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0年湖北一老农借给红军400块大洋,2015年老农孙子拿借

 逍遥书屋123 2023-01-10 发布于山东
1930年湖北一老农借给红军400块大洋,2015年老农孙子拿借条前来讨要,结果怎么样?
“红军欠我爷爷400块大洋,现在可以还给我们吗?”2015年,一位衣着简朴的湖北老农,拿着一张陈旧泛黄的欠条找上当地政府,向在场众人讲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军民鱼水情。
老农名叫杨明荣,这张欠条是他爷爷杨长银的。杨家人世代生活在湖北孝感,以前也算是大户人家,尤其是杨长银年轻时,因为他为人机警擅长经营,家里的生意蒸蒸日上,积攒了不少财富。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战争年代中,杨长银看到国家山河动荡,百姓流离失所,也想过参军报国出一份力,可无奈家里的生意离不了人,自己牵挂太多,最后只能放弃。
1929年冬天,一支红军队伍途经杨长银的家乡,因为天降大雪道路被封,在这里休整了一段时间。这支队伍隶属于大名鼎鼎的红一军团,彼时正在逃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长途跋涉疲惫不堪。战争年代中老百姓对军队是非常恐惧的,有的军队比土匪还可怕,不仅不保护群众,还要胡作非为鱼肉乡里。
杨长银等人对到来的红军十分警惕,担心他们会作乱,但红军纪律很好,在村庄外安营扎寨,食物和水都是自己解决的,实在缺东西进村子,也会好言好语地和他们交换,还帮村民干活。当地群众意识到这是一支可以相信的队伍,逐渐放下了戒心,军民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建立起深厚情谊。
当时的红军条件十分艰苦,寒冬腊月中战士们穿着单薄的军装,打满补丁,脚上连穿棉鞋都没有,冻得通红,每天煮草根吃,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杨长银看到这种情况后双眼通红,为红军的艰苦哀伤不已,他认真思考了一夜,最后找上红一团一分队队长涂杏,把自己连夜凑出来的400大洋交给对方,想要为部队力所能及做些事情。
涂杏义正言辞拒绝,告诉杨长银他们不会收群众一针一线,更何况是这样一大笔钱,但杨长银态度十分坚决,还直言表示,这钱不是给他的,是给整个红军队伍改善条件的。这话说到了涂杏心坎里,他最终还是收下大洋,给杨长银写了一封欠条,盖上鲜红的印章,告诉他等到战争胜利了,或者红军条件好了,就拿着这张欠条前来兑换,一定不会让他失望。
杨长银拿着欠条离开,但实际上他并没有打算兑换,全当是为国家做贡献,1949年新中国成立,杨长银拿出欠条来仔细看看,最后还是放了回去,唱着小曲喝起了酒,到他临终的时候,也只是把欠条的故事告诉了家里人,交代他们当做纪念就行,不要去讨要。
但正所谓时代变迁风云莫测,等到欠条传到杨长银的孙子杨明荣这里时,杨家早已没落,一家人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十分艰苦,杨明荣本来没打算要钱,可不巧自己的妻子患上重病,医药费实在负担不起,没办法他才跑到政府门前,拿出欠条来想着试一试。
杨明荣没抱多大希望,毕竟已经过去80多年,还是爷爷的欠条,可没想到工作人员在确认过欠条的真假之后,当场就开始商讨该还多少钱,最后给了杨明荣4万元现金,让他感激涕零。不过也有人表示,400块大洋价值贵重,4万块其实不够,官方给的少了,你怎么看?
#我要上 头条##我要上微头条##故事##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