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奸臣董卓被杀,蔡文姬的父亲竟然叹了一口气,最终因此而死

 牧笔书生 2023-01-10 发布于辽宁

公元192年,在王允、吕布等人的联手之下,不可一世、嚣张跋扈的奸臣董卓被杀,被胁迫的少年天子汉献帝终于得以从危难中解脱出来。

董卓虽然死了,但董卓的余党——西凉兵仍然有相当大的势力。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当时东汉朝廷实在没有什么军队,能够消灭贼首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正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死董卓之后,清除董卓余党的工作似乎就没那么难了。

但只是“似乎”。

面对这些董卓的余党,掌权的王允有一条原则,那就是除恶务尽。他的这条政策,给汉末大儒蔡邕带来了厄运。这位蔡邕,就是汉末才女蔡文姬的父亲。

话说有一天,东汉朝廷正在开会讨论相关事宜。当王允提到董卓被杀的事时,蔡邕竟然叹了一口气。

听到蔡邕的叹气声,王允非常愤怒,指责道:“董卓是国家祸乱的罪魁祸首,杀了上一位皇帝,残害满朝文武,可谓是人神共愤。您好歹也是大汉王朝的臣子,世世代代受我大汉王朝的恩泽。当初皇上被董卓挟持的时候,我们也不见你挺身而出。如今董卓被杀,乃是天谴,你怎么还为他叹气呢!来人啊,把这个逆贼给我抓起来!”

估计蔡邕也没有想到,王允出手如此果断,仅仅因为叹了一口气,就要关押到监狱。蔡邕赶紧谢罪道:“虽然我当初的行为确实有不忠的嫌疑,但我也懂得大义之所在。古往今来,王朝安危的事,我的耳朵都听出茧子了,口中也常说这些故事,我哪敢背叛祖国而投靠董卓呢?我刚才的叹息真的是祸从口出啊!希望您饶我性命,判处黥刑(在脸上刺字的刑罚),效仿当年的司马迁,编纂汉史。”

我们知道,当初司马迁因为李陵事件被判处死刑,但最终花钱降低刑罚,改为宫刑,在屈辱中完成了《史记》。后人无不敬佩司马迁的勇气和决心,为我们留下了这部不朽的著作。

然而,不仅蔡邕在王允的心里已经成为了敌人,甚至连司马迁都被王允看不起,他说:“当初汉武帝没杀司马迁,才导致这家伙写书毁谤武帝,至今流传。如今国运衰微,狼烟四起,怎么能让你这种佞臣留在年幼的圣上身边,让我们这些人遭受你的非议呢!”

就这样,尽管有许多公卿劝谏,王允依然坚持杀了蔡邕。一代大儒,因为叹了一口气,就送了命。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蔡邕要为董卓叹气呢?

原来,虽然蔡邕确实非常有才华,而且名扬天下,但当初做官的时候因为进谏而被迁徙。虽然后来又被调回中央,却又遭受宠臣的记恨,不得不流亡近十年。

后来董卓进京,招揽天下名士,最看重的就是蔡邕。蔡邕不想为董卓服务,但董卓威胁恐吓,他不得不进京任职。

万万没想到,当初面目狰狞、言辞凶狠的董卓,在见到蔡邕之后,完全换了一副面貌,对他礼遇有加。蔡邕不仅负责许多朝廷政令的起草,并且很多建议都被董卓采纳。因此,不论双方之间是否有上下级之情,蔡邕至少能感受到自己遇到了伯乐,哪怕这个伯乐是一个奸臣,失去这样信任自己的人,难免会有些哀伤,我们完全可以理解。

更何况蔡邕这样的大儒,当然懂得国家大义之所在,自然不会真的跟随董卓推翻汉朝的。并且他看出董卓的邪恶之心,一度想逃离董卓的魔爪。即便没有成功,他也经常给董卓提一些好的建议,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减少董卓对汉朝的摧残,可以说他还很忠心的。

即便我们能够理解他的心情,但也觉得他不应该在王允面前叹气。王允对董卓的西凉集团不仅恨之入骨,而且完全看不上眼。蔡邕当着百官的面为董卓叹息,岂不是公然站在王允的对立面。

不过话说回来,王允的话也确实有点让人难以理解。司马迁是无数后人尊敬和崇拜的伟人,他的《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并且尽量以客观真实的笔法进行记述,王允却说《史记》是“谤书”,简直是荒谬。

更何况蔡邕只是叹了一口气,并没有其他行为。王允竟然仅仅因为这个,就把他给杀了,实在是有些不讲理了。

或许就像他最后一句话说的,是源自对非议的恐惧吧。自古以来,就连有些皇帝都害怕史官记录关于自己的负面文字,并因此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更何况是臣子呢?但王允忘了一句话:“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就算杀了蔡邕,还有别人将这段历史记录下来。

王允非要杀蔡邕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他对西凉集团的仇恨。他始终相信,斩草要除根,才能免除西凉的危害。

他这么想,到底对不对呢?可以说,基本是正确的,西凉人剽悍,一直不服从汉朝的控制。否则日后曹操就不必为了征讨西凉,故意逼反马超了。

问题在于,曹操是在有了相当的军事实力之后,才敢征讨西凉势力的。但王允对西凉人赶尽杀绝的时候,东汉朝廷才刚刚从董卓的魔爪中解脱出来,尚且十分虚弱。相比之下,西凉集团只有匪首董卓一家被杀,军事实力仍然强大。在这个时候,王允就对亲西凉派痛下杀手,实在是过于着急了。

尽管有人也劝谏过,但王允从小就自命不凡,如今又诛除了董卓,早已经飘飘然了,谁也不放在眼里,因此听不进去任何意见。

不仅是对蔡邕,王允对其他西凉人也是相同的态度。一开始,西凉人确实害怕被王允诛杀,因此吓得准备逃回老家。但这个时候,曾在西凉军效力的贾诩对逃跑中的李傕和郭汜说:“你们这么空手逃跑,就算一个公安局长也能把你们抓住。现在还不如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号,集结西凉军队,杀回长安。就算到时候打不赢,再逃跑也来得及啊!”

正所谓狗急跳墙,李傕和郭汜在生死边缘,只能背水一战,听从了贾诩的建议。如果王允不对他们赶尽杀绝,他们就没有必要拼命。如今情势危急,他们置之死地而后生,杀回长安,逼死王允,挟持汉献帝,汉朝从此彻底失去了延续下去的希望。

成也王允,败也王允。做人留有一丝余地,才是大智慧。当余地不该留时,至少也该想想自己有没有那个实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