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希特勒的计划中,击败了苏联之后,他的下一个目标是谁?

 丘山三也君 2023-01-09 发布于四川

1939年9月,德国58个师突然出动朝着波兰进发,仅仅2天之后,英国与法国被迫同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便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

图片

希特勒的称霸路径

早在1937年11月初,希特勒就找来了高级将领们并向他们阐明了自己的计划。

他提出,国家目前遇到的难题只能通过武力方式来解决,并且提供了三种战略方案,其中就包含了对于法国是否会出兵支援的思考,随后宣布:必须要同时“推倒”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以消除在西方行动的侧面威胁,东方有日本和苏联对抗。

图片

从这场会议来看,希特勒此时已经有了称霸世界的野心,在场的其他人却都大为震惊。

种子在此时便已经埋下,而在操作层面,希特勒必然会将波兰作为第一个目标。

1939年4月1日,希特勒下达了“永远消灭英、法盟国波兰”的命令,并批准了《白色方案》,将150万德军秘密开往德波边境。

在边境线上,他还自导自演了一场“德国遭到波兰进攻”的丑剧,并以此为借口突袭波兰,进而挑起了战争。

图片

那会,英法等绥靖主义者丝毫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还幻想通过牺牲波兰来换取希特勒进攻苏联,以此来实现相互消耗,他们好坐收渔翁之利。

进攻苏联确实是希特勒计划的一个部分,只是在时机还不成熟的时候不可轻举妄动。

对于英法的表态,希特勒自然是拒绝了,奈何民众的呼声实在是太高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懂,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英法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对德国进入战时状态,西线的英法军队压根都怎么行动。

希特勒抓准了机会,也做好了进一步进攻西欧的准备。

图片

1940年4月到5月,德军接连占领了丹麦、挪威、荷兰等地,并直接逼近了英吉利海峡,将30多万英军逼到了敦刻尔克港口

法国的结局也没多好,由于德军很快占领了巴黎,雷诺政府垮台,新成立的贝当政府也是卖国政府。

由于纳粹德国在欧洲频繁得手,希特勒的计划进入到了第二步:苏联。

采取着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是纳粹德国称霸世界的一大障碍,对于希特勒而言,这一点更为明显,他早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就叫嚣过:要将俄国从欧洲的版图上划掉。

图片

从他那时的思想来看,其所追求的“生存版图”是从易北河到伏尔加河之间的广大东欧区域,为了实现如此野心,他就必然会对苏联动手。

而计划之初,为了避开军事实力同样强大的苏联,也是为了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囹圄之中,他便抢先一步和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当然,这只是缓兵之计,当希特勒侵占了欧洲大部分领土并且获得了大量物资后,他认为时机已经成熟。

图片

1940年6月,当西欧的战火还没有熄灭之时,已经急不可耐的希特勒秘密签订了“巴巴罗萨计划”,此计划的核心内容便是进攻苏联。

为了保障行动顺利,他还拉着意大利、罗马尼亚等一众国家组成了“反苏战线”,准备可谓是相当充分了。

和苏联撕破脸皮对于希特勒来说也极为简单,只要背信弃义,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出。

就如同征服波兰、法国那样,极度膨胀的希特勒同样希望采取闪电战的方式快速结束对苏联的战斗,他将时间定在3个月之内。

图片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兵分三路突然向苏联发动了袭击,占领了苏联的大片国土。

由于德国是有备而来,苏联的最高统帅斯大林对于此事也感到忧虑,一年多以前他也看出了希特勒称霸世界的野心,而且在那时也有所行动。

斯大林曾找过丘吉尔提出开辟“西欧第二战场”的建议,以此来对德军实行联合夹击,相比于英法的优柔寡断,斯大林更喜欢占据主动权。

图片

可这一计划还没有实现,英国就和德国爆发了几场战争,他们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凑齐那么多部队了,丘吉尔同样焦头烂额,对于斯大林所提出的建议只是象征性回应了一下,却并不想继续牺牲有生力量。

英国人撂挑子了,放在全世界的角度来看,能和德国一决雌雄的仅仅只剩下了美国,美国距离实在太远,且他们并不想卷入战争,也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方式,等搞清楚战争发展局势再做决定。

进攻苏联之初,由于苏军节节败退、英军也彻底退缩回英伦三岛,希特勒更是膨胀起来了,他认为统治全欧洲只是时间问题。

图片

此时的希特勒甚至还以“未来主宰”的身份明确提出犹太人的“最后解决”问题,并制定了一套详细的系统。

在“万湖会议”上,来自党卫军、秘密警察、外交部、经济部在内的15名高级官员凑在一起,就“如何在全欧德国占领区内剥夺犹太人公民权”达成了共识。

在这之后,犹太人的生存环境彻底恶劣了起来,每个灭绝营的屠杀规模都能达到20万左右。

希特勒称霸世界的计划当中,若是苏联能被他们成功占领,那么下一个目标将会是中东地区。

图片

在1942年7月,德军集中20个步兵师、3个机械化师、4个骑兵师和5个战车师外加几千架飞机向斯大林格勒发动猛烈进攻,一个月后,德军也完成了对斯大林城的包围。

若是斯大林格勒破防,那么在苏联境内的德军将会进攻莫斯科。

另一批部队就会南出波斯湾,目的是实现“德日会师”。

通过地缘角度分析:若是德日实现中东会师,那么苏联和中国这两个盟国将会遭到彻底封锁,外围的英、美等国是无法通过海路运输军火和物资的,中东也有着丰富的资源,能够使得德、日这两个战争机器维持运转。

