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樊登讲《论语》·《颜渊篇》12.6

 liuhuirong 2023-01-10 发布于湖北

子张问明。

子曰:“浸润之谮(zen四声),肤受之愬(su四声),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这句话虽然很拗口,很多人听不懂,但这句话真的非常非常重要,在上半部里边子张曾经问过干禄,子张是一个特别想当官的人。

子张有一天问孔子,什么叫做明智,问明,一个人怎么才能够变得更明智。

孔子说,浸润之谮,肤受之愬,浸润,是像水一样渗透在你身边的谗言,谮是谗言,肤受之愬,肤受是贴近你的肌肤,让你能够有感受的这种诬告。

人和人之间最难控制的一件事情就是推理,为什么领导的枕边风特别可怕,他最亲近的这个人,他的妻子每天躺在床边跟你说,你们单位那个小张啊,那是真不行,这位领导一开始可能觉得无所谓,觉得你懂什么,你又不是我们单位的,你少说两句,但是受不了的是她天天说,每天每天说一件小事又一件小事,不断的把小张的形象跟负面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这个就叫做浸润之谮。像水一样,水滴石穿,一点点的渗透,这个领导就整天听的都是这些坏话,慢慢的很难不受影响,枕边风是非常可怕的。

肤受之愬,你总是在领导面前说谁谁,说他人际关系不行,那他人际关系不行,你拿出道理来呀,什么道理,你说:他对您都这样。你给领导举的例子是跟领导有关系的,他跟领导都能这样无理,那他跟别人能好吗?这就叫作“肤受之愬”。

我们人的大脑有一个天生的特点,即便是一个领导,即便是一个大领导,也很难改变我们大脑中特别喜欢“简单归纳”的坏习惯。这么多件累积的事总是不断的发生,然后自己似乎也能感受到这样的事情,所以我就得出一个结论,这就叫作“简单归纳”。

我们讲过一本书叫《弹性》,这本书里有一个实验,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在这个实验中,找来两组人,给他们看的是一种蓝色,然后对其中一组人说,这是蓝色,对另一组人又说,这是绿色,然后问这些受试者,这是什么颜色,当然不管是哪一组人都能够正确判断出这是蓝色。

然后把这两组人分开,给了他们一个介于蓝色和绿色之间的颜色,问他们这是什么颜色。而这两组人在看到这一个模棱两可的颜色的时候,刚刚被说蓝色的那些人更多的选择了偏蓝,刚刚被说绿色的那些人更多的选择了偏绿。

这是一个心理学的实验,这个实验是为了证明什么呢,尽管你不相信的很多话,只要在你面前不断的出现,重复的次数多,都依然会影响到你的判断!

多可怕呀,我们从正面来理解这句话,你每天多听点不同意见是有好处的,你可能会选择一个更加中和的方案,但是我们再来看“浸润之谮,肤受之愬”,谁都受不了这个,就算是一个特别明智的大领导,都不可能把自己的大脑锻炼得没有任何推理,我没有第一印象,我没有感觉,一切都要从事实出发。这是做不到的,这样做是不符合大脑的生物特性的,所以孔子竟然能够想到这句话,难怪是圣人,他能够这么准确的表达出来。

子张问明,问怎么能做到明智,孔子说如果你能够做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你听了很多的枕边风,很多的闲言碎语,甚至你自己都感受到对方有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你都不能够轻易地做出决断,不能随便的去行动,可谓明也矣。

在一个组织当中,我们经常讲领导力的课的时候就说,当你作出一个决定之前,一定要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有没有可能是我的一个推理呢?只要你问自己这个问题,就可以减少一在半的烦恼,因为我们在生活当中有大量的烦恼,都是推理出来的,都是我们觉得这个人是个坏人,我们觉得这个人针对我,我们觉得这个人怎么怎么不好。

然后接着孔子又强调了一遍“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别光说明了,这不仅仅是明智的问题,这是有远见,你得能够做到这一点,你才能够有远见。

稻盛和夫说,大善是(似)无情。什么叫大善是(似)无情,你把你自己情感掺杂的那些东西拿掉,你不要让自己脆弱的大脑那么容易受到周围的风吹草动的影响,所以你要小心你身边的司机,你要小心你的秘书,你要小心你的太太,你的孩子,这些人在你身边经常反应的东西,很有可能会影响你对一个事情的判断,因为它就像不水一样浸润在你身边,它能够让你找到自身的感觉。

所以孔子说“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一定要小心,这句话送给所有的领导,因为迟早你要当领导。

学习心得:

老师说到“肤受之愬”时,提到一些我逻辑混乱,数落他人时说,“他对您都这样无理,那他跟别人能好吗”时,突然想到有很多父母在子女小时候说的话,你看看你,这么小就不听话了,长大还得了吗?这么小就这么懒,长大还不得饿死!这么小就不把我的话放心上,长大了我可指望不上你!

