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已过,不少人开始冬令进补了,如果您长期服用中药膏方进补,可要小心了,药材中有种I类致癌物:马兜铃酸,可能会引发肝癌、尿道癌等癌症。 马兜铃酸是什么?哪些药材中有它? 马兜铃酸是一类具有强烈致癌性和肾毒性的酸类化合物。它天然存在于马兜铃科植物中,而这些植物曾被广泛地用作中草药。马兜铃、广防己、关木通、青木香、细辛等等几十种中药材中,都有马兜铃酸,这张中药材名单,大家可以截屏,说不定啊,您就在药方中见过它们。我国台湾地区是全世界肾病、尿道癌和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与那里的民众服用中草药的习惯有一定的关系。 从2005年起,《中国药典》开始取消记录中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但在某中医公众号上,还在推荐用“四海舒郁丸”治疗甲状腺肿大,其中就有早在2004年就被取消了药物标准的青木香。如果读者根据文中的配方,自行在网上购买青木香和其他中药材,那可就要“吃下”I类致癌物了。 马兜铃酸的致癌机制 含有致癌物的中药材,为何被沿用到21世纪?那是因为直到20世纪末,流行病学研究才发现了马兜铃酸和癌症之间的关联。而如今,基因测序技术还进一步揭示了其中的机制。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韩泽广团队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马兜铃酸是人类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韩泽广团队发现马兜铃酸会导致小鼠肝脏细胞出现特征性的“DNA碱基A>T颠换”。我们常说,基因突变的累积最终导致癌症,而碱基“A>T颠换”就是我们基因编码中的A变成了T、T变成了A,这就属于基因突变了。随后科研团队在更多的亚洲肝癌样本,尤其是台湾地区的肝癌样本中发现这种特征性的“DNA碱基A>T颠换”,在分子层面揭示了马兜铃酸导致肝癌的原因。 我国部分肝癌由马兜铃酸引起 据统计,在中国大陆地区肝癌患者中,有这种特征性“DNA碱基A>T颠换”的比例为47%,而台湾地区则高达78%,相比之下欧美人群的这一比例仅为5%,且大多是亚裔。看来,服用中草药会引发肝癌的说法,并非耸人听闻。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部分中药材中含有致癌物,部分西药也会有肝肾毒性。无论选择怎样的疗法,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对有效性和副作用有一定的认识,才不会“治病”反“致癌”。 资料 / 素材 请输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