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卓别林电影盘点:最伟大的喜剧是悲剧

 公司总裁 2023-01-10 发布于河南

查理·卓别林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喜剧演员,是默片时代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即使到了电影发展极为成熟的今天,去观看他的作品,依然会有很深的触动,

Image

他的作品表面上是喜剧,其实都是带着悲剧的内核,《寻子遇仙记》《马戏团》《淘金记》《摩登时代》等作品都让我笑中带泪,悲喜交加。卓别林作品中对底层社会的刻画与对世界的挣扎已经超出电影本身,对世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卓别林出生于1889年英国伦敦,父母都是舞台表演者,卓别林算是出生在表演世家,但两人经常不和,父母便离婚,父亲查理一世成了酒鬼,家庭少了父亲的支撑,母亲只能更加卖力的演出,维持生计。

长期的劳累使母亲的身体出现了问题,有一天母亲为军营里士兵演唱,小卓别林就在舞台后面玩,身体虚弱的母亲在表演中力不从心,台下的士兵乱哄哄,这时母亲的嗓音也变得沙哑,台下的士兵起哄,让母亲滚下去。

举办方下不了台,着急的不行,这时看到了小卓别林,把小卓别林推上了台,卓别林仿佛天生就有舞台缘,根本不怯场,在台上是又蹦又跳,要说小孩天生就是招人喜欢,台下的士兵看的哈哈大笑,前仰后合。

Image

小卓别林登台救场

这时,聪明的小卓别林模仿刚才母亲的沙哑嗓音唱起歌来,士兵们纷纷鼓掌,这才把母亲的失误给圆了过去。

这是年仅5岁的卓别林第一次登台表演,其具有的表演天赋和舞台天赋为以后的从影之路种下了一颗种子,在将来将茁壮成长。

1901年,年仅37岁的父亲去世,没有了父亲的资金帮助,卓别林只能去自己赚些外快,分担母亲的担子,维持生计,在这期间,他做过报童,擦皮鞋,卖花童,理发小工,甚至乞讨要饭。

这些经历都使得卓别林在他的电影作品中把小人物的穷苦与挣扎表现得极为真实,淋漓尽致。

Image

你能认出年幼的卓别林吗?

19岁时,他当上了一个剧团的演员,经常跟随剧团到欧美各地演出。在剧团里,卓别林突出的演出表现为剧团赢得了大量的荣誉,剧团老板自然不放过这个摇钱树,对卓别林提出了续约。

Image

在剧团时期的卓别林

那时的卓别林早已不想把表演仅仅缩到剧团里,他想去更大的舞台。1913年,卓别林来到美国,在美国结识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伯乐一个电影公司老板塞纳特,期间拍摄了卓别林电影处女作《谋生之路》,之后又拍摄了《20分钟的爱情》等作品。

Image

《谋生之路》海报

Image

《谋生之路》剧照

但在公司里,卓别林的表演受到了种种的约束,卓别林想出来的很多好点子却被导演无情的否定掉,卓别林很生气,干脆直接走人得了,这时有几家电影公司看了卓别林主演的几部片子,感觉非常棒,就找到塞纳特想与卓别林合作。

塞纳特这才更看重卓别林,允许卓别林参与导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加戏,获得更大自由空间的卓别林仿佛如鱼得水,相继又拍摄了《狗的生活》《从军记》,1919年又拍摄了《光明面》与《快乐的一天》,卓别林终于可以大展身手。

Image

《狗的生活》海报

讲述了一个一贫如洗的流浪汉查理,终日忍受着饥饿的困扰,他试图找一份工作,却比登天还难——失业的人太多了。有一天,当他再一次从招工的队伍中悻悻而归时,却偶遇了一只受伤的小狗斯凯普。心地善良的查理从此与斯凯普(狗)相依为命,一起“合伙”偷来午餐车里的香肠解决了他们的温饱。他们又来到一个舞厅,邂逅了歌女埃德娜,却因付不起钱而被人扔出了场子。当查理垂头丧气地回到破烂不堪的小屋时,斯凯普突然发现了什么——它拼命刨坑,竟挖出了一个装满钱的钱夹,于是一切都改变了……

Image

《狗的生活》剧照

可见,当卓别林对影片有了控制力之后,他所想表达出的底层人民的穷困与这个资本主义剥削时代的个人感情,影片极大讽刺了资本主义金钱主义。

Image

《快乐的一天》海报

《快乐的一天》讲述了卓别林(查理·卓别林 Charles Chaplin 饰)把家安排妥当后,要带领全家外出游玩,准备轻松愉快的度过一天的假期。他开着摇摇晃晃的小车带着妻子跟两个儿子出发了,要乘船时他为了免费抱着两个儿子过了检票口坐上了船,在船上卓别林的举止动作十分幽默滑稽让人啼笑皆非,他跳着欢快的舞步直到晕头转向。想放下折叠躺椅休息一下,急的满头大汗却笨手笨脚地连个椅子都搞不定。又因为晕船躺在别人老婆的腿上,招来了一顿胖揍。下船后他开着车在路口又遭遇交通警察的拦截,最后误打误撞竟用沥青把两个交警粘在了大马路上。

