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21:静默

 liuhuirong 2023-01-10 发布于湖北

【原文】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里仁篇4.22)

【译文】孔子说:“古时候言语不轻易出口,就是怕自己的行动赶不上。”

【读后感】

“言”和“行“这个问题的探讨,《论语》中多次出现,总的来说,孔子的观点和立场是谨言慎行。夫子说谨言慎行能让我们少犯错误,犯的错误越少,那成事的几率就越大,但他没有细说为什么要谨言慎行。

谨言慎行,简简单单,四个字,它的出发点是什么?“言”和“行”都是表相,可是为什么要谨言慎行?这样说话,这样行事的人,内心究竟是怎么想的?

我目前想到的答案是谦虚好学。没有谦虚好学的宽阔胸怀和眼界,是没有办法真正做到谨言慎行的。

我最近发现和亲身体验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人懂的东西越多,越谦虚;人懂的东西越少,反而越高调。

小时候我们学语文,说到“谦虚”这个字眼,有个比方,成熟饱满的谷穗都是低垂着头,而干瘪空洞的谷穗却昂首向天,趾高气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越是不怎么样的人,越容易激动、指责、争辩,而牛逼厉害的人,往往谦和低调,说话留有余地,不会说得太满太过。这个“余地”看起来是留给别人的,照顾他人的情绪反应,实际也是留给他自己——留给自己一个台阶,避免自己打自己的脸。越是博学多识的人,越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世间仍存着很多他不知道的人和事,故而他谦虚,故而他谨言慎行。

有句老话:“入行三年口出狂言,再学三年沉默寡言,又学三年默默无言。”刚做一件事,不知深浅,自以为天赋异秉,不免狂妄;三年之后,学了些东西,又尝到点苦头,然后二话不说埋头苦干;又过了三年,有了历练,有了沉淀,更知“学海无涯”,于是一言不发以人生之“有涯”随学海之“无涯”。

最后,总结一下,我的逻辑是:谦虚让人博学,博学让人又更加谦虚。又博学又谦虚的人,一定是谨言慎行的人。

【知识关联】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篇4.24)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篇1.14)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篇2.13)

“多闻阙疑,慎言其作,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为政篇2.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