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白、彩——邢台兴盛千年的三大产业

 思明居士 2023-01-09 发布于河北

文: 丹枫飞云

众所周知,历史上邢台曾是五朝古都、十朝雄郡,河北省建城历史最古老的城市,三千五百年延续传承不断代,其实,邢台之为十朝雄郡,除了秦代巨鹿郡比较大,像汉晋的巨鹿郡、东晋北朝时期的襄国郡、隋唐五代宋金的邢州,元明清的顺德府,在历史上辖域面积并不算很大,但不管河北州郡布局如何城头变换大王旗,邢台作为州郡府一级政权建制,始终挺立在河北省历代区划之中,至少近1500年以来,是河北省建制最稳定、辖域最稳定、延续传承最完整的城市,且是近一千五百年来河北省唯一的州郡府建制不中断的城市,这在河北省历史上是蝎子的尾巴——独(毒)一份,在全国也不多见,堪称行政区划演变的活化石。

文章图片1

邢台能够三千五百年建制延续不断代、不挪地,自有一些优势因素在,不管是地理环境因素,还是政治经济因素,或者军事交通因素,都可能是邢台屹立数千载的因素,其中,在邢台历史上曾延续传承千年的三大代表性产业,即一黑(金属冶炼)、一白(陶瓷)、一彩(纺织),应该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下古郡邢台历史上传承千年的三大工业。

文章图片2

邢台长征汽车

邢台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工农业开发比较早和比较成熟的城市,其中古邢台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三大产业,我概括为一黑一白一彩:

1、黑——金属冶炼业(钢铁冶金)

2、白——陶瓷烧制业(邢窑白瓷)

3、彩——七彩织锦业(纺织产业)

每个产业在邢台都兴盛千年之上,堪称千年雄郡邢台立郡之基础。

下面分而叙之。

一、黑—金属冶炼业(钢铁冶金)

邢台金属冶炼业延续三千年至今,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冶铁重镇之一,其金属冶炼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不仅有邢侯簋、邢侯尊、臣谏簋、邢姜太宰簋等一系列邢国重器,还有邢国上武库铸造生产有邢令戈、柏人戈等先进武器,柏人币也是战国赵国重要的货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使用铁的国家之一,而邢台铁冶业亦为国之最早,早在两千年前,邢台人就知道“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襄国是汉武帝时全国三大冶铁基地之一,《隋书·地理志》、《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沙河有磬山,汉魏旧铁官也”。邢台出土的青铜拉链温酒器和长颈鎏金铜壶、堂阳侯虎符等为一级文物,体现了汉代邢台在金属铸造冶炼上,工艺先进,技术成熟。

南北朝著名冶金专家綦母怀文在此创造出天下最先进的“灌钢法”,制成名震天下的“襄国宿铁刀”,是17世纪以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炼钢方法。

綦母怀文用灌钢法炼钢造“宿铁刀”,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刚,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斩甲过三十札。今襄国(今沙河市+信都区+襄都区)冶家所铸宿柔铤,乃其遗法,作刀犹甚快利,不能截三十札也。

綦毋怀文对炼钢工艺的重大改进和完善,为我国炼钢技术和生产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在钢铁冶炼、制刀、淬火工艺等方面作出的杰出成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唐朝时期邢州(今河北邢台)的许多冶炼家使用綦毋怀文创造的冶炼工艺批量制造宿铁刀,宿铁刀是唐代邢州出产的皇家上等贡品,唐刀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邢台沙河綦村、綦阳的得名据说就是为了纪念綦母怀文而来,綦阳北面的岗冶村就是当年綦母怀文居住炼钢的地方,这个村也是百度李彦宏的祖籍之地。

