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介石临终道出:一生害怕两人,但只敬佩一人,这三人分别是谁?

 文渊武海 2023-01-09 发布于四川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

在其临终之际,蒋介石却向蒋经国道出,他这一生只敬佩一人,却有两人令他感到害怕。

那蒋介石敬佩的人是谁?害怕的人又是谁?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

毛主席与蒋介石

蒋介石最惧怕的人之一,自然是毛主席。

不同于毛主席的一心为国,蒋介石自始至终满眼都是权势。

在获得孙中山先生的信任后,蒋介石步步为营,培养了属于自己的权力系统。

孙中山先生去世后,蒋介石更是置三民主义于不顾,一边打压共产党,一边将国民党带离原本方向,使得国民党内部四分五裂。

最终,只剩下与蒋家嫡系部队相关联的势力。

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红色之火才是呈现燎原之势。

但在蒋介石看来,国民政府有美国和海外华侨的帮助,毛主席等人是比不上的。

可一味只求注重功利的蒋介石自然无法了解人民的意愿,也终究不会取得胜利。

而毛主席则将为人民服务放在首位,最终收获了百姓的支持,建立新中国。

之后即便是号称世界第一的联合国军,也在朝鲜战场上被志愿军打得节节败退,最终签下停战协议。

从最初的不在乎,到后来的畏惧,在一次次的失败中,蒋介石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

临终之前,蒋介石曾对国民党高官这样评价毛主席:

“当年我们被毛泽东打败时,美国人嘲笑我们不会带兵打仗。在朝鲜战场上,美国带着十几个国家的王牌部队,不也被毛泽东打败了吗?”

“毛泽东派人保护我家的祖坟,这种胸怀只有伟人才具备。”

毛主席在军事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带领着红军冲破反动派层层包围。

可蒋介石却只是一个擅长权术的政客,对于带兵打仗一窍不通,只能靠先进的装备和权术来巩固自己所谓的地位。

而与毛主席一样,给蒋介石带来恐惧的另一个人,是他曾经的部下邓演达。

邓演达与蒋介石

1909年,邓演达考入广东陆军小学,成为班上年纪最小的学生,并在学校里加入同盟会,树立了革命思想。

辛亥革命爆发后,邓演达随即加入革命队伍,跟着大部队南征北战,并在此后的多年时间里进修自己的军事素养,成为一名既有理论知识又兼备实战经验的革命人士。

在孙中山先生创立黄埔军校时,邓演达就以学生总队队长的身份参与学校建设,备受孙中山先生的器重。

与此同时,蒋介石也在孙中山先生的队伍里崭露头角,成为孙中山先生的另一位心腹。

在这期间,邓演达与蒋介石同为国民党内的重要人物。

也正是在黄埔军校任教的这段时间里,邓演达坚决拥护三民主义,与苏联顾问及周总理等共产党人成为战友,站在了蒋介石的对立面。

此时的蒋介石已经开始在重要岗位上安排自己的心腹,甚至将矛头对准了邓演达。

孙中山先生病逝后,邓演达几经辗转当选国民党候补中央委员,同时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改组筹备委员。

此后的时间里,邓演达一直站在共产党一边,利用各种方式,尽自己全部努力守护革命成果。

那时的邓演达虽然遭受到排挤,却也没有成为蒋介石的眼中钉,反倒是一直受到蒋介石的邀请。

邓演达用最坚定的态度,拒绝了蒋介石的橄榄枝,也由此引起蒋介石的不满。

曾经同为孙中山先生心腹的二人,因为蒋介石的一意孤行越走越远,最终因为邓演达逼迫蒋介石继续北伐,导致二人关系彻底决裂。

虽然邓演达的地位和势力,给蒋介石造成一定麻烦,但在这时还没有达到让蒋介石感到惧怕的程度。

直到邓演达号召黄埔军校的学生,与他针锋相对,这才使得蒋介石动了杀机。

分庭抗礼,失去性命

1926年11月26日,国民党计划迁都武汉,并在不久后成立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

在迁都未完成之前,这个联席会议是国民党的最高权力机构。

不过蒋介石却并不想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因为他的势力更多在南昌。

想到这个问题后,蒋介石一直提议迁都南昌,甚至截留了一部分前往武汉的高官,对外声称国民政府暂时留在南昌。

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邓演达曾到南昌敦促蒋介石尽快迁都武汉,蒋介石也曾到武汉据理力争,导致二人之间的裂缝越来越大。

不久蒋介石在南昌成立中央党部,拒绝迁都武汉,并与武汉的联席会议争权夺利,国民党内部彻底被分裂。

也是从这时开始,邓演达公开站到蒋介石对面,代表武汉政府指责蒋介石,反对蒋介石的独裁行为。

不论在报纸上,还是在军校开学典礼上,邓演达都毫不留情地将蒋介石归结为昏庸的独裁者,告诫所有国民党员服从党的命令。

“蒋介石领导的革命,永远不可能成功。”

