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 // 古邑张掖

 张医童话 2023-01-10 发布于甘肃


公元401年冬天,在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脉交集的天然隘口—葱岭,一个67岁的老人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行走,一步一个脚印在戈壁雪地上发出“扑”“扑”的足音,渐行渐远……

这个人名叫法显,东晋时期著名高僧,65岁的他因为有关戒律的典籍残缺,佛众无法可循,决定去佛教发源地天竺(印度)寻求戒律,到达天竺,必须要逾越一座高山,就是文章开头的葱林。

葱岭,现叫帕米尔高原,因为野葱花多的原因,旧时称葱林,横跨中国、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峰海拔6000米,冬夏积雪,飞沙砾石,就是强壮的年轻人也难以翻越,却让高僧法显在冰天雪地的严冬战胜了。

67岁,颐养天年的年龄,法显用苍老的双脚追赶文明的脚步,时时遇到背叛、饥寒和风暴,天天面临死亡,同伴不是放弃就是冻死、饿死,只有他坚持下来,三年时间,翻越葱林,翻越兴都库什山进入阿富汗,经过巴基斯坦到达天竺国(印度),又花了三年时间游历天竺国和狮子国(斯里兰卡)终于完成取经。

比起后来的唐僧西天取经,法显早出整整230年,与唐僧原路返回的路线不同,法显选择了商船回国,历经磨难,次年回到健康(南京),开始翻译佛教经典,其中《大众律》成为五大佛教戒律之一。

公元420年,86岁的法显圆寂于湖北荆州,以壮观的生命形式,为泱泱中华引进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堪称佛学与丝绸之路的精神海拔。

法显从长安出发,一路进发,而真正的出发点在河西走廊,在那儿研习佛法一年,遇到当地六位高僧组成“西行巡礼团”,才西出阳关,走楼兰道……直奔天竺。

这个地方,就是张掖。

张掖,古称甘州,古丝绸之路重镇,居河西走廊中段,南望祁连,比邻青海,北靠龙首山,接壤内蒙古。西汉因“张国掖臂,以通西域”而得名,足见其地缘之重要性,近年来更是因为七彩丹霞蜚声海内外。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率32万大军出征匈奴,白登之围惨败后,对匈奴在政治上和亲岁贡,经济上修生养息。

先秦时期,河西走廊为月氏和乌孙部落,后来月氏逐乌孙独居,北方匈奴强大后击败月氏独占张掖。直到公元前141年年仅16岁的刘彻继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汉武帝,为了联合月氏打败匈奴,于公元前138年,派使者张骞出使西域,出扁都口,过道张掖而被俘。

史书没有记载张骞到何处被俘,不排除在张掖,纪录片《河西走廊》里这么描述:戈壁坚硬,黄沙漫漫,阳光炙热如火一般燃烧,走上很远才能看见一片绿洲和稀疏的人烟……。但根据张掖狭长地形,最宽不过30公里,在匈奴眼皮底下通过这狭长通道真不容易。

张骞被俘,再回长安时已经是13年以后了,期间,汉武帝发动“龙城之战”,霍去病沿袭张骞的路线,越过焉支山,从张掖把战火烧到了河西,匈奴西窜,不再威胁汉帝国。

这是张掖军事上的成就,但远远比不了400年后学术上的辉煌,这是很多张掖人始料不及的……

公元311年,西晋司马王朝在经历“八王之乱”之后,国力极具衰退,迎来“五胡乱华”,中原陷入历史最悲惨时刻。

学问渊博的名门望族被迫做出选择,一部分南下,在江南建立东晋王朝,一部分则向西北迁徙,度过黄河,来到相对安定、平静的河西走廊。

张掖,成为世家大族的首选。

郭荷,甘肃秦安人,洛阳学者,也随逃难的人群来到张掖,一路跟随的除了追随他的弟子,还有极为珍贵的经史典籍,当郭荷带领弟子穿过武威,来到张掖马蹄山下的临松薤谷时停了下来,望见这里青山翠谷,郭荷感到内心宁静,同所有西迁的家族一样,不再东返。

临松薤谷,就是景区马蹄寺所在的山谷,因站在山上能望见山坡满目的松树和谷底随处可见的野韭菜、野葱花而得名,1600多年过去了,马蹄寺景区风景依旧,每年全国各地大批游客慕名而来。

