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80%以上的肝癌是由乙肝病毒的慢性感染发展而来。你打过疫苗吗?疫苗能保护几年?怎样的接触会传染?感染了会得癌吗?这条视频来告诉你答案! 欢迎点击视频观看 你打过疫苗吗? 1992年,卫生部就将乙肝疫苗纳入了儿童免疫计划。近年来,我国乙肝疫苗接种率都在95%以上,所以年轻的宝宝们,基本上,你们一出生就接种了乙肝疫苗。 可是我记不清了怎么办?查一下“乙肝五项检查”就知道了,这就是俗称的“乙肝两对半”,如果其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均是阴性,建议进行三针全程乙肝疫苗接种。 疫苗能保护几年? 简单来说,疫苗就是将假冒的病毒注射到人体内,教免疫细胞认识并消灭它,等下次真的病毒来了,接受过训练的免疫细胞就能“一招制敌”。接种三针乙肝疫苗后,大部分人乙肝表面抗体会呈阳性,这时疫苗的保护作用就产生了。部分人群,抗体会越来越少,衡量的指标叫“抗体滴度”。但即使抗体滴度减少或无法检出,免疫细胞仍然可能记得病毒的样子,在病毒入侵时,免疫细胞的记忆被唤起,就还能对人起到保护作用。 一般来说,疫苗的保护效果至少持续30年,且成年人免疫力健全,感染乙肝病毒后仅有不到5%会变成慢性感染。所以对于一般人群,不需要检测抗体滴度,也不需要加强免疫。 但如果是高危人群,且乙肝表面抗体滴度低于10mIU/mL,保险起见,建议再接种一针乙肝疫苗,加强一下免疫。高危人群罗列在这里,主要包括感染可能性高或免疫力低下者。 高危人群: 一、 感染可能性更高: 1、 工作中经常接触到他人血液或体液的人 2、 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 3、 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家庭成员 4、 有多位性伴侣者(带套可以有效防护!) 5、 注射吸毒者(吸毒违法、不要吸毒!) 二、 免疫力低下: 1、 器官移植患者 2、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3、 艾滋病毒感染者 4、 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日常接触会不会传染?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是母婴、血液和性接触。需要注意的是,皮肤和黏膜的微小创伤,也可能使病毒通过血液传播。 而和乙肝病毒感染者在同一办公室工作、握手、拥抱、同住一个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日常接触,都不会传染病毒。如果蚊虫先叮咬了感染者,再叮了我,也不会传染。所以大家不用担心,更不要歧视感染者哦。 感染了会得癌吗? 会,但正规的治疗和筛查可以减少肝癌的发生与伤害。2015年,全球约有88.7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的相关疾病,其中52%死于肝硬化、38%死于原发性肝癌。而在我国,乙肝病毒的慢性感染更是导致了80%以上的肝癌,是肝癌最主要的风险因素。 正规的抗病毒治疗,虽然不能清除体内的病毒,却能长期抑制病毒的复制。如果知道自己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那么定期检查,及时治疗就非常重要了。要记得每6至12个月进行血常规、生物化学、病毒学、甲胎蛋白、腹部超声和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等检查。 如果谷丙转氨酶(ALT)持续异常,并排除了其他原因导致其异常,同时,血清乙肝病毒DNA呈阳性的感染者,就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 而前面提到的甲胎蛋白和腹部超声,也属于肝癌的筛查手段,定期筛查,尽早发现肝癌,也能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资料 / 素材 请输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