这部作品充分展现了卓别林的肢体表达能力,虽然整部影片只有25分钟,但卓别林的经典肢体动作都展现在其中,还没有看过的同学可以去观赏一下大师的魅力。

这时的卓别林已经有了很大的名气,美国举行了一个卓别林模仿秀的娱乐节目,卓别林知道消息后很高兴,看到报纸上的报名渠道,爱玩的卓别林就报了名,心里想我模仿我自己还拿不了第一?最后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卓别林第二名,还给第一名颁了奖。

Image

《从军行》海报

影片描述一名美国士兵夏尔洛(卓别林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与壕沟战,在一场进攻德军阵营的作战中,单枪匹马成功的俘虏了13名德兵,又在大战中把德军耍的团团转,在最后的情节,他以技巧性的活捉德军前线司令(此片影射兴登堡将军),使得大战结束,并在字幕上表示“Peace on earth—good will to all mankind. 世界和平—人类将会美好”,就在他成为英雄时被众人喝采下,镜头突然一转,原来是夏尔洛还是新兵的时候,在军帐中做的一个梦罢了…

Image

从这部作品中就可以看出,卓别林的电影还不止局限于展现人物本性和社会制度,甚至对于政治、战争也有充分的个人表达之意。为日后的《大独裁者》的拍摄做了铺垫。

Image

这部好于94%的战争片打死我也不敢相信出自喜剧演员之手,现在动不动就拍抗日神剧的导演们真该好好学一学了。

1918年,荣誉与地位逐渐上升,卓别林在这一年建立了自己的制片厂,在这期间卓别林参与了大量的影片制作,学习到了很多商业运营方面的东西。

1921年,卓别林早期经典电影《寻子遇仙记》上映,在美国算是票房口碑双丰收,卓别林深入骨髓的再一次诠释了流浪汉夏尔洛这一角色,赢得大量观众的共鸣。

Image

《寻子遇仙记》海报

影片讲述流浪汉夏尔洛在垃圾箱旁发现了一个弃婴并收养了他。等到孩子长到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懂事。两父子合演双簧,儿子打碎玻璃,父亲就上前更换玻璃从而养家糊口。夏尔洛带着“儿子”躲避警察的追捕,以免他被送入孤儿院。可孩子的母亲后来有了钱,悬赏找回孩子。有人为钱把孩子从夏尔洛身边偷走,他四处追查也没有找到。疲惫的夏尔洛在梦中来到了天堂。一觉醒来的他,居然发现“儿子”跟他的母亲就站在自己的眼前……

Image

也是从这部影片之后,卓别林已经算是走到了人生的高峰,之后的几部作品都是电影世界难得的经典。

今年是2020年,100年过去了,该片依然是好于99%的喜剧片和好于98%的剧情片,从这里就不得不佩服卓别林大师不是随便叫的。本片还在1978年《标题》杂志评选的100部最佳影片中名列第67位。

Image

《淘金记》海报

1925年6月,《淘金记》上映,在美国引起了轰动,卓别林抓住大量淘金者不顾生命安危前去淘金的社会热点展开演绎,大批淘金者对金钱的渴望也恰恰反映了,大量的工人失业和当时世界经济的不景气。这部影片几乎调动了全部的喜剧智慧来变现影片的三个主题劳动、饥饿、贪婪。

《淘金记》也是卓别林流浪汉系列喜剧片走向成熟,迈向巅峰的标志,这部作品集中体现了这一系列影片的所有优点。在当年的十部最佳影片排名第一。

流浪汉查理随队伍来到阿拉斯加淘金。他在一间小木屋里碰见了通缉犯拉逊,接着淘金人吉姆也闯进来,并抢走了拉逊的枪。拉逊出去找食物时发现了吉姆正在开发的金矿,于是他没回小木屋。

Image

小木屋里,饥肠辘辘的查理煮了皮鞋充饥,饿的神智恍惚的吉姆却把查理想象成火鸡追杀。突然,一头熊撞进来,两人一起把熊打死,饱餐之后分道扬镳。吉姆发现了拉逊占了自己的金矿坑,拉逊将他打昏,不料却在逃跑时掉下深谷。 (吃皮鞋简直是太经典了,我多放几张图大家慢慢欣赏)