这些父母总是依仗着自己的权威,随意给人下判断,说话不讲逻辑,还不接受反驳和申诉,每一个人在小时候没少受这种委屈。

孩子是弱势群体,在这种情景下双方力量不对等,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只是在特定的阶段相对弱势,父母要做的是经常性的进行自我反省,时刻谨记,约束自己不得沉溺于这种力量不对等带来的特殊权力的快感。

老师说人之所以会这样说话,是因为大脑有一个特性,喜欢简单归纳,由一件事就能归纳出一个人的特性,由一件小事就能说这个人怎么怎么样,不堪大用,没有能力,就像父母亲由孩子一件小事,就说他以后长大了不孝敬父母,白眼狼,做不了什么大事,没什么出息……父母亲说着是痛快了,可是孩子心里可得多憋曲啊!

老师说“孔子说'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这句话送给所有的人,因为迟早你要当领导。”,这句话对领导确实很有好处,正因为你是领导,你掌握着权力,所以你身边的人会有意无间的影响你,以达成他们自己的心愿。但是即使不是当领导的人,也一样会有这样的风险。

举一个我自己切身经历的事例。我是在一个政府机关单位工作,之前一直在大办公室办公,办公室里有5个人,相处得还算是融洽,同事都是一些有小毛病,有一些小心眼,有一些小劣性的好人,该有的道德感,正义感,是非观,价值底线都有,也就是说都是普通的好人,所以在这个大办公室里我们和谐快乐的生活着。

但是几年前有人退休,也有人入职,新入职的是一个小姑娘,这个姑娘就不属于这种普通的好人,她是那种没有道德底线的坏人,背后恶意挑唆,煽风点火,刻薄寡恩,慢慢熟悉后她的这些特质开始展现,一开始我当然是没有发觉的,甚至于每每享受在她的挑唆下背后评判他人所带来的快感,因为有这样一种隐秘的心理,这个话题不是我开始说的,她说什么我只是附和而已,我并没有那么坏的。

但是有一次我被自己吓到了,当我们第n次在背后议论另一同事时,我竟然口出恶言,那一瞬间,我好像能够看到自己丑恶的面目,丑恶的心灵,这还是我吗?

后来我开始和这位新入职的同事交恶,直至形如陌路,但是当时自己脱口而出恶毒言语的那一幕,直到现在还会令我悚然惊心,原来在自己都不知道的地方还有一个如此丑恶的自我吗?话是我说的,所以这样的我是真实存在的,只是被自我的道德感所压制,使得连我自己都不曾意识到而已。

每每想和与这位同事在一起的时日,那段时间好像处于一个光怪陆离的梦境,甚至不像是真实发生过的。那次事件之后不久,我有幸逃离了那个大办公室,也逃离了那位同事的影响范围,竟然有一种逃出生天的感觉。

每个人心底都有着最深深的恶意,平时大家交往时风和日丽,海风轻拂,天气晴好,气候和煦,可是谁能知道底下的暗潮涌动呢,也许只需要远处吹来的一阵风,就可拍出海底的千层巨浪,将你淹没。

所幸我及时逃离,心底的恶如惊鸿一现,再无影踪,但我知道,那样人性的恶是存在于我心底的,只需要适当的时机便可再次显现。

从这个角度上讲,孔子所说“浸润之谮,肤受之愬”,就是外界对人的影响,并不只是单纯的外界影响,而是每个人内心中有一些什么东西,容易与外界影响形成唱和,如海浪拍岸,是因为潮汐之影响,外界的一些东西正好迎和了人性深处的特性,形成韵律,互为因果,互相支持,最终让一个人变得面目全非。

我们要在一开始就对此加以警醒,在事出萌芽之时就有足够的警觉,不让自己身陷浸润,身处肤受,掐断心中之恶与外界的唱和,不考验人性,不考验自己,保持警惕,明智,有远见的安排自己身边的一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