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适:毛主席当时的水平考不上北大,毛主席挚友出面说出真实原因

 Karl 2023-01-10 发布于云南

常年定居美国的胡适,在一次学术研讨会后的访问时,面对记者的提问显得尤为激动,特别是在记者问及对新中国与毛主席的看法。

胡适竟然冷笑一声,侃侃而谈道:“毛主席当时与我有过交集,我是了解他的,但是像他当时的学识和水平,根本考不上北大!”

此次他对毛主席的评价,立刻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要知道毛主席是世界的革命导师,他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中国的胜利,这样的人若是连大学都考不上,岂不是天方夜谭?

文章图片1

然而这篇报道在传到国内之后,毛主席听闻却只是一笑而过。可毛主席的至交好友得知此事后大多极为气愤。

但毛主席却笑着摇摇头说道:“我和他的渊源深得很呢。”

胡适为何要这么评价毛主席?毛主席与胡适又有什么渊源?这件事最后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亦师亦友,一见如故

毛主席青年时期便抱着满腔报国之志,与蔡和森、萧子升等人在湖南组建了“新民学会”,共同寻找救国出路。

“五四”运动前后,胡适与陈独秀合伙创办了《新青年》,成为了当时传播科学与新思想的重要载体。

远在湖南的毛主席等人接受了《新青年》的思想熏陶,他们纷纷认为想要在这条黑暗的道路上寻找光明,那么北京的《新青年》便是引导他们的明灯!

文章图片2

《新青年》广阔的知识与思想在全国掀起了“留学热”,毛主席他们同样在《新青年》的杂志中了解到了世界,讨论许久,一致决定出国,学习他国的革命变法经验。

故而几人向北大任职的杨昌济,写信询问出国之路,杨昌济曾是他们的授业恩师,后来被调往北大。远在北大的杨昌济收到信后,极为欣慰学生们的觉悟。

于是立刻给予毛主席回应:“如今法国正在中国招收工人,政府也打算公派一批学生出国留学,你们可以去试试勤工俭学。”

毛主席握着老师的来信十分激动,想到法国是大革命的发源地,如此一来便能近距离学习大革命经验,对新民学会的其他人来说,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众人前赴后继的前往北京应征。

文章图片3

而毛主席便是其中一员,作为杨昌济最器重的学生,他在老师的安排下,暂时在北京大学的图书馆担任管理员,这让毛主席求之不得。不仅能在北大结识梦寐以求的老师,同时也能沉浸在书海里埋头苦学。

因此在北大停留期间,毛主席会悄悄前往课堂旁听,尤其是他仰慕已久的胡适的课程,他总会最早一个报道。

久而久之胡适注意到了这位有长沙口音的学生,起初胡适认为这个学生太不礼貌,总是在课堂上问来问去。

因此会挖苦道:“你的这些问题,就算知道答案,又有什么用呢?”

文章图片4

“知道答案才知道解决的方式,”毛主席在课堂上自信的回答道:“中国的问题不是一日便形成的,想要改变就需要彻底的打破。”

这句话引来全班的哄堂大笑,但胡适却注意到毛主席的与众不同。

私下里,毛主席也会时常找到胡适探讨诗词,谈谈理想,久而久之胡适也了解到毛主席来到北京的目的就是等待留学的机会。

打量着毛主席炯炯有神充满希望的眼睛,胡适说道:“其实想要救中国,未必要去留学。”

他负着手走到窗户前,悠悠的说道:“你对中国了解有多少?你去留学是别人的经验,又怎么会是中国的呢?”

文章图片5

这句话让毛主席醍醐灌顶,他望向胡适的背影,将这句话深深的印在心中。

此时的胡适不过比毛主席大两岁,却对毛主席日后的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来毛主席又认识了李大钊,在李大钊的引导下,他学习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书籍,也更加坚定了留在中国的做法。

因此在同学们准备向法国出发的当日,毛主席背着行囊,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相反的道路。

“我要留下来,去了解我们国家的工人和农民,等你们学成归来,我们的思想才能真正融合。”

文章图片6

而留在中国的毛主席,本可以在胡适的举荐下考取北大,但毛主席又断然拒绝,在老师们的不解中他竟然回到了长沙。

“如果只读书,那么就是居庙堂之高而不知其民了,所以我要去了解真正的中国人。”

