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重大的医学里程碑

 老黄谈笑之间 2023-01-10 发布于重庆

参考消息网1月9日报道 科学往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知识的积累而缓慢进步。在医学领域,这一点尤其明显。某年小规模的定向研究取得的发现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在几十年后带来非常成功、改变人生的新疗法。

美国新地图集网站2022年12月26日的报道回顾了2022年最重大的医学里程碑。

报道说,由树木见森林往往很难,但如果我们稍微拉远镜头,对过去12个月进行回顾,就会很快发现医学界取得了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突破。有些突破是学术性的(如终于绘制出了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其他突破则是多年工作累积的结果(如mRNA癌症疫苗达到了后期人体试验阶段),但所有这些事件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们将塑造医学的未来。

多发性硬化症由病毒感染引发

几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怀疑,多发性硬化症——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可能是由病毒感染引发的。但一项针对美国军事人员长达20年时间的独特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令人信服的因果证据。该研究显示,EB病毒感染与多发性硬化症的发展有重要联系。这一发现并不意味着EB病毒感染是导致多发性硬化症的唯一原因。一个人要患上这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可能需要具备一系列遗传和/或环境因素。但似乎EB病毒感染是一个关键的触发因素。这意味着,理论上,EB病毒疫苗可以从源头上预防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生。

完整人类基因组序列测定

“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众所周知,该计划在2000年发表了第一份草案,并在2003年发表了“完整”的基因组。但这只包括了占总体基因组92%左右的常染色质区。现在,由于另外20年的工作和技术进步,包含大约30亿个碱基对的整个人类基因组序列终于得以测定而不留空白。在2022年的另一则遗传研究新闻中,世界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调查之一终于公布了20年的劳动成果。在研究了500万人的DNA后,研究人员公布了所有1.2万个影响人类身高的遗传变型。

mRNA皮肤癌疫苗试验取得成果

mRNA新冠疫苗在2020年取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后,大量关于该技术的工作迅速转向探索其治疗癌症的潜力。黑色素瘤是该技术第一个要攻克的癌症目标,两家大型mRNA公司(百欧恩泰公司和莫德纳公司)都已进入后期人体试验。这些来自二期试验的结果提供了迄今为止关于mRNA癌症疫苗功效的最前沿认识。令人印象深刻的数据显示,将mRNA疗法添加到常规免疫疗法中,患者的治疗成效提高了44%。

对濒死人类大脑进行首次记录

研究人员首次记录了濒死人类大脑的活动,并检测到与做梦和回忆相关的活动。

研究人员利用脑电图描记设备对一名87岁癫痫患者的脑电波进行监测,以提防癫痫发作。这时,患者突然心脏病发作而死亡。这使研究人员得以记录患者死亡之际15分钟的大脑活动。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心脏停止跳动前后的30秒,并发现,被称为伽马振动的脑电波活动有增加。这些活动都同做梦、冥想和记忆提取等过程有关,让人得以一窥一个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可能会经历什么。

粪便移植成为官方批准疗法

澳大利亚药物管理局在世界上率先批准了旨在治疗一种严重细菌感染的粪便移植疗法。这项审批针对的是“生物群落银行”科技公司的“基于微生物群系的治疗产品”。该产品被称为BIOMICTRA。这种疗法只被特别批准用于治疗艰难梭菌感染。

在澳大利亚批准粪便移植疗法后不久,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也批准了一项粪便移植疗法。针对同一种感染,FDA批准了费林制药公司的一种粪便移植疗法,以便在美国使用。

世界首例猪对人的心脏移植

接受移植手术的病人是一名57岁的男性,患有晚期心脏病,他名叫戴维·贝内特。由于病情过于严重,不适合进行常规心脏移植,贝内特接受了这种实验性治疗作为一种最后的手段。贝内特带着这颗猪心脏活了近两个月,最终死于心力衰竭。这项手术背后的研究人员仍在调查贝内特究竟为何死亡,因为初步研究显示没有传统的器官排斥迹象。

新的基因疗法成最贵药物

过去12个月,有一系列基因疗法获得批准,它们的价格也是一个比一个贵。首先,针对一种罕见血液疾病的一次性基因疗法获得了FDA的批准,并以280万美元的价格投放市场。然后,另一种基因疗法上市了,它针对血友病,价格为350万美元。这些一次性的可治愈基因疗法的成本是同病人一生的医疗保健成本相比较而言的。因此,制药公司声称,与几十年里每年花费数十万美元的治疗相比,这些一劳永逸的基因疗法实际上更便宜。但是,保险公司将如何处理这些巨大的单笔付款,以及这些动辄数百万美元的基因疗法最终是否只会服务于富人,仍是问题。

挖鼻孔不会造成阿尔茨海默病

也许今年最重要的医学新闻是我们对2022年最具争议研究的独家调查。挖鼻孔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发现得到媒体大肆报道后,新地图集网站的记者采访了多位神经科学家,以了解这项看似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的实情。结果是问题不大。偶尔挖挖鼻孔和痴呆的发生没有多少联系。但有关新闻报道背后的故事却提供了一个绝妙的例子,说明言过其实的科学新闻如何可能放大未经证实的猜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