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吸系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T表现

 艾泽拉斯丶泰森 2023-01-11 发布于广东
读书笔记

今天,我们通过《新冠肺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学习一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T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WHO将之命名为COVID-19,其中“CO”代表“Corona”(冠状),“VI”代表“Virus”(病毒),“D”代表“Disease”(疾病),“19”代表疾病发现的年份为2019年。

新型冠状病毒影像学改变以次级肺小叶(简称“肺小叶”)为基本单位。

【名称变迁】

2020年2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

2023年1月7日印发的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已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致病菌】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属于冠状病毒β属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

传播途径:主要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诊断标准】

金标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诊断标准增加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

主要手段之一:放射学检查,不是确诊方法,其价值在于病变检出、判断病变性质、评估疾病严重程度。

【临床表现】

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

临床症状:非特异性,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上呼吸道症状(鼻塞、流涕、咽痛)及胃肠道症状(轻度纳差、恶心呕吐、腹泻)等。

【胸部CT表现】

超早期影像学表现:病变局限于肺小叶内,以肺小叶动脉为中心,提示病灶侵犯以肺小叶为单位。CT表现:①形态:类似小叶核心结节(侵犯细支气管为主:中央血管增粗征,边界稍模糊;晕征:病灶的中心,相当于小叶核心区域高密度影,边界稍模糊,周围磨玻璃影边界模糊)或者肺小叶(侵犯肺泡为主,表现为胸膜下磨玻璃影,密度低且均匀,边界模糊;肺动脉增粗,但边界偏清);②密度:磨玻璃影/结节状实变伴磨玻璃影,密度较低,边界模糊;③位置:大多在肺皮质区;④数目:单发多见,部分多发,多发的病灶独立;⑤稍小于肺小叶。

注:超早期病变一般时间短,而且不会吸收,且继续进展到早期。如下图所示:

早期影像学表现:病灶范围累及全肺小叶及超过肺小叶。与超早期对比,范围增大,密度增高,边界模糊或清晰;小叶间隔增厚;小叶内间隔增厚,HRCT上呈网格状改变,称为细网格征。如下图所示:

进展期影像学表现:

少部分早期病例直接吸收;大部分病例发展为进展期。在早期基础上,邻近病灶融合成片,长轴与胸膜平行。

修复期影像学表现:

修复期指病变处于没有进展为重型改变,也没有范围缩小及密度减低,而是出现机化性改变,或呈现“此起彼伏”的改变(部分病灶好转,但有出现新发病灶)的状态。影像表现如下:

①磨玻璃密度增高,朝实变发展,或内部出现实变,边界平直/凹陷;小叶间隔增厚,并见多发磨玻璃影,因小叶间隔阻挡显得清楚,呈碎石路征;

②边缘出现条索状高密度带,呈反晕征,系中央为更低密度磨玻璃影,外周围绕稍高密度带。

③病变区域部分好转,同时出现新的磨玻璃病灶,边界模糊,或以小叶间隔为边界,边界清晰。

写报告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这个疾病的CT复查,主要在于观察首次出现的病灶有无修复(影像表现为增生、机化、纤维化改变)。新发的病灶的发展方向、轨迹与首次出现的病变转归一致。若有修复,则预示好转;若原有病灶有修复好转,肺部其他区域出现新病灶,提示好转;

②疾病主要累及小叶核心间质、小叶内间质;病变可呈小叶核心区域分布、胸膜下分布以及同时出现前两种分布方式交叠;

③普通型患者几乎不继发其他感染;

④如果出现空洞、树芽征、病变分布呈重力趋势、以肺叶/段分布、胸腔积液,均提示新冠感染的可能性比较低。

病例为本院病例,专题内容摘录自:

1.《新冠肺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向子云 潘军平 曾庆思主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