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目前已经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大家越来越重视乳腺检查,被发现的乳腺结节也越来越多,不免让“中招”的女性忧心忡忡。乳腺结节严重吗?会发展成癌症吗?该如何应对呢? 检查报告怎么看? 结节就是小的肿块,包括增生性结节、囊性结节、炎症性结节、良性肿瘤等,也包括恶性肿瘤。发现乳腺结节,一般是通过钼靶或超声检查,在这两项检查的报告上,都会以“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简称“BI-RADS”)进行分级,这个分级,就是对恶性程度的初步判断。 BI-RADS为1级,指的是没有发现异常病变,2级则是良性病变,这两种情况都不需要特殊处理;3级的病灶,恶性的可能性小于2%,需要定期检查,如果是通过钼靶发现的3级病灶,建议6个月后对这一侧的乳腺进行复查,12及24个月后对双侧乳腺进行复查。如果是超声检查发现的,建议3-6个月后进行复查。 4级以上,恶性的可能就比较大,需要及时就诊,必要时通过穿刺活检做进一步诊断。还有评分为0级的情况,这代表现有检查手段无法判断分级,需要联合其他检查方法,比如乳腺为致密型的女性,这在亚洲女性中较为常见,当钼靶发现0级病灶时,有必要再做一次超声检查。 定期检查很重要 乳腺结节大部分是良性的,但也有20-30%是恶性肿瘤。定期检查,观察结节的变化情况,能尽早发现乳腺癌,许多患者就能因此保留乳房、免于化疗的伤害、赢得更长的生存时间。有研究显示,在发达国家,有三分之一的乳腺癌是在还无法被触摸到的时候,就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的,这部分患者5年和10年的无复发生存率高达97%和94%。 发现了3级的结节就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检查。如果2-3年后,结节没有变化,会被降为2级。如果检查结果是1-2级,虽说不需要做特殊处理,但如果属于乳腺癌筛查的目标人群,定期检查也不能少。 乳腺癌筛查的目标人群分为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高危人群的定义罗列在这里: 其中有关遗传家族史的介绍,欢迎回看我之前发布过的视频: 高危人群以外的,都属于一般人群。一般人群的筛查建议从45岁开始,高危人群则需要提前至40岁。 筛查的方法主要是钼靶,如果属于致密型乳腺,则需要联合超声检查,必要时可以再做磁共振检查。一般人群1-2年检查一次,高危人群则需每年检查一次。 查出结节,如何应对? 良性的结节通常不需要处理,除非剧烈疼痛或肿块大到影响到了生活,才需要考虑药物治疗或手术切除。 近年来,不少商家推出了所谓“按摩疏通”服务或“乳腺贴”等产品,宣称能消除结节,这恐怕不仅仅是智商税。如果其添加的精油、药物中含有雌激素,还可能增加使用者患乳腺癌的风险。因此有结节的姐妹们,可千万不要尝试。 如果想预防乳腺癌,还是那些老办法:调整情绪、纾解压力、戒烟戒酒、坚持锻炼、控制体重、不滥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或蜂王浆等保健品。如果有生育计划,那么在30岁之前生育并母乳喂养,也能降低发病风险。 资料 / 素材 请输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