Image

Image

Image

查理在小镇邂逅舞女乔治亚,帮她摆脱暴发户的骚扰。第二次又巧遇她时,查理邀她除夕共餐,但是乔治亚爽约了,失落的查理只能在幻梦中为她表演舞蹈。被打成失忆的吉姆在镇上重遇查理,他请查理帮他一起找金矿。

两人回到小木屋,却被大风雪吹落下了万丈深渊。醒来时他们惊喜地发现金矿正在身边。查理与吉姆淘金成功,在回乡的船上遇见困顿的乔治亚。在新闻记者的镜头前,查理与乔治亚亲密拥抱。

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卓别林大师吃皮鞋。

这个吃皮鞋的片段导致我小时候一直也想煮一次皮鞋吃,看的我口水直流。

往后的作品增加了不少社会批判色彩,反不如本片直接关注小人物来得那么单纯和乐观。例如本片安排流浪汉查理既成为大富翁又抢得美人归,这种圆满的结局是他以后的作品没有的。

Image

《马戏团》海报

1928年的《马戏团》上映,最终卓别林获得1927年的奥斯卡特殊荣誉奖(终身成就奖),这也是这个奖项设立以来第一个获得者。在21世纪的今天,再来看这部电影,依然让人笑并感叹着。

马戏团的表演因为呆板无趣而失去了观众,他们面临着破产和倒闭的危险,谁都不知道会不会有“救星”从天而降。流浪汉查理在游园会中被卷入了一个小偷的圈套中,招来警察的追捕。他像无头的苍蝇一样钻进了正在演出的马戏团。

Image

舞台上,查理躲避警察的各种肢体动作,被观众当成马戏团的表演,他们非常喜欢查理的“表演”,热烈地鼓掌来。马戏团老板想让查理留下来,帮助马戏团起死回生。虽然查理并不想以马戏团为生,但是走投无路的他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了老板的提议。

Image

猴子是为了增加戏剧性

很快,查理的喜剧表演天赋让他成为了马戏团的招牌演员。他爱上了善良柔弱的马戏团老板女儿,想尽办法取悦她,但是,老板的女儿真正爱上了的人却是走钢丝的男演员,为了成全所爱的人,伤心的查理默默地离开了喜欢他的观众。 

那一份贫穷下的窘迫,热闹下的苍凉,暗恋到失恋的甜蜜与心酸, 每一个细节都令人唏嘘。在影片中,卓别林饰演一名流浪汉。当穷困潦倒的时候,却可以凭着一个鸡蛋迎来自己的爱情。而在心爱的女孩来到身边的时候,却用一颗伟大而善良的心将女孩送到更适合人的身边。电影最后,马戏团奔跑在一片尘土里,越行越远。

而流浪汉默默的坐在原地,一个似乎命运划定的圈里,身影落寞。生活依然要继续,而他还将乐观的面对未来,也许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默默舔着心底的伤口。

Image

没有特效的年代可是真狮子

《马戏团》还是卓别林有史以来拍得最辛苦的一部电影,期间发生了众多的问题和阻碍,拍摄期间与猴子、狮子的艰辛互动不说,搭建的影棚突发火灾,又用了几个月的时间重建,拍摄期间卓别林母亲的死亡,对卓别林打击很大,他第二个妻子丽泰·格雷又突然要和他离婚,卓别林的心态冷到了极点,这还不算完,国税局对卓别林欠补缴税款的巨额索赔更是当头一棒。

Image

坐在木箱上沉思的卓别林

3年后的卓别林重新振作起来,拍摄了《城市之光》,电影讲述了一个流浪汉与卖花女的爱情故事。影片诞生之时正是美国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时期,卓别林此后将此社会现实融入到影片的创作中。

Image

《城市之光》海报

这个时候,有声电影已经席卷全球,为了争取这部电影能在有声片风潮已然席卷好莱坞的时代正常上映,卓别林曾与电影公司老板吵得天翻地覆。拍摄该片总共耗费胶片25万多米长。相当于北京到石家庄的距离。

虽然表现的是社会底层小人物之间的“悲与喜”、“笑与泪”,但却是一部优秀的喜剧。为了突出强烈的喜剧效果,卓别林从现实细节出发,营造大量笑料,无论是流浪汉在雕塑上滑稽幽默的亮相,还是他狂舞、大吃面条等疯狂举止都让人捧腹,而他与大块头那场近乎残酷的拳击对决让观众难以忘怀,强烈的喜剧效果与让花样百出笑料百出使这部电影的喜剧效果与艺术成就更加突出与崇高。

Image

影片具有强烈的社会性与批判性。影片中流浪汉的执着与富翁反反复复,悲喜无常,表达了当时所处的经济危机,社会上层阶级对劳动者缓和危机,偶尔会放宽政策,卓别林通过流浪汉与富翁的际遇将美国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巧妙的表达出来。

