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篇】脾湿久咳,“二陈”“理中”来祛除脾肺之痰

 善良的狼lxnefg 2023-01-10 发布于江苏

图片

这剂中药是借助于“二陈”和“理中”两个方子的作用。

马上春天就要到来了,到时候整天阴雨绵绵的,而这个季节的天气还是比较寒冷的,这时候我们要抓到冬天这个机会,把我们的脾肺调理好。

我们知道,治疗久痰的根本之道在于温中健脾,只有标本兼治了,病邪才可能完全祛除。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从这句话中就很好地体现出来,真正产生痰的是我们的脾,这才是我们咳嗽的根本所在。而肺只不过相当于是一个容器,脾产生的痰,进入到了肺里面。如果一味的治疗肺,没有治疗脾,那么脾源源不断的产生痰,而输送到肺,那么久咳还是没有根本祛除。

党参12克、干姜6克、苍术9克、半夏9克、茯苓15克、橘红9克、白芥子9克、细辛6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3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5剂,症状缓解可接着服用巩固治疗。

方剂中药分解(10味药):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有补中益气、止渴、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的功效,常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干姜:辛,温,无毒。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下痢。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脏冷,反胃干呕,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

苍术:辛、苦,温。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痛,泄泻,水肿,风湿痹痛,风寒感冒。

半夏:味辛,平,有毒。治伤寒,寒热,喉咽肿痛,除湿化痰,主和胃,健脾,消积,平逆止吐,治吐食反胃。

茯苓:味甘性平无毒。利水行痰,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除湿益燥。补五劳七伤,开心益志,止健忘,暖腰膝。

橘红: 辛、苦,温。 归肺、脾经。宽中理气、燥湿化痰、散结止痛、抗菌消炎、镇静安眠、降血脂、醒酒的功效,适脾胃气滞、呕恶痞闷、食积伤酒、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吐水、风寒痰嗽、胸痛胀闷、高血脂症者服用。

白芥子:味辛,温,无毒。温肺豁痰利气,乳腺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

细辛:辛,温,无毒。咳逆上气,风寒、风湿头痛、痰饮、胸中滞气。口疮、喉痹,治疗风寒咳嗽上气。

五味子:酸,温,无毒。治喘嗽,生津止渴,润肺补肾,劳嗽。补五脏之气。

炙甘草:味甘,归心经、肺经、胃经和脾经。缓解止痛能力强,能有效治疗脾胃虚弱,四肢痉挛等症状。清内热,泻火。

该方主要治疗外寒引发咳嗽,病症发于冬季,没有什么食欲,早上起来痰特别的多,咳嗽的比较厉害,这是使用这个方子的辨证依据。

方中“二陈”涤饮化浊为主,二陈汤是祛湿第一方,二陈汤最早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至今使用了近千年,方子很简单,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

“理中”温建中焦为辅,理中汤主要治疗脾胃虚寒证,也是由四味药由人参(方中用党参)、白术、炙甘草、干姜组成,四味药中,有补气益脾的、温胃散寒的、健脾燥湿的、和中补土的。

再加上细辛、五味子敛肺止咳,白芥子温肺豁痰,这些药物一起发力,可治疗久咳的本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