因此毛主席在长沙创办了《湘江评论》,为了深入了解,他还每天前去农田、去工厂收集最真实的信息,亲自整理并刊印,而且还融合了当时北大流行的新思想。

同时也加入了胡适的“实用主义”,逐渐总结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核心。而胡适得知后,激动的写信鼓励毛主席的做法。

文章图片7

直至1920年,毛泽东在湖南领导“驱张运动”取得成功后,胡适颇为欣慰,对毛主席更为欣赏并加以鼓励。

二人亦师亦友的情谊一直被毛主席记在心里,但是随着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却使得一切都变了。

分道扬镳 恩情难全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了第一次合作,并推行了新三民主义。

此时的胡适正在美国留学,美国的“三权分立”让胡适极为向往,他认为中国要结合农民与工人的力量是无稽之谈,因此从美国学成归来后,一直发表摒弃共产党思想,向美国学习的言论。

这让毛主席不可置信,他认为胡适应该更理解中国的国情,怎么会对共产党有这般激烈的抵触?

文章图片8

于是毛主席试图向胡适宣传共产党的思想,但胡适却说道:“你们的做法实在太暴力了,这样只会让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糟糕,更何况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才是真理。”

这番话让毛主席哑然,胡适如今只贯彻进化论和改良主义,但他的思想只会让中国走清政府的老路子,旨在牺牲本国利益去换取侵略者妥协,这完全就是在纵容侵略!

故而毛主席数次与胡适争执后,愈发坚定自己的选择,逐渐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两个人的关系也就此分崩离析。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民党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共产党被国民党大肆屠杀。

当时情况紧急,我党的陈独秀之子陈延年,曾写信向胡适求救。

文章图片9

胡适与陈独秀本是至交好友,看到信之后思忖再三,竟然将这封求救信交给了对共产党发起屠杀计划的吴稚晖。

陈延年当即被捕入狱,遭受了惨无人道的虐待后,被折磨至死,可叹的是陈延年至死都不知道他究竟是被谁出卖的。

随后胡适又搬到了计划“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主谋之一蔡元培的附近,与蔡元培来往过密。同时还写信劝告毛主席,让共产党交出反抗的武器,成为中国的第二大政党,只单纯参与政事活动。

文章图片10

这封信让毛主席极为愤怒,面对牺牲的同志和战友,见证了无数工人和农民惨遭屠戮的惨况,他怎能缴枪投降?

共产党绝对不能听从胡适的言论!这样做只会将主动权让出去,唯有枪杆子里出政权,才能将革命进行到底。

而胡适也深知处于政治旋涡的不易,虽然他的立场倒戈国民党,但并未接受国民党给予他的高官厚禄,而是借着国民党政府的批文,以公派为由开始周游列国。

哪怕在抗日期间,胡适依旧主张不抵抗策略,想要通过外交谈判的策略消弭战争。

文章图片11

但随着全国人民团结抗日,1945年中国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国共之间的矛盾也愈发明显,毛主席知道国民党作为买办政府、美国的傀儡,接下来的目标势必要重蹈“四一二”反革命的覆辙。

未雨绸缪之下,毛主席想要争取国民党高层的支持,尤其是胡适的支持。

因此在4月的时候,毛主席派代表董必武前往旧金山,与代表中国出席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的胡适进行谈判。

4月22日,董必武与胡适聊起过往,将毛主席托付的话告知了胡适:“你们年轻时便结识,亦师亦友,毛主席开蒙思想便是《新青年》,你们应该可以相处的很好。”

文章图片12

但胡适却笑着摇摇头,表示他和毛主席的理念永远不同。

事后,胡适选择致电给毛主席,表述了他会一直坚持自己的立场。

但毛主席一直没有给予回信,一经打听才知道毛主席正准备前往重庆谈判。

得知此事后胡适极为兴奋,他知道这可能是国共双方关系的重要转折点,如果能劝说共产党成为第二党,那么就两全其美了!

胡适如今依旧是天真的改良派,他并不了解此时的国共双方,已经水火不容,就算共产党肯退一步,以蒋介石的心狠手辣也不会放过中共。

文章图片13

因此重庆谈判结束没多久,蒋介石便撕毁了双十协定,解放战争由此爆发。

而胡适却认为全部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是对国民党的不尊重才导致如今的局面。但随着战况不断的变化,国民党连连败退,人民选择了共产党,胡适面对这样的结果大跌眼镜。

“人民,真的有如此大的力量吗?”