而在他们的眼里,美国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这是很难被击败的,不过当轴心国控制欧亚大陆和全世界大部分战略资源后,便能对美国实行经济封锁,到时候美国也将很难维持下去。

图片

希特勒的计划必然破产

希特勒“德日会师”的计划若是想要实现,日本的行动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七七事变开始,中国便进入了全国性抗战,首先在东方开辟起了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的战场,在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下,举国上下开始了持久战的方针,在淞沪、徐州、武汉等战役中共同歼灭44万日军,彻底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而在中国北部,希特勒也同样考虑过合围苏联。

图片

当年,希特勒在接见日本的山下奉文时,就表示日本一路从满洲打到西伯利亚去。

不过日本已经将绝大多数兵力全部投入到了中国,这些兵力也大多被中国军民牵制住了,很难抽身北上。

与此同时,从1941年到1944年,苏联也从东线向西线抽调了50多万兵力和3000多门坦克。

日本无法“北进”,只好采取向南的方式,他们偷袭珍珠港得手后,也暂时取得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优势,侵略中国这么多年,中国的抗战力量反而越来越强,这些共同促使德日在中东会师的战略计划彻底破灭。

图片

而且,中国还根据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实际需要,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抽调30多万兵力组成远征军奔赴缅甸作战,用3年时间歼灭了日寇6万多兵力,挽救了盟军在东南亚的战场危局。

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甚至表示一旦中国被击垮,那么接下来纳粹的动作就是攻打澳洲、印度,然后一路直冲中东,目的就是和德国一起配合把俄国围困。

日本被中国牵制的同时,德国的情况也越来越差了。

也正是苏德战争爆发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世界人民组成的统一战线。

图片

毛主席当时也发表了《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内容中明确指出:组织统一战线,为着反对法西斯而斗争。

英美两国也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表示支持苏联的反法西斯战争,丘吉尔很快发表声明,宣布英国将要站在苏联一边,支持苏联抗击德国。

待到德军包围斯大林格勒后,苏联最高统帅部下达了“绝不后退一步”的命令,苏联红军英勇地进行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这场战役历时48天,德军始终没有攻下斯大林格勒,而苏军的优势也渐渐形成。

图片

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城郊转入了反攻,并最终歼灭了32万德军。

这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同样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经此一战,德国被迫进入了战略防御阶段,苏军便趁势开始了战略反攻。

另一边,苏联的规模胜利对于日本也是打击,日寇还在幻想着能和德军一同合围进攻苏联,如此一来希望也破灭了,日本军部也因此丧失了对于德军的信任感。

图片

东欧战场的发生了扭转,可整个欧洲的战场形势依旧焦灼。

那会德国人还对英国虎视眈眈,仅凭一个国家的实力很难与强大的德国和意大利对抗,还是得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3年7月,不死心的希特勒还绞尽脑汁思索如何改变局势,他下令对库尔斯克发动了进攻,这次进攻的力量和过去比已经削弱了很多,仅仅几天过后苏军便转入全线反攻,并取得了全线胜利。

经此一役,德军再度损失了13万兵员,从此之后,苏军开始了全面反攻。

图片

1943年11月28日,英国、美国和苏联三国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了一场会议,重点讨论了对德和对日作战的问题。

从长远利益角度考虑,罗斯福和丘吉尔还是接受了斯大林的意见,签订了《德黑兰总协定》,并制定了“霸王行动”计划,将登陆的地点选择在了诺曼底,从而为开辟欧洲战场奠定了基础。

能实现这样的结果,也说明苏联的军事威力大为提高,斯大林也不想给英美两国坐收渔翁之利的机会。

诺曼底登陆之后,欧洲第二战场被成功开辟,使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一步获得胜利。

图片

欧洲各国人民也在这样的胜利下被鼓舞起来,他们纷纷站起来展开抵抗运动,包括波兰、荷兰、比利时等国的民众都积极行动了起来。

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苏军对德国法西斯进行了连续十余次的毁灭性打击,将战争不断推向德国本土,希特勒的失败已成定局。

此时的他再去想着中东德日会师,也彻底是痴人说梦了。

另一边,日本的情况也一塌糊涂。

图片

在海上,中途岛海战成为了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瓜岛也很快被美军占领,导致日本损失了大量军舰和飞机,从此也失去了太平洋战争中的作战主动权。

陆地上,中国军民的不屈不挠抗战也对日本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战争局势如此快速变化也超乎日本战争指导当局的意料,他们不得不收缩战线,已是困兽之斗。

再加上日本国内面临着严重的困难,穷兵黩武已经将日本的经济和社会推入绝境,统治集团内部也出现了很多反对东条英机的声音,要求早点结束战争活动。

在德国和日本双双走向颓势的情况下,所谓“下一个目标”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了。

图片

参考

1944年: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转折 雾都沉沉

希特勒德国的“最后解决”计划实施始末 冯存诚 欧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