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教儿子编故事:《长王》

 左手作文法 2023-01-10 发布于浙江

我教儿子编故事:《长王》

【一】

今天早上,给旦旦讲的故事是《长王》。

在老家,有座山叫长王山,山上有个坑叫黄蛇坑。所谓长王,即蛇王。

原本故事是很简单的,一会儿就讲完了,我就用移花接木的方式,把它讲得长一点。

在高高山上有一条黄色,很粗很长,他有个孩子,是一条白蛇。

有一天,白蛇被一只老鹰捉走了。

老鹰飞到富春江边时,有个小朋友正在钓鱼。他拿出弹弓,射中的老鹰的脚。老鹰一声叫,脚一松,白蛇就掉下来了。

这个小朋友叫象,觉得白蛇神奇,就把它养起来。

白蛇越来越大,象的麻烦也越来越多。比如,白蛇偷了谁家的鸡,白蛇上了谁家的房梁,白蛇把谁吓着了……最终,象把白蛇放回了高高山上。

白蛇又回到了黄蛇身边。

后来,象的母亲病了,找遍了附近的郎中,也没效果。有一天,象上山去采药,遇到了白蛇。白蛇说,它的肝脏能治百病。

白蛇张开了口,象爬进去,割下一片肝脏,回家治好了母亲的病。

这是白蛇的感恩。

又过了几年,象到了该成亲的年纪,但家里没条件娶妻。有一天,象砍了柴,去街市卖柴。他看到县衙门口贴着布告:丞相的女儿病了,天下名医束手无策,谁能治好丞相女儿的病,丞相就把女儿嫁给他。

象立马就想到了白蛇。

象找到白蛇,聊了好久,白蛇终于同意让象从自己嘴巴爬进去割肝脏。

象顺利地成了丞相的女婿。

又过了几年,皇太后病了,是一种怪病。御医也没有办法。皇帝开了金口:谁能治好皇太后的病,就封他做丞相。

象又一次心动了。回到富春江边,走进大山,找到了白蛇。

一番长谈之后,白蛇还是张开了嘴巴。但是,等象爬进去之后,白蛇合上了嘴巴,象再没出来。

堂堂丞相女婿,为皇帝解忧,却有去无回,这怎么行!于是,丞相就带兵找来了。

结果,白蛇死了,黄蛇受伤跑了。

不久,黄蛇又回来了。当地百姓遭了殃。黄蛇常常下山来找吃的,牛羊不用说,它连人也不放过。

有一天,来了白胡子和尚,看到百姓苦难,要解决黄蛇。

在黄蛇的必经之路上,老和尚埋下了几把锋利的尖刀。

黄蛇再出来时,开膛破肚,死了。它的身体浮在富春江上化成了长长的沙洲。

【二】

我本来设计的是一条黄蛇,一条青蛇,“青黄不接”嘛。旦旦说是白蛇,那就白蛇,他知道有一条白蛇被镇压在雷峰塔下,他也在动物园看到过白蛇。

我以前写“汉字诗”的时候,写“松”字的时候,提到过尖刀划破了长王的肚皮。

我今天讲的这个《长王》故事,有印度版《老鼠嫁女》的影子,主体部分是民间故事《人心不足蛇吞象》,“尖刀”那部分是我小时候听奶奶讲的。在老家,还有《黄蛇坑的传说》,其实也可以加进去。

民俗学家刘宗迪有篇文章《百变小红帽:一则经典童话的演变》,里边讲道:“民间故事从来就不会仅仅有一个讲法,可以说,一个故事被讲述多少遍,就会有多少种讲法,讲故事者总是会根据讲故事时的场景、心境、听众和目的即兴发挥,当场演绎。民间故事是语境中的'变色龙’,总会敏感地跟着语境的变化而灵活地改变颜色和外貌。”

(没写完,略去)

《玉龙梨》

《方廉斗蛇精》

好多年前,我做过一个讲座《故事是会发芽的——民间故事“龙子望娘”的演变兼谈写作方法》,其中引了《后汉书·窦武传》里的故事:“初,武母产武而并产一蛇,送之林中。后母卒,及葬未窆,有大蛇自榛草而出,径至丧所,以头击柩,涕血皆流,俯仰蛣屈,若哀泣之容,有顷而去。”

来往,有无,延时,争功,借东西

大小,多少,循环,好坏,优缺点

“据说,文字是书面化的语言,但是,人类要学会用书面文字原原本本地记录口头语言,却至少花了两三千年的时间。”《书面语言不是口头语言到书面符号的简单转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