胡适百思不得其解,在国民党撤退台湾的前一夜,胡适收到了一封毛主席的来电。

毛主席依旧顾念着胡适:“先生情谊,难以忘怀,若是能改变立场,发挥文学巨匠之作用,可留北大继续担任校长与图书馆馆长。”

文章图片14

胡适面对这封电报,想笑,又难以笑出口。回顾这十几年种种,犹豫再三,一夜未眠,走,或者留,他要怎样选择呢?

面对选择 远走他乡

这一夜胡适思考很多,究竟是去是留,成为一个难题。

甚至还有曾经的学生打来电话,劝说老师能够支持共产党。但胡适的出身、学识促使他选择了物竞天择的进化论、出身论,在这十几年的变革与战争中,他不知不觉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

如今可能要面对思想改造和对过去立场的颠覆,胡适知道他即便留下来,定然也回不到从前,于是胡适对学生感叹道:“人家,信我吗?”

随即胡适挂下电话,天还未亮时,便乘坐蒋介石的专机前往南京。但是国民党兵败如山倒,最后蒋介石败走台湾,而胡适选择前往美国。

文章图片15

来到美国之后,他不再是驻美大使,生活一度陷入窘迫。逐渐深居简出的他,只能每日听着收音机,借此关注中国的新闻。

当他听到遥远的东方传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今日成立”的消息,心情竟然十分平静。

虽然此时此刻他只能蜗居在美国的小小公寓里,但胡适清楚这是必然的结果,是中国人民选择的结果,崇尚物竞天择的胡适,反而没有任何怨言。

但拮据的生活让,胡适在美国生活的十分不顺心,好在毛主席虽然远在东方,但时刻关注胡适的动态,希望能够争取胡适回国。

文章图片16

甚至在1956年,原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的记者,曹聚仁到北京访问的时候,毛主席不仅热情的接待了他,同时还向曹聚仁表达新中国非常欢迎胡适回国,并请求曹聚仁写信争取胡适回来。

但曹聚仁的信件寄到胡适手中之后,却如石沉大海一般再无回音。可见胡适的固执态度,这让毛主席感到十分可惜。

他时常对着其他同志说道:“胡适不仅文学造诣非常高,与其他激进派不同,胡适的实行论十分适合我们现在的国家,若是能回国,必然对我们的哲学思想有着很大的推动。”

文章图片17

即便毛主席如此诚心诚意的邀请,可胡适依旧不为所动。尤其是在后来美国的学术研讨会上,记者询问胡适:“你曾经是毛主席的老师,对他有什么看法呢?”

胡适并犹豫了一番,最终笑答着说道:“我没有教过毛主席,他那时候顶多是北大图书管理员,并没有太多人重视他,因为以他当时的水平,是考不上北大的。”

这番言论引起了国际广泛的讨论,要知道作为世界级的革命导师,学识水平被曾经的老师否定,是会引起猜测的。

而远在中国的毛主席却云淡风轻的表示:“他无非是不想与我们共产党有太多牵扯,这个我们也能理解。”

文章图片18

但胡适的这句话让毛主席身边的好友们十分不满,他们即刻向记者阐述毛主席当时没考北大的缘由。

“我曾经在北大读书,是毛主席的校友,对他的情况再清楚不过。虽然毛主席没有正式入学,但作为图书管理员的时候便是风靡一时的人物,他的学识和思想是我们就读的学生也比不上的,因此不是毛主席考不上北大,而是他不愿意在北大读书,毛主席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那时候的北大并不能满足他的需求!”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毛主席从年轻的时候便积极贯彻落实的行为,他不愿只在学堂读书,因此放弃了入学北大。

文章图片19

只有切实的了解生活、了解群众,才能不断的去发现真理,找到真正的救国救民之道。

这也是毛主席当初没有选择入学北大的真正原因,并非是考不上,而是作为理想主义的他,只会将所有的精力投身到打造理想的道路之上。

因此不能像胡适那般,只注重学术,忽略了时代的发展和个人的实际能力,这样的认知是片面的。

同样当下的我们,也要像毛主席一般联系实际,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发展,找到属于我们的道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