和现在的明星一样,郭荷的到来引起轰动效应,有志青年纷纷慕名来到张掖拜师学艺,郭荷在这里传道、授业、解惑。

公元350年,一名叫郭瑀的敦煌人来到临松薤谷拜师求学,师生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84岁的郭荷去世后,郭瑀将老师葬在书院旁边,守孝三年,三年期满后,郭瑀走进临松薤谷,继续教书育人,学习之余,他带领弟子们在马蹄山开凿石窟。

他们并不知道,这一片为安身而建的石窟,以后成为中国重要的佛像圣地,马蹄寺石窟群。

公元383年,淝水之战后,前秦元气大伤,酒泉校尉王穆邀请郭瑀出山相助。郭瑀毅然出山,后来王穆祸起萧墙,郭瑀无奈绝食而亡。

以后,郭瑀弟子兼女婿刘昞继续在临松薤谷开馆收徒,这时张掖的学术水平居全国之首,相当现在有大批的院士在张掖生活、讲学,不牛也不行。

刘昞后来也曾在武威著述教学,就在他80岁的时候,北魏孝文帝入主中原,推行汉化政策,立刻将河西的学子与工匠3万户迁徙平城(大同),包括刘昞的学生在内全部迁往中原,河西文化及学术随之东渐。

刘昞最终没能去平城,也没能回到家乡敦煌,选择魂归临松薤谷,张掖也随之陷入寂静。

学术上的风光渐渐淡去,毕竟学问从来都是孤独的,上热搜远远不如绯闻,谁也想不到200年后,张掖赢来了高光时刻……

公元609年,对张掖来说绝对是高光时刻。

汉代丝绸之路商业兴旺,汉朝使者上百年往返中原西域,仅仅属于商业和控制西域的需要,但没有一个帝王辛临此处,当年汉武帝不过是到临夏黄河岸边向西眺望而已,直到隋炀帝的出现……

隋炀帝,历史上有争议的皇帝,是隋朝第二任皇帝,从登基开始,便雄心勃勃治理国家。首先启动了京杭大运河工程,近两千公里的浩大水利工程4年便完成了,放到今天也是奇迹。

当时的张掖,因为魏晋后中原大乱,丝路不通,西域商人只能到张掖与中原商人进行贸易,单纯放到商业的角度,张掖是成功的,相当于中原和西域的中转站,类似于昨天的香港,明天的喀什。

裴矩作为隋朝特使来到张掖,采取了降低关税等一系列措施,张掖、敦煌、武威等地的商业蓬勃发展,但西域商人经常被盘踞河西走廊的吐(yu)谷浑掠夺和盘剥,甚至血本无归。虽然后来吐谷浑被突厥人赶到青海,仍威胁丝路安全,隋炀帝决定彻底改变这个现状。

当隋炀帝宣布西巡张掖,更是朝野震动。

公元609年,隋炀帝御驾亲征,率文武官员、嫔妃、侍从以及十万大军,浩浩荡荡从长安出发,从扶风(临夏)西渡黄河,进入青海乐都,在青海消灭吐谷浑,然后通过祁连山的关隘--扁都口来到山丹焉支山脚下,通过扁都口时,6月天突降雪花,气温骤然降低,冻死不少人,据说隋炀帝的姐姐就冻死在路上。

在隋炀帝来张掖之前,裴矩在张掖通告西域各国的官员和商人,向他们发出了前往焉支山参加贸易会盟,有27国官员和商人在焉支山下辽阔的天然草场参加这次盛会,西域商人满载珠宝玉石等琳琅满目的商品向各国客人兜售,高台的骆驼城见证了那伟大时刻,大会盛况在丹霞小镇上演的史诗巨著《回道张掖》中完美呈现,这应该是世博会的发端吧。

从此,重开丝路。

隋炀帝带给张掖无上的荣耀。


当年高僧显西天取经路过张掖,引起当时北凉王段业的高度重视,挽张掖一段时间,与本地高僧交流佛法,坐禅修行,知识分子最开心的莫过于此了。

次年秋天,张掖六位高僧加上长安来的五位高僧组成“西行巡礼团”一路向西,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法显取经真正的出发点在张掖。

古邑张掖,不仅仅是连接西域的通道,也不仅仅有重要的政治、商业、军事价值,更是中华精神文明的出发点。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