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例 138 甲外血管球瘤

 懒散的向上 2023-01-10 发布于浙江

病例1:男,38岁,发现右小腿肿物半年余,压痛明显。

超声检查:右小腿皮下见一低回声结节,大小约6mm×6mm×2mm,边界清,形态规则,内回声尚均匀,CDFI:内见丰富血流信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病理结果:(右小腿肿物)肿瘤位于真皮内,考虑为血管球瘤。

病例2:男性,15岁,发现右上臂肿物1年,触之疼痛。

超声检查:右上臂皮下见一低回声肿块,大小约4mm×4mm×3mm,边界清,形态规则,内回声欠均匀,后方回声增强,CDFI:内见稍丰富血流信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病理结果:(右上臂肿物)符合血管球瘤。

  血管球瘤是一种血管性错构瘤,起源于正常血管球或其他动静脉吻合处的变性平滑肌细胞产生的间叶组织肿瘤。1812年由Wood首次报道,1924Masson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将该病命名为血管球瘤。血管球瘤的形成病因尚不明确,据相关报道,可能与外伤、遗传、女性体内激素变化等机制有关。

  血管球瘤可发生于全身,但好发于正常血管球细胞丰富的肢体远端的动静脉吻合处。血管球主要分布在真皮的网状层中其生理功能是控制末梢血管的舒缩调节血流量血压及体温由于血管球多分布在指末节所以血管球瘤多好发于手指足趾末端尤其多见于指甲下其次是手掌、腕部、前臂和足,少部分发生于正常血管球细胞稀疏或缺如的部位及皮肤以外的器官,如面颈部、呼吸道、肺部、腰部、胸腹壁、消化道、宫颈、卵巢、外阴、龟头、神经和骨等处,甚至还有恶性血管瘤的案例报道。

  发生于甲下的血管球瘤多见于女性,其它部位男性多见,大多数病例发生在年轻及中年人。临床上血管球瘤可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单发性常见,通常表现为单个的蓝红或紫红色结节,直径常<1cm表面光滑,质硬,很难压缩,多有疼痛。其典型疼痛三联症包括 :阵发性剧痛,剧烈的触痛,冷敏感

  甲下血管球瘤表现为甲下特异性疼痛甲板下可见紫红色点状肿瘤甲局限性隆起触之刺痛诊断多不困难但发生在甲外的血管球瘤诊断困难,易发生误诊,且超声无特异性表现,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蓝红或蓝紫色的痛性结节,体积偏小(1cm),边界清,形态规则,呈低回声,瘤体内部血流丰富时要想到甲外血管球瘤可能

  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本病的唯一有效的方法为防止术后肿瘤复发应将肿瘤周围的部分组织连同肿瘤一并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