1936年《摩登时代》上映,这部影片是卓别林导演的最后一部无声电影,因为他认为,用滑稽夸张的肢体语言,要远胜于对白。因此,他只在片中加入配乐和少许音响。

Image

《摩登时代》海报

二十年代的美国处于经济萧条时期,失业率居高不下,工人受尽压榨,成为了大机器生产中的一颗螺丝钉。查理就是一个底层市民,他在一个机器隆隆的厂房里日以继夜地工作,以赚取微薄的收入。重复繁重的工作压得他喘不过气,他把人们的鼻子当成螺丝钉来拧,卷入流水线机器的皮带里,令人苦笑不得。 

Image

工业流水线

查理尽管贫穷,但却很善良。他在路上搭救了流浪女,和她一起生活,家里破烂却又温馨。每次身无分文的查理为了找到吃的,都会故意犯事,以便进入监牢。光景一时间有了好转,流浪女成了歌舞红星,然而好景太短暂了。

影片上映后,曾招致国际资本势力的群体反击,因为这部影片在一定程度上丑化了资本所有者的形象。很多人认为卓别林是一个地道的左派,其思想过度偏激

有人说《城市之光》是卓别林最后一部无声电影,但我依然认为这部《摩登时代》才是卓别林默片时代最后的收尾之作。

Image

巨大的机械齿轮

现在回顾《摩登时代》的拍摄年代,我们不得不佩服卓别林的强大。此部影片摄制于1935年,这时好莱坞已经是有声电影的天下,无声电影已经濒临退出历史舞台的边缘,而局部彩色片也在这一年诞生,这是一个电影摄制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但很多人总是固守着一些东西不肯放弃,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古板!正如音乐届的恩雅一般,卓别林就用他的《摩登时代》向我们证明了这种坚持的伟大。

卓别林始终认为肢体语言的表现才是电影艺术的真正的精髓,而这一理念在现今电影技术大爆炸的今天依然极具指导意义。在卓别林的坚持下《摩登时代》正如传统无声电影一样屏蔽了对白,只留下少许音响和背景人声,而它也证明,经典不会因为形式而失去它的色彩。

Image

四年后《大独裁者》上映,影片假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刻划了一个残酷迫害犹太人,企图统治全世界的大独裁者。卓别林在人物造型上非常明显地仿照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并通过表演对这个人物进行辛辣的讽刺。

这部影片上映于希特勒气焰最为嚣张的1940年,尤其对希特勒辛辣的嘲讽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这部影片在拍摄之前就被施压,但卓别林毫不让步,并在巴黎的报纸上登出该片的主要剧情,公开向纳粹挑战,并称,“当希特勒在煽起疯狂的时候,他必须受到嘲笑”,这种做法需要极大的勇气,让人钦佩。电影问世后希特勒虽明知挨骂,但仍然坚持观看,这部电影让希特勒十分愤怒。

Image

据说这个片段把希特勒给逗笑了

《大独裁者》是卓别林第一部有声电影,这是他首次完成的由无声影片向有声影片的转变。

这段地球舞据说卓别林练了好几个礼拜,这种讽刺纳粹把世界玩弄于股掌之中的形式堪称绝妙,最后地球仪破碎,仿佛狠狠的给了希特勒一记响亮的耳光。

最后的演讲发自肺腑,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不知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我不想统治任何人,也不想征服什么人,假如可能的话我想帮助每一个人,不论它是基督徒还是犹太人,也不管是黑种人还是白种人,我希望我们大家彼此互相帮助,人类本应该如此”。

1952年,卓别林移居瑞士,在瑞士日内瓦湖北岸、风景优美的维薇镇定居下来,期间一共拍摄了《舞台生涯》《香港女伯爵》两部影片,这两部作品算是卓别林一生的自我总结。

卓别林与周总理、梅兰芳的合影。

Image

1954年卓别林与周总理

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举世闻名的日内瓦会议,曾下榻于此。当时就在这所普通的房子里,周总理与世界影坛巨星查利·卓别林有过一次亲切而愉快的会见。

Image

1930年卓别林与梅兰芳

1930年初,京剧大师梅兰芳率剧团到美国演出,到达电影名城洛杉矶与在卓别林会面。

Image

1977年12月25日卓别林在圣诞节早上于瑞士家中逝世,享年88岁。

一本权威的电影电影史作曾经这样评价卓别林:一想起卓别林就会想到电影。在美国电影史上,任何人都没有像查理·卓别林这样受到全世界的爱戴了。卓别林同所有伟大的人物一样,每个人都从他身上得到他所要的一切。这个渺小的流浪汉做出了我们多数人想和想试着做而无法做到的事情,他的失败是人类的失败,他的成功是全体人们的成功。卓别林之所以被称为电影事业上的怪杰,原因就在于此。

Image

下期咱来聊一聊电影史上伟大的1994。

收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