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恒松、王志旺、马燕 编者按 编者按上篇、下篇分别推送《河北省钢铁行业发展报告》。其中上篇为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概况及趋势分析;下篇为河北省钢铁产业发展现状及分析,以及河北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本篇为下篇,主要分析河北省钢铁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河北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 01 1、河北省钢铁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 1、个体规模与产业体量不匹配 作为我国钢铁大省,河北省内钢铁产量规模一骑绝尘,但省内千万吨级钢铁企业仅有五家,最大的钢铁企业河钢股份在全国排名四位,区域内钢铁企业多但不强。在政策推动下,虽然武安市原有钢铁企业13家已经整合重组为6家钢铁集团,但省内的企业的兼并重组积极性并不高,由于各种原因产能置换退城进园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2、产业布局与产业体量不匹配 钢铁产业高度依赖铁矿石资源地,钢铁企业区域集群现象突出,其中唐山生铁、粗钢产量占全省的58.1%、57.68%,邯郸分别占全省17.02%、17.9%,这两个城市承担着钢铁产业所带来的巨大环保压力;二是多数河北钢铁企业区位优势逐渐丧失,目前仍有一半以上钢铁产能分布在城市建成区及周边地区,沿海临港和有资源优势的地区的钢铁产能较低;三是河北省是钢材净流出地区,2017年河北省钢铁企业仅有 37.29%的钢材在本省内消费,其他钢材都需要销往省外或出口,这增加了河北钢铁企业承担的的物流费用。 3、高端产品比例与产业体量不匹配 河北钢铁产业钢材品种虽然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按照钢铁产品使用档次划分,高端产品仅占10%,中高端占25%,中低端产品占据了65%,中高端以上产品占全国中高端以上产品的比重明显偏低。同时高端产品在实物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多数钢铁企业的钢材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知名品牌少;高铁所需齿轮钢、轴承钢还不能生产;桥梁钢结构所需 耐候板和汽车、家电产业所需的高档冷轧板、镀锌板和取向硅钢等尚未形成规模,河北省内的长城汽车轿车面板所需冷轧板仍主要依靠宝钢和鞍钢供应。 4、企业装备水平与产业体量不匹配 2017年底,河北省钢铁企业1000m3及以上高炉产能占总产能的比重达70.5%,100吨及以上转炉产能占总产能的比重达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多数民营钢铁企业的高炉容积未超过2000m3,转炉公称吨未超过200吨。目前冶炼设备的大型化已是新日铁等世界知名钢 铁企业的基本发展路线,并已被证明是成功的发展路线,因此河北钢铁企业装备水平需要大幅度提高。 5、企业创新能力与产业体量不匹配 河北钢铁企业研发投入相对较低,特别是在新材料研发方面投入明显不足;研发机构数量少,高端产品研发人才缺乏,国家认定的技术中心数量少(国家认定的28家钢铁(制品)企业技术中心,河北作为钢铁大省只有唐钢、邯钢、新兴铸管等 3 家入围)、高新技术企业少、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数量相对较少,至今全省没有独立企业之外的专门从事钢铁新材料研发机构。两化深度融合有待提高,单项覆盖向集成提升有待进一步加强。 02 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钢铁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持续满足更高要求、与生态环境和谐友好共处、实现可持续运营的高质量发展的矛盾。河北钢铁产业应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和“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机遇期,做好存量和增量两个维度上的改革。 (一)加大企业兼并重组,退城入园提升产业集聚 钢铁行业严重依赖于资源储备和交通优势,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有利于行业集聚发展,通过支持领军企业实施跨国界、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可以进一步增强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根据《河北省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十四五”规划》,将重点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支持领军企业实施跨国界、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依托河钢集团、首钢集团等大型钢铁企业,争取2025年前10家钢铁企业产能占全省70%左右。同时,推进钢铁产能向临港沿铁集聚,建设唐山港、黄骅港优势,重点建设曹妃甸、京唐港(乐亭)、丰南沿海工业区、渤海新区四大临港精品钢铁基地,争取到2025年,临海靠港和资源富集地产能占全省70%以上,钢铁企业基本搬出城市主城区。 (二)加快产品提质上档,延伸钢铁产业链条 一是围绕市场需求、国家需要,加大钢材产品开发研发力度,重点在高铁用钢、汽车用钢、造船用钢、建筑用钢、模具钢、高速工具钢、电工钢、高级管线钢等高端冶金材料上下硬功夫,以优质的产品质量挤进高端产品市场,占领重点工程项目。二是提高关键、高端钢材品种有效供给质量和能力,加大优质钢材品种和高附加值钢铁新材料比重,实现特优普产品全覆盖,并向生产性服务业、装备制造、绿色建筑等领域延伸拓展,进一步提高短流程电炉钢占比。三是鼓励大型钢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电商平台等非钢产业,推动钢铁企业由传统的材料供应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变。四是通过发展钢材深加工延伸产业链,由钢铁产品向钢铁制品转化,实现增值增效,根据河北省2022年发布的《河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文件强调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钢铁向装备制造、金属制品、建筑用钢结构等下游产品延伸。 (三)大力推进装备升级,实现装备数字化 随着我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钢铁企业应当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先进工艺装备应用性研究,加快高端、优质、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实现装备升级、质量提升、产品上档。当前,省政府通过各种政策鼓励长流程钢厂转型短流程炼钢,力争2025年全省电炉钢比达到5%-1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80%左右,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5%左右。 (四)优化产能转变,加快推进钢铁产业绿色发展 作为环京省份,河北省钢铁行业发展对首都环境影响巨大,进一步加快绿色化改造成为行业发展的重心之一,应当加快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大力推行绿色制造,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当前,河北省已经完成“十三五”时期的去产能任务,但更重要的是长期保持去产能的成果,政府应当严禁新建扩大冶炼产能项目,不得新增钢铁产能,更重要的是推动钢铁行业由总量去产能向系统性优产能转变。同时,通过推广应用先进绿色制造技术,推进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提升行业资源能源利用和清洁生产水平,力争钢铁行业在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 (五)依靠科技进步创新驱动,提升钢铁产业创新能力 唯有创新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也是实现河北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建设钢铁强省的必由之路。一要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创新平台的引领作用,提升持续创新能力。二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全省钢铁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建设钢铁产业创新联盟。三要鼓励行业领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精品钢制造业创新中心。四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做实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企业整体精益管理水平。五要随着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的加快,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钢铁都要高度重视高端人才聚集和培养,实现“创业的一代”向“创新的一代”过渡。 (六)抓住重要机遇期,推动产能域外转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