宋代邢州设有綦村一镇,铁冶一务,宋代碑刻《重修冶神庙记》载“顺德之在河朔,为朝廷一襟要,其地多隆岗秀阜,坑冶之利,自昔有之,綦村者即其所也。”据《宋会要辑稿·食贷》载,邢州綦村冶额定租额为1716413斤,占全国总租额的三分之一,而元丰元年邢州綦村冶上交的铁更达到217.3万斤,占全国总上缴额的百分之四十,赫然名列全国铁冶榜首。

金代大定年间铸造的铁钟,重三万斤,上有八卦和十二星宫,历经千年风雨,至今不锈不坏,是邢台历古代高超的钢铁铸造技术的代表。元代邢州仍然设有铁冶提举司,是邢州大治时期重要发展的产业,邢州也因此升为顺德府。

历史上邢台的钢铁冶金产业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

建国后河北省建设的六钢一机中便有邢台的邢钢和邢机,直到今天,邢台仍是河北省重要的铁矿产区和钢铁冶金基地,邢台钢铁、德龙钢铁、邢机轧辊是重要的钢铁冶金企业。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綦阳冶铁虽已衰败数百年,但綦阳一带仍留下大量冶铁遗址。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綦阳冶铁遗址出土文物

文章图片8

映铁冶

邢台出土的商代耳为父癸爵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邢台出土商代铜戈

文章图片11

邢台出土商代文物

文章图片12

邢台出土商代铜箭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国家一级文物—邢台汉代长颈壶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汉代温酒器

文章图片17

邢台金定大铁钟(金代)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二、白——陶瓷烧制业(邢窑白瓷)

商周时期,邢台人已经可以制作精美的陶器,到了汉代,邢台人开始烧制青瓷器,南北朝时期,邢窑烧制技术突飞猛进,发明了白瓷烧制技术。唐代时邢州窑为制瓷业七大名窑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早烧制白瓷的窑场,是我国白瓷的发祥地。邢州陶瓷产业从商周制陶到汉代出现瓷器萌芽,唐代为邢州瓷器烧制技术巅峰,唐三彩和透影白瓷为其代表,官窑延续至元代,明清仍有民间窑口,时间跨度超过千年,几乎贯穿邢台建城历史,是邢台历史上重要的产业,邢窑现存遗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辖内丘、临城两县境内的太行山东麓丘陵和平原地带,是国家重点文物和国家大遗址保护单位。

邢窑开创的独特制瓷工艺和先进的烧造技术,是我国陶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唐人李肇在《国史补》里写道:'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可见邢州白瓷产量之大。盈字款、翰林款、大盈款邢窑瓷器,代表了唐代官窑的最高制造水平。大盈是唐代大明宫内库,称百宝大盈库,盈字款和大盈款均为大唐百宝大盈库订制的邢窑贡品。其中“大盈”双字款白瓷几乎均出土自邢台清风楼和长街一带,唐代邢州瓷窑窑监官的办公地址便位于邢台清风楼附近,这里出土有大盈瓷窑院和进奉瓷窑院遗址。

邢窑白瓷的产量极大,邢州城无疑成为最大的瓷器转运集散地,瓷器贸易发达,邢窑白瓷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大量销售到海内外,在当今亚洲、非洲、欧洲很多国家都有邢窑白瓷出土,可见邢窑白瓷影响之大。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瓷器,英文写作china,成为我们中国的代名词。瓷器被外国学者称为“人类所能得到的最美的器物”。邢窑创烧了白瓷。白瓷被欧洲人称为“中国白”。1998年印尼打捞出的唐代黑石号沉船上有六万多件瓷器,其中白瓷精品便出自邢州内丘,再次见证了千年前的邢窑之盛。

史书记载,唐代邢州城的富商数量天下第一,这些富商恐怕和经营邢窑白瓷的交易贸易密不可分,当时的邢州是瓷器之乡,名副其实的瓷都。

邢窑白瓷的出现,结束了自魏晋以来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得邢窑与越窑平分秋色,形成了南青北白的两大瓷器体系格局。邢窑的白瓷朴素无纹,以洁白、细腻、滋润、类银类雪的色调及朴素大方的造型见长。时人赞之谓:'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白如雪'。

