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活寄生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仁哥文档 2023-01-10 发布于湖南

董珂(沈阳市骨科医院承基医院骨科)

摘要:

目的 探究独活寄生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诊治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独活寄生汤,比较两组患者腰椎功能、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指数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独活寄生汤治疗可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且相对安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独活寄生汤;腰椎功能;疼痛程度;不良反应

人体腰部有5 个腰椎,相邻椎骨间即为椎间盘,当椎间盘的纤维环受外力作用发生破裂时,将导致髓核从破口突出来,即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常会压迫神经,从而出现下肢麻木感或疼痛,甚至肌力减退等症状,即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2]。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缓解病症或治愈,其中中药治疗是常用治疗手段。

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多用于治疗腰膝疼痛、肢节麻木不仁或屈伸不利等症状[3]。为此,本研究采用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旨在探讨该药对患者腰椎功能、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至2019 年11 月于本院诊治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 例。对照组男17 例,女15 例;年龄35~70 岁,平均(52.51±6.45)岁;病程0.5~7年,平均(3.51±0.81)年;临床分型:椎间盘膨出15 例,椎间盘突出12 例,椎间盘脱出5例。观察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34~70岁,平均(52.49±6.42)岁;病程0.5~7 年,平均(3.53±0.78)年;

临床分型:椎间盘膨出15例,椎间盘突出12例,椎间盘脱出5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①中医诊断:参照《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中肝肾两虚,主症:关节、肌肉疼痛如刺,日久不愈,屈伸不利,腰酸痛、卧则减轻、劳累更甚;次症:偏阳虚者面色㿠白、手足不温、腰腿局部发凉、妇女带下清稀、男性或有早泄,偏阴虚者酸软乏力、面色潮红、咽干口燥、手足心热、妇女带下色黄味臭、男性或有遗精;舌脉象:偏阳虚者舌质淡、脉沉细无力,偏阴虚者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②西医诊断: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5]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有慢性劳损、寒湿史或腰部外伤;腿痛重于腰痛且直腿抬高较正常减少50%;出现运动无力、放射减弱、肌肉萎缩、感觉减退中的两种征象;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检查一致。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均对本研究药物无过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其他相关神经系统疾病者;②合并骨质疏松、结核及肿瘤等腰椎相关疾病者。

1.4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绝对的卧床休息,3 周后在腰围保护下起床活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骨盆牵引治疗。

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包括:口服硫酸软骨素(湖北绿金子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43556,规格:0.3 g),每次0.6~1.2 g,每天2~3 次;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316,规格:0.314 g(相当于硫酸氨基葡萄糖0.25 g)],每次0.25 g,每天2 次;采用长效皮质激素加浓度为2% 的利多卡因(江苏朗欧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260,规格:5 mL∶0.1 g)行硬膜外注射,每周1 次,3 次为1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独活寄生汤治疗,方中:

桑寄生20 g,川牛膝、独活、茯苓、赤芍各15 g,防风、秦艽、炒杜仲各12 g,当归、川芎、熟地黄、党参各10 g,细辛、肉桂、甘草各5 g。

每天1 剂,以水煎至250 mL,分早晚2 次温服,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月。1.5 观察指标 ①采用腰椎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6]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腰椎功能,该表共10 个问题,每个评分0~5 分,满分50 分,记分公式为:实际得分/50(最高可能得分)×100%,得分越高腰椎功能障碍越严重;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 个月后的疼痛程度,满分10 分,0 分:无疼痛,1~3 分:轻度疼痛,4~6 分:中度疼痛,7~10 分:重度疼痛。③记录两组治疗后腹泻、局部红肿、药疹发生情况。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予以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ODI 指数及VAS 评分 治疗前,两组ODI 指数及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月后,两组ODI指数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ODI指数及VAS评分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骨科疾病,椎间盘自身发育缺陷、长期的负重运动及腰椎挤压性损伤等均会引发此病。该病患者脊神经长期处于压迫状态将会导致患者腰部疼痛,继而出现下肢麻木、肌力下降等综合性病症,若病情严重者将会影响患者腰椎功能及日常生活[7]。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腰腿痛”“腰痛”范畴,《素问》云:“肾主骨生髓,肝主筋而藏血”“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均指出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肾脏的虚实有着密切的联系,肝血虚则会肾精虚损,从而导致骨骼不能濡养,继而将会导致骨病的发生,本着“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因此治疗该病将以补益肝肾为主。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ODI指数、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独活寄生汤能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和疼痛程度,且相对安全。

分析原因在于,独活寄生汤方中独活可通痹止痛、祛除筋骨与下焦间的风寒湿邪;桑寄生、川牛膝、炒杜仲可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茯苓可健脾、补气、宁心;秦艽有祛风湿、止疼舒筋之效;川芎、防风可祛风除湿;细辛可通窍止痛、祛风散寒;党参属补药,可复脉固脱、大补元气;肉桂可补劳伤、续筋骨、暖腰膝;赤芍可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当归补血活血;熟地黄可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甘草可调和诸药,且可补脾益气、缓急定痛。诸药合用,可益气血、补肝肾、祛风湿、止痹痛[8-9]。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独活、桑寄生、牛膝及秦艽具有抗炎、镇痛等作用,用于治疗腰膝疼痛、风寒湿痛;茯苓具有抗病毒、抗炎及保肝作用;川芎可补养血气、扶助正气,可行气开郁、活血止痛;防风可镇静、镇痛、抗炎、消菌;细辛有局麻的作用,对关节炎及腰腿疼痛有抑制作用,且可抑菌、消炎、抗变态反应;人参可刺激和保护骨髓的造血功能;桂心可治风痹症瘕;白芍、补血活血具有解痉、抗菌、镇痛、保肝作用;熟地黄具有活化之效;甘草有抗炎、抗病毒、保肝作用[10]。

此外,采用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利于恢复已经变形的神经纤维,可减缓结缔组织的形成,并能减少胶质纤维和细胞的生成,从而减轻对周边神经的挤压,以此来达到缓解病情或治愈的目的。独活寄生汤全方配伍,相辅相成,标本兼顾,可使血气足来祛除风湿症状,肝肾强而使腰痛痊愈,且其配方全为天然草药,较为安全,患者服用后对机体的损伤较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独活寄生汤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改善其腰椎功能,减轻患者疼痛,且相对安全。

参考文献[1] 于杰.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遗留疼痛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9,14(1):55-57.[2] 丁勇.太极推拿联合独活寄生汤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7,32(4):643-646.[3] 徐忠龙.独活寄生汤联合隔物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62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6,51(2):128.[4] 刘焰刚,赵吉平.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74-76[5] 王蔚文,孙明.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592.[6] 周军,王甫刚,刘欣,等.口服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感觉异常的效果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33(3):295-296.[7] 梁艳红.独活寄生汤加减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7,39(8):697-700.[8] 姜兵.中医骨伤手法配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8,26(23):73-74.[9] 温树辉.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的治疗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19,27(4):75-77.[10] 吴宗英.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7):759-762.

摘自《当代医学》 2021年第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