,并打勾,在随着完成度提升而产生的成就感驱动下,孩子更愿意坚持。

3.建立持续的学习观,保持学习紧张感

很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忽略知识的更新过程,从而造成学习困境。

他们将知识看作独立、静止的存在,在完成一项知识的学习与记忆后,就认为该知识的学习任务结束了,缺乏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与深入钻研。

就以笔记来说,一些孩子认为将老师的板书与讲解仔细摘抄就算完成了任务,大脑中并没有很深刻的印象。

文章图片6

而那些建立持续学习观的孩子,在蔡格尼克效应的影响下,善于通过各种渠道不断补充、完善、纠正笔记,同时也提高知识点的回顾频率

孩子应认识到,知识体系的建立是逐渐深入的过程,要把学习当做一个未完成的事,一直保持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不仅孩子需要建立持续的学习观,父母也应如此。

为人父母,是一场永远处在进行时的自我修行,时刻保持紧张感,才能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简妮·爱丽丝·奥姆罗德.学习心理学[M].汪 岭,李艳平,廖风林,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291.

2.罗伯特·J.斯腾伯格,卡琳·斯腾伯格.认知心理学[M].邵志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24.

3.张军,孟翔.蔡格尼克效应的心理原理及教学运用[J].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