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廷玉的晚节(中)

 古磨盘州人 2023-01-10 发布于北京
有这样的业绩,主要还得有一流的人品。张廷玉为官清廉,秉公办事,尤其是当吏部尚书期间,他为朝廷物色人才,很多被重用的臣子都不知道是张廷玉举荐的。史料记载张廷玉斥责儿子退还名画的故事,故事说的是他的儿子接受了某人的一幅名画,因为张廷玉曾经说过喜欢这幅画,儿子自然就得到了这幅画。当张廷玉看见这幅画出现在家里的时候大惊失色,连忙说“我无介溪之才,汝有东楼之好矣。”意思说,我没有严嵩的才能,你却跟严世藩有一样的爱好。儿子立即把这幅画还给了主家。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礼让探花”,张廷玉的儿子被皇帝点了探花郎,虽然是皇帝糊名点中的,但是张廷玉坚决拒绝,最后雍正皇帝只好给张廷玉的儿子二甲第一,把探花的荣耀让给了别人。
雍正十三年(1735年),张廷玉与庄亲王允禄、大学士鄂尔泰等同为顾命大臣,遗诏中还记载,张廷玉百年之后可以配享太庙。这是多高的荣耀啊!可就是这份无上的荣耀,最终导致张廷玉的晚年非常难堪。
三、难堪的晚节
作为顾命大臣,乾隆皇帝开始对张廷玉也是毕恭毕敬的,乾隆元年(1736年),张廷玉再次奉命为皇子师傅,仍兼管翰林院事。乾隆二年(1737年)十一月,授总理事务大臣,加拜他喇布勒哈番,特命进三等伯爵,赐号勤宜。
老古话,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在乾隆身上自然有用。
当乾隆皇帝感觉自己位子稳固之后,他便开始对托孤大臣动手脚了。乾隆皇帝先是制造了张廷玉与鄂尔泰之间的矛盾,导致满汉官员之间出现党争,矛盾甚至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在鄂尔泰死后,乾隆皇帝开始对张廷玉表现出不信任。尤其是,他借刘统勋(刘墉的父亲)之口,说桐城的张姚二姓成了当地的名门望族,几乎垄断了当地的晋升之路,为此建议,桐城的张姚二个家族停止三年的科举考试资格。乾隆对张廷玉的不信任已经非常明显了。
也许是真的老了,或者是已经感觉自己存在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
从乾隆十三年(1748年)开始,张廷玉便萌生了告老还乡的念头。当年正月二十九日,张廷玉就给乾隆皇帝写了一个折子,折子内容言辞恳切,见到乾隆皇帝的时候,张廷玉也是声泪俱下,大意是自己近八十高龄,希望能荣归故里。
乾隆皇帝几乎不假思索地就给拒绝了。当然,乾隆皇帝拒绝的理由特别简单,你是先帝认定的可以配享太庙的臣子,哪有荣归故里一说,一定要鞠躬尽瘁的。你要是觉得现在分担的任务重,这也比较好办,你兼任的吏部事务不用再操劳了,我安排人代替你行使吏部的职责。
张廷玉毕竟不是等闲之辈,皇帝驳回他的请求,他当然要据理力争,他说,以前宋朝和明朝也有这样的先例。乾隆当然说不过他,乾隆十四年的十一月二十三日,乾隆皇帝终于批准张廷玉带着官职退休。
这原本是非常好的结果,可最后的事态都是朝不好的方向发展。乾隆皇帝批准张廷玉退休,当时还是出于好意,因为当时天寒地冻的,也不宜离开京城,乾隆建议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张廷玉再回老家也不晚。
可张廷玉突然动了心思,因为他一直惦记着雍正皇帝遗诏里提到的,将来他可以配享太庙,这是一个臣子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他担心自己退休后,乾隆皇帝就不给他这个待遇了,毕竟朝廷里坏人太多了。于是,他提出了一个额外的要求,即当面向乾隆皇帝哭诉,要求乾隆皇帝下一道谕旨,保证不剥夺他的配享太庙的荣耀。
张廷玉见乾隆皇帝的时候,把帽子脱下放到地上,且痛哭流涕的。乾隆皇帝也是没办法,只好下了一道谕旨,说配享太庙是先帝的遗命且已经告知天下,我不会违背先帝的遗诏,现颁布谕旨告知天下。至此,张廷玉应该是获得了一个非常好的结果。
也许张廷玉真的老糊涂了,他干了一件自己会后悔一辈子的事。
乾隆下了这么一道谕旨,按照规矩,张廷玉第二天一早就应该到朝廷向乾隆皇帝谢恩的。可张廷玉自己没有去,而是让儿子代替他到朝堂谢恩。乾隆皇帝顿时就怒了。乾隆的理由是,张廷玉是什么人?来找我求情的时候就可以现场来,而谢恩的时候就不能来了,这是什么道理呢?其实,这就是乾隆找茬,张廷玉让儿子代替谢恩,也是有先例的,不过,现在就是乾隆找别扭的时候。
于是吩咐手下再发一道谕旨,严厉批评张廷玉。当时只有大学士傅恒和协办大学士汪由敦在场。汪由敦是张廷玉的门生,他害怕乾隆做出对老师不好的举动,连忙下跪给张廷玉求情。
第二天一大早,张廷玉亲自上朝谢罪。
这下是真的捅了马蜂窝了,乾隆皇帝彻底地愤怒了,因为道理很简单,他让上书房写的申饬谕旨按理是上午到达张廷玉府上,张廷玉来谢罪应该是半晌午的事,怎么他一早就到朝堂外了。原因无他,拟稿的汪由敦提前通风报信了。
乾隆皇帝彻底地怒了!

(图片来自影视剧)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常务)兼秘书长;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7部,累计出版和发表3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2部):《一车一世界》《炊烟袅袅:一乡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