邢窑最大贡献是创造了白瓷烧制技术,但邢窑最高技术成就却不仅于此,我认为,唐代时期邢州邢窑有三大瓷器巅峰技术成就占有重要地位,包括邢窑唐三彩、邢窑透影白瓷和邢窑青花瓷。

唐三彩的出土使邢窑遗址成为中国第三处烧制唐三彩的窑址,透影白瓷代表了白瓷技术的最高成就,唐代邢窑青花瓷的出现,同样具有重大的保护价值和学术、科研价值。

今日邢窑陶瓷已经不见大规模生产,但邢台复原的邢窑白瓷制造技术却将千年名瓷重现人间,被列为国家级非遗名录。

商代邢台陶器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邢窑白瓷

文章图片25

邢窑白瓷

文章图片26

邢窑白瓷

文章图片27

邢窑白瓷

文章图片28

邢窑白瓷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邢窑博物馆

邢窑大盈款瓷器

文章图片31

邢窑盈字款白瓷

文章图片32

邢窑唐三彩

文章图片33

邢窑唐三彩

文章图片34

邢台唐三彩

文章图片35

邢窑唐三彩

文章图片36

邢窑唐三彩

文章图片37

邢窑透影白瓷

文章图片38
文章图片39

唐代邢窑青花瓷

文章图片40

唐代邢窑青花瓷

文章图片41
文章图片42

唐代邢窑青花瓷

文章图片43

三、彩——七彩纺织业(纺织产业)

邢台纺织产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少在仰韶文化时期,便出现端倪,在邢台商代遗址中发现很多用于纺织的陶纺轮;在邢台西周墓葬中出土青铜器,其上就有用绫帛包裹的痕迹。春秋战国时期邢台平民墓葬中多陪葬陶石纺轮,这一时期,邢台丝织业是全国发达的地区。

秦汉时期,邢台纺织业大量使用纺车、织机,巨鹿郡纺织业名扬九州,这里有最先进的纺织技术和最先进的生产力。巨鹿张安世家,夫人自纺织,家僮七百人,内治产业,以殖其货。西汉昭帝时期,巨鹿陈宝光家即可制造散花绫,陈宝光的妻子发明革新了提花织机,大大提高了织绸质量,60天可以织成一匹花绫,而且“精美异常”、“匹值万钱”。陈宝光的妻子把蒲桃锦和散花绫技术推广开来,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纺织技术和生产力水平,堪称邢台的黄道婆。而欧洲在十八世纪才出现提花织机,邢台这项技术比欧洲早了至少一千五百年。

邢台巨鹿纺织织锦技术自汉代开始在华夏大地名声鹊起,并一直延续到今天。邢台还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原生地,汉代邢台称作“锦绣襄国”,可见纺织技术之发达。

南北朝时期邢台是纺织品集中产地,素有缣总清河、绵纩房子(临城)、锦绣襄国(邢台)之称,上层社会对于绢的大量需求,促进邢台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北朝替父从军的木兰,便是邢台新河人,其之前便是众多“织女”中的一员。

隋唐邢台纺织业空前昌盛,这里人性敦厚,务在农桑,唐诗记载邢州一带是“青春满桑柘,旦夕鸣机杼”。当时邢台桑麻遍野,绢和丝布皆为邢州出产的重要的皇家贡品。

五代时期,邢州有谣言: “门前不栽桑,房后不种柳”,后周太祖郭威便是邢州人,他亲自破除迷信,下诏要求全国“野无旷土,庐有环桑”,并刻立耕夫织妇像于宫殿,将耕夫织妇雕像矗立于皇宫殿内,这恐怕是古今中外所有皇帝中唯一的一位,可见郭威对农业的重视,他告诫群臣说: 仓廪充实,衣食充足,国家才能安定。郭威说: 朕欲收复幽云十六州失地,卿等需注重农桑,优耕田之农夫,厚养蚕之村妇,使国富民安,助朕一统天下。由于郭威柴荣的重视和倡导,大大提高了百姓积极性,邢州纺织业再次恢复发展。

