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摆烂”,是一种智慧

 人杰地灵h8p9lk 2023-01-09 发布于湖北

妈妈群里,几个女人在聊天。谈到对孩子的教育时,一位妈妈说她娃6个月时就送去上了早教,开发智力要趁早,孩子的未来马虎不得。

一位妈妈的娃才5岁,琴、棋、书、画都报了班,为了把娃培养成所谓的贵族气质,还报了马术培训班,一年下来孩子仅花费在学习上的费用就有二十来万。

妈妈们没有谁甘愿落后,谁家的娃都是天才,绝对不能被埋没。

可是也有一位妈妈跳出来说,孩子小的时候,最好不要报太多的班,会导致厌学心理,最终钱花了,很可能什么也没有学到。

如果一定要娃有一技之长,可以择取二三,但最终是否能学好,一则是孩子的兴趣使然,二则是家长的坚持和支持,否则什么都是白搭。

然而,这个内卷的时代,她的话没有人听得进去。大家相互攀比,唯恐错失一位天才孩子。但其实,这样就能让妈妈们缓解焦虑了吗?真的未必。

内容图片

这是个内卷的年代。

为什么曾经的线上培训能做得如火如荼,其实都离不开家长的焦虑。孩子一要进名校,二要请私教,普通人家就线上。

再看那些原本该朝气蓬勃的孩子们,脸上早已丧失了天真活泼,更多的是不知所措。

因为没完没了地刷题,没完没了地上课,周末赶着各种班,放假也难得会有清闲。

常有人说,现在的孩子不会玩儿了。偶尔有闲下来的功夫,他们也只是刷着平板,玩着手机,或者打着电脑游戏。

为什么变成了这样,其实都是缘于家长的问题。他们的内卷让孩子无法适应外面的世界,所以干脆有时间时也窝在家里,免得在外面玩耍父母要担忧。

一则安全可能无保障,二则认识的人不可靠,万一带坏了孩子。

可是他们却忘记了,孩子有一天会长大,早晚要离开父母,展翅高飞。到那一天,空有一肚子学问,真的很好吗?

内容图片

其实,真的不必过于恐慌,一切冥冥中自有安排。

按部就班地过好人生的每个阶段,就比如孩子,学习和玩耍相结合,寓教于乐,这样才会达到真正的身心健康,才能让父母在未来少操一些心。

当父母的,懂得适度地“摆烂”,才是真正的智慧。

而所有人都一样,别把自己逼得像上紧了的发条,一刻闲暇的时光都没有。

或许,这样会让你得到很多,但很多事情也是相辅相成的,得到的同时也会失去。

很多人却不敢相信,他们一味地往前冲,努力地奔跑,总害怕眼前的一切转瞬即逝,所以拼命地要抓住。

加不完的班,熬不完的夜,数不清的应酬......太多人把时间和精力给了工作,却很少静下心来认真地享受一下生活。

因为他们害怕所有的东西会离自己而去,如果不紧握在手里,眼睛一直盯着,最终可能都不再是自己的了。

内容图片

抱着这种心态,很难真正地感受到幸福的。

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多,但内心越来越慌张,越来越无法淡定。

总是怕一不留神被甩在时代的后列,总是担心眼前的一切都是梦幻......即使是在睡梦里,也是紧张的,无法真正放松下来。

然而越焦虑,越无助。越内卷,越觉得疲惫不堪。

倒不如学会适时地摆烂一下,或许就解决了心中的困惑。

摆烂,并不是一种好的行为,甚至长期陷入这种状态里,很容易让人越来越迷失。

但实际上,有时候人活着,就需要隔一段时间摆烂一下。这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

摆烂并不是彻底地破罐子破摔,而是让自己适度地放松下来,或许有些事情就会出现转机。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当一个人不再害怕,不再担心,敢于宣泄自己的痛苦,敢于接纳失败的时候,才可能让事情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内容图片

会摆烂的人,都是智慧的。

因为他心里明白,地球离开自己,照常运转;没有了自己,明天的太阳也会照常升起;所有的事情不会因为他没有参与而搁置;这世上少了谁,都没那么重要。

当他能够卸下心理的负担,以平静的心态来看态所有的事情时,往往会做出更理智的判断与抉择。

疫情时代,因为各种封控,很多人都处于焦虑的状态中。

可是一些人却趁机摆烂自己,适度地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从而来确定未来要走的道路。

有人因为长时间的居家几度抑郁,有人却因此涅槃重生。

其实,没有谁比谁更好过一些,拼的不过是谁能重塑自己的心态。

事已至此,既然无力改变现状,不如换种心情。与其抱怨着坐以待毙,不如寻求新的出口。

减少焦虑的最好办法,就是捂上耳朵,听听内心真正的声音。

其实,真的不必把自己逼得太紧。

偶尔的放松,是为了更好地前进。适时的摆烂,是为了更进一步接近成功。

愿你能够懂得,学会摆烂,是对自己的救赎。

内容图片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