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赖海标教授吴茱萸汤治剧烈呕吐一则(甘礼明)

 中医缘的图书馆 2023-01-10 发布于内蒙古

患者杜某,男,63岁。

因“反复上腹部胀闷、纳差、呕吐5天”入院。入院时症见:上腹部胀闷不适,吞咽困难,伴恶心欲呕,偶有头痛头晕,纳眠较差,小便正常,大便秘结,约10天一解。患者既往双下肢肌肉萎缩2年。舌淡红,苔黄,脉弦细。右手前臂截肢,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3级。入院后查胃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上腹部CT示:1、双肾囊肿;2、肠系膜密度增高,考虑炎症。腹平片未见异常。予抑酸护胃、营养支持、结合中药内服及针灸治疗,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考虑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与消化专科关系不大,拟转神经内科诊治。但患者认为神经肌肉萎缩曾到广州及我市多家医院诊治,无明显效果,坚决不同意转科。因患者经老乡介绍,遂邀请我院赖海标教授会诊。

2018年6月27日赖海标教授首诊

患者精神一般,上腹部胀闷隐痛,不欲饮食,频繁呕吐清涎,呕吐物装在塑料瓶中清亮,甚至看见家属吃饭也会想呕,恶寒,偶有头痛头晕,眠较差,小便正常,大便三日未解。舌淡红,苔薄白,脉濡细。赖海标教授辩证为肝寒犯胃、肝胃虚寒,治以暖肝散寒、温补脾阳,予吴茱萸汤加减2剂(吴茱萸5g、生姜10g、黑枣20g、熟党参15g、姜半夏10g),服用两剂后诸症明显好转,精神转佳,呕恶偶发,腹胀闷减轻,胃纳改善。续四剂巩固治疗。

服完六剂后于7月3日赖海标教授二诊

患者精神良好,腹部闷痛较前明显缓解,饮食较前增多,一餐可饮用1大碗米粥,无恶心呕吐,无头晕头痛,睡眠较前改善,小便正常,大便4天未解。舌偏淡红,苔薄白黄,脉弦细。患者经过服用吴茱萸汤后,中阳渐复,纳食增多,无恶心欲吐。考虑吴茱萸汤较为温燥,不宜久服,改以理中汤加减三剂(熟党参10g、白术10g、干姜5g、生姜10g、黑枣20g、砂仁10g、姜半夏10g、神曲10g)。服完三剂后,患者诸症皆除而出院。

讨论分析:

本案辩证的关键是抓住患者素有脾胃虚弱,肝寒之邪夹浊阴之气上逆,犯胃伤脾,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先用吴茱萸汤暖肝散寒、温补中阳、和胃降逆,继用理中汤温中散寒、理气健脾,患者症状得到快速改善,疗效确切,顺利出院。

吴茱萸汤在《伤寒论》曾出现三次,分别是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以及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此为素有中焦阳虚,肝寒犯胃,浊阴上逆所致呕逆。吴茱萸汤证不仅见于阳明、少阴、厥阴病篇,《金匮要略· 呕吐病》篇亦云:“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其病机均是胃气虚寒,肝气犯胃,浊阴上逆。故治法当用温中补虚法,方用吴茱萸汤温胃暖肝,益气降逆。《医宗金鉴》云:“干呕者,有声无物之谓也;吐涎沫者,清涎冷沫随吐而出也。此由厥阴之寒上干于胃也。”临证见此证,可考虑从肝论治。

本方主要证治温胃暖肝,降逆止呕,症见食谷欲吐、畏寒喜热、或胃脘疼痛吞酸嘈杂;或者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或者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方中吴茱萸,辛苦而温,可暖肝胃,散寒气,下气降浊,为方中主药;生姜辛温,温胃化饮,降逆止呕;配以党参之甘温、大枣之甘平,补虚合中。诸药合用,共奏缓急止痛,温中降浊之效。临床均可灵活应用,且疗效较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