北宋继承后周的政策,鼓励农桑,邢州蚕桑业和纺织业迅速恢复。当时记载邢州一带是桑麻沃野,人物富盛,绢仍是邢州主要贡品之一。邢州布张家因为在邢州城经营丝绢买卖成为亿万富翁的故事(见拙文《宋代时期邢台一位亿万富翁的发家史》),进一步说明了邢台纺织业的发达。

金代时期,邢州纺织业继续发展,史载邢州一带,桑麻万户,鸡犬之声相传,有小康之称。

入元初期,官方在邢州设立织造局,有五百户织匠,专门进行纺织生产。后元代颁布《农桑辑要》于民,邢州张文谦为中书左丞相和大司农卿,重视农桑,邢州大治时期,刘肃鼓励邢州百姓以植桑养蚕缫丝为副业,恢复邢州纺织业,邢乃大治。

明代时期,邢台纺织原料开始由丝麻向棉花转变,并出现专门的弹花工具。出现桑田、木棉并行发展的局面。顺德府知府孙锦描写顺德府诗曰“桑田迎日暖生烟”,顺德府知府顾绶描写顺德府诗曰“桑田随处编平田”。正德年间,邢台一带呈现“木棉新熟雪盈筐”的场景,可见此时邢台已经广泛种植棉花。1990年,维修南宫普彤塔时,在第四层发现嘉靖年间铜佛身上披有红土布,铜佛内腔塞有短绒絮棉,这是明代邢台棉布和絮棉的实物见证。1966年,隆尧出土明代万历年间高林墓,墓主衣衫皆为棉布做成,包括黑头巾黑袍紫衬衣白布袜,村民高狗屎竟然将墓主衣衫拿回家,使用了一段时间,衣衫才慢慢变坏,由此可见,万历年间邢台棉纺织品质量的坚牢度,说明当时邢台的纺织印染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

清代时期邢台已经成为重要产棉区,临西是出口棉花最多的地方,时至今日,邢台仍是河北省棉花产量最大的城市,邢台棉纺厂、印染厂等企业也曾辉煌一时。今天邢台手工织锦依托丰富的棉花资源,在巨鹿、沙河、威县、广宗、平乡、临城等地都形成了规模企业,他们采用“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模式,使手工织锦产业不断壮大。现阶段,邢台市手织汉锦企业在传统的土布床单、被罩基础上,又新开发出工艺壁挂、餐垫桌旗、沙发靠垫、车饰、睡衣、拖鞋等九大类上百个品种,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兼顾到人们个性化需求。以巨鹿、威县为中心,辐射到广宗、沙河、临城、平乡、隆尧等地。

清脆昂扬的织机声,两千年来回荡在邢襄大地的村村落落。

文章图片44

邢台巨鹿

文章图片45

邢台开发区

文章图片46
文章图片47

邢台土布

文章图片48

邢台织女(威县)

文章图片49

邢台牛郎织女传说

往事越千年,邢襄大地变化万千,支柱产业更加多样化,传承千年的钢铁冶炼业,仍是重要支撑,陶瓷烧制却基本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纺织产业仍然是重要的民生产业,此外,挖空邢东地下的煤炭开采业是邢台另一个重要的黑色产业,隆尧食品,宁晋新能源,清河羊绒,临西轴承,平乡广宗自行车,南和宠粮,任泽机械,沙河玻璃,巨鹿银花,内丘中药……每个县都有支柱产业。

古之邢台,桑麻沃野,机杼声闻,

今之邢台,产业遍地,蓄势待发,

我们且看这十朝腾龙地、五朝帝王都的邢台,如何在产业发展上实现千年王者归来。

文章图片50
文章图片51
文章图片5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