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前一篇文章中详细分析了「对话式」读书法,为什么能大幅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并用《老子》古本中的智慧,剖析了这种读书方法的「心智系统」原理。 本篇文章我们来说一说,这种学习方法还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兴趣爱好,带来什么更进一步的启发,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可以这样来俯视我们日常学习、积累的意义,可以大大增强学习的动力。 ![]() 没有读过前一篇文章《值得分享的高效学习方法,有趣的「对话式」读书法,包含老子智慧》的读者,请先阅读此文,有很多基础分析,本文不再重复。 就像人在读书时,头脑中需要完成「文字->语言->影像->感受->应对」这五步转变,因为「对话式」读书法能扫除每一步之间的障碍,所以让人的思维毫秒间顺利「通关」,就使人的学习和思考的效率、水平大大提高了,而其实人在学习其他东西时,也是一样的道理。 人从一开始「认知事物」到最终「作出应对」,我们人的头脑都要经历一个完整的四步转变过程:「信息->影像->感受->应对」。 ![]() 这四步转变过程,按特性可分为前后两部分: 前一部分:「信息->影像」 (在读书时通过「文字->语言」这两步来获取「信息」) 后一部分:「影像->感受->应对」 要达到高效学习,两部分的目标不同: 前一部分的目标是,缩短反应时间; 后一部分的目标是,提高思考层级。 一、前一部分:「信息->影像」![]() 这一部分,在人头脑中的转变时间,有长有短。 奔向高效学习,人要做的就是缩短转变时间,时间越短、越无障碍、越顺滑越好。 让所有通过看、听、尝、闻、触的学习,获取的信息,都变成自己的「常识」,不需要「想一想」,毫秒间就能在头脑中跳出「影像」。 要不断增大这种「常识库」。 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去体验,一次不够的,就要反复多次,才会有效。 这种「常识」有别于一般的大众「常识」,是你自己通过不断学习和练习形成的,所以可称之为你的「专有常识库」。 我们学习一门专业,深入一个兴趣爱好,都需要建立、拓展自己的「专有常识库」。 为什么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在积累自己的「专有常识库」,那些他人遥不可及的东西,在自己这里只是条件反射。 ![]() 为什么家族传承那么重要? 为官的家族,能世代为官的,就是老一辈自己积累下「为官」的「专有常识库」,子弟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学习、练习,变成了自己的「专有常识库」,并传下去。 农民、商人、匠人、艺人,各行各业有传承的家族,都是这样。 现代企业推崇「团队合作」,可为什么真正做到高效「团队合作」那么难? 一个关键原因,是团队成员间没有形成「专有常识库」,各人脑中存在不同的「信息->影像」转变结果。 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在特定领域中,成功形成「信息->影像」的「专有常识库」,不但能提高反应速度,还为后一部分「影像->感受->应对」中「提高思考层级」,做了很好的准备。 二、后一部分:「影像->感受->应对」![]() 这后一部分「影像->感受->应对」三步转变,本来人人的转变时间就超级短,嗖,毫秒间发生,没有缩短时间的必要,这一部分的提高是在「思维水平」上,通过跃升「思考层级」来产出高水平的思考结果。 我们从《老子》古本中获知,人人有两套「心智系统」: 「第一套心智系统」和「第二套心智系统」。 每套「心智系统」中,又分为初级阶段、高级阶段。 一般人日常习惯使用的是「第一套心智系统」的初级阶段,就是由「显性人体意识」主导人体,可称之为「第一层级思维模式」。 处于这个「心智状态」的人,在「影像->感受->应对」的转变上,也是非常迅速的,只是产出的「应对」方式,水平较低,常常是情绪性的、不理智的、无条理的反应。 而会进行「纯理性思维」的人,在进行这种思维时,处于「第一套心智系统」的高级阶段,用的是「隐性人体意识」在主导人体,可称之为「第二层级思维模式」。 ![]() 此时这个人,在「影像->感受->应对」三步转变后,产出的「应对」方式,就要比处于「第一层级思维模式」的人,水平要高了。 能达到这个思维层级的人,在职场上、家庭中,已经有了比较高的管理水平,现代推崇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概念思维、关系思维、工程思维等高级思维,是这些人的强项。 不过,此时的思维,还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 到了「第三层级思维模式」,就是被庄子称为「吾丧我」状态的开始,人的「感知的主体」不再受「显性人体意识」和「隐性人体意识」的影响和掌控,能够摆脱出来,开始去独立感知。 此时,思维的过程中已经不再有「语言」,而是全部由「影像」组成。 本文提到的在形成「专有常识库」的基础上「提高思考层级」,就是在「第二层级思维模式」和「第三层级思维模式」之间发生的。 「第二层级思维模式」中「纯理性思维」的状态,与「第三层级思维模式」的「心智状态」是比较接近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摆脱「语言」的束缚,如果能在形成「专有常识库」后,使获取的语言性、非语言性的「信息」,无需「想一想」立即跳转成「影像」,那么这人的思维就比较容易跃升至「第三层级思维模式」。 真正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就来源于这个思维层级。 能进入「第三层级思维模式」的人,就是拥有像王阳明那样「心智状态」的人,他说的「此心不动,随机而动,随感而应,无物不照」就是这种状态的生动写照。 王阳明在他那个时代创造了那么多奇迹,我们现代人若拥有这样的「心智状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也可以创造现代的奇迹。 在历史上,像王阳明那样水平的人少之又少,一个重要原因是能训练这种「心智状态」的方法没有大范围普及。 而现代社会,随着我们破译出「源头甲骨文」、《老子》古本等经典中的奥秘,源自轩辕黄帝的「心智系统转换」方法公诸于世,相信在众多学习、练习者中,会慢慢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王阳明们,用自己的智慧,为这个新的时代,创造出一个个让人敬服的奇迹。 想提高你的「思维层级」,就从拓展自己的「专有常识库」开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