这是邓演达对蒋介石的评价,也是他反对蒋介石的最主要原因。

为了革命的胜利,邓演达到各地演讲,呼吁各势力一同推翻蒋介石政权,维护党的最高权利。

令邓演达没想到的是,蒋介石将自己受到的来自武汉的压力归罪于共产党,直接发起了一场针对共产党员的大屠杀。

为了阻止蒋介石进一步行动,邓演达组织了三十万人的声讨大会,斥责蒋介石的罪行,使得蒋介石的名声降到谷底。

更令蒋介石蒋介石感到恐惧的是,邓演达竟然动员了中央军事政治学院的学生及黄埔军校的学生,一同组成讨蒋委员会。

不久后,邓演达更是成立了黄埔革命同学会,聚集许多黄埔军校出身的将领,为讨伐蒋介石做最后的准备。

眼看着邓演达动了自己发家的资本(黄埔军校),眼看着各地讨蒋势力越来越庞大,蒋介石感觉到深深的恐惧,因此用30万悬赏邓演达。

1931年,叛徒陈静斋借着看病的名义外出告密,导致邓演达等人被抓。

蒋介石抱着最后的希望劝邓演达与自己合作,却遭到了邓演达毫不留情的呵斥。

多次拉拢无果,邓演达被抓的消息也流露出去,蒋介石担心邓演达被救走后继续针对自己,遂下令将其秘密处死。

而除了令蒋介石惧怕的毛主席和邓演达外,蒋介石还有一位最为敬佩的人,那便是周总理。

最敬佩的周总理

与邓演达相同的是,周总理曾经也在黄埔军校任教。蒋介石还曾在别人面前夸奖周总理和邓演达是自己最得力的助手。

可随着蒋介石野心不断增长,周总理察觉到他对共产党的野心,内心也开始提防蒋介石。

中山舰发生后,被囚禁的周总理拨通了蒋介石的电话,用带有质问的语气问道:

“有人将几十名党员扣押在这里,我希望你能尽快解决。”

“听说你命人包围了苏联顾问的住所?”

“不论事情怎样,请你立刻下令,释放所有共产党员。”

这通电话过后,蒋介石虽然释放了所有党员,可周总理却看透他的本质,直接离开了黄埔军校,蒋介石也就此失去了这个得力助手。

不久后的北伐战场上,邓演达和张治中先后向蒋介石推荐周总理。

蒋介石本就对周总理充满敬佩,在他人的说服下,特意摆了一桌宴席。

只不过周总理并没有立刻答应蒋介石的邀请。

直到蒋介石对共产党人进行屠杀后,周总理组织领导南昌起义,彻底与蒋介石划清界限。

蒋介石深知周总理的才能,立刻悬赏八万元捉拿周总理。

令蒋介石没想到的是,自己不仅没能捉拿周总理,反倒是在西安事变那段人生最狼狈的时光里,见到了前来拯救自己的周总理。

“我们已经快十年不见了,你好像老了一些。”

看到面前依旧身姿挺拔的周总理,再联想如今自己阶下囚的身份,蒋介石心中升起一股无力感。

听着周总理对自己执意内战的指责,蒋介石哑口无言,只能同意联合抗日,继续与共产党开展合作。

没过多久,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民党开始与共产党协商军队改编事宜,代表共产党进行谈判的同样是周总理。

为了尽可能多的保留有生力量,周总理并没有一开始就亮出自己的底线,而是在预想的四个师的基础上增加两个师。

但国民党生怕红军势力壮大,一再压缩改编数量,比中央预计的四个师六七万人的数量还要少。

周总理用最强硬的态度亮出底线,最终获得了这次谈判的胜利,维护我党利益。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一致呼吁停止战争,还中国一个和平的环境。

蒋介石却以此为借口,三次邀请毛主席前往重庆谈判。

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带着周总理等工作人员一同飞往重庆,与国民党共同商定停战协议。

协议签订后,毛主席率先返回延安,周总理则继续留在重庆进行收尾工作。

只可惜蒋介石只是以和谈为借口拖延时间,而且在重要问题上一直模棱两可,最后干脆拒绝了周总理提出的一切建议。

周总理明白,或许是蒋介石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才撕下自己的伪装。

既然留在这里已经没有任何作用,周总理也就不再强求,没过多久就离开了重庆。

这次见面,是蒋介石此生最后一次与周总理会面,同样也是周总理最后一次见到蒋介石。

四年过后,周总理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亲眼见证新中国的成立,蒋介石则败退台湾,终生再没有踏进大陆一步。

在与共产党长期的斗争中,周总理多次作为代表与国民党政府谈判。

但不论敌我力量差距有多悬殊,周总理总能扭转局面,为我党争取最大的利益。蒋介石不止一次对他人说过:

“周恩来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党内很少有这样的人,只可惜不愿意为我做事。”

对于这位鞠躬尽瘁的总理,蒋介石发自内心的敬佩。

而对于最初动摇自己党内根基的邓演达,以及毛主席,蒋介石则充满深深的畏惧。

结语

这三位令蒋介石印象深刻的革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在乎名利,只在乎国家和百姓。

蒋介石之所以敬佩,之所以畏惧,正是因为这三人的大公无私及宽阔的胸怀,是他永远无法具备的。

也正是有了许多像毛主席、周总理、邓演达这样的英雄,中国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百姓才能重新享受安宁。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