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乙 || 冬天里的秋天和春天

 文鉴君 2023-01-11 发布于北京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甲乙,作家。作品曾在全国多家报刊发表,部分作品获国家性奖项及收入选本。著有散文集《去黑山》《通往河流的门》《寄存在故乡的时光》《去江南散步》《鲜花地》以及中短篇小说集《夏日的漫游者》、网络随笔集《心随网动》七部作品。《通往河流的门》获第五届安徽省政府文学奖。

冬天里的秋天和春天

少年时期,在我的心目中,一年的四季都是很明了的,正像我对许多事物的看法一样,是单一和孩童式的。我不能复杂地看,因为我还不具有复杂的思维。


后来,我画画,在山野海边画风景画,我注意到即使是在短时间里,自然景物中光影的瞬息万变。我的手跟不上我的眼睛,我的思绪变得杂乱而惶恐。我只能回忆,在最新发生的事物面前回忆先前发生的。我的画被时光甩在后面。


再后来,我拿着照相机拍摄风景,在揿下快门的同时寻求一丝激动。我觉得像捕捉一条游鱼一样捕捉到了某个瞬间。我爱在江南小镇大渡口的林野间拍摄,我的眼睛总是瞪得很大。我透过这块似乎已熟得不能再熟的地方寻找新奇与陌生。有时我把这些照片集中到一起,静止的风景就又连缀出一个大渡口。


就这样我发现了四季的交叉和楔入。起码在我所熟悉的大渡口是这样。不管是芦苇丛,还是柳树林,它们最壮丽的时刻好像都在入冬之后。芦苇从茎干到花穗呈现出一种悦目的淡金色,而柳树的叶子则给岁月漂洗出最耐品味的黄色。


它们让我激动,很想拿起画笔对景写生。

左右滑动查看甲乙摄影作品

妻子赵军根据我的照片画了一幅画。画面上,金色的水杉林还处于秋日暖阳下,而来自北方的彤云已在天际高高耸立。按时序已是冬天,水杉仍旧保留着秋色,这有点不可思议。但这种似乎是对立的事物确实并存,是秋天进入了冬天,秋天将它的暖意融入冬天朝南的一面,秋天也成了最耐品味的秋天。


妻子这幅画的题目叫做《秋林与冬云》,就是想包容这种奇妙的现象。

左右滑动查看赵军绘画作品

在另一种情形下,在冬天里面发现春天的痕迹也是一件乐事。例如深冬,树裸草枯,林间草地给野火烧出一块块焦黑的疤痕,让人流连叹惋。就在这时,我发现那焦黑的草灰之间,有着极细小的草芽。绿绿的,弱弱的,但却有着漠视冬天的生机。


某年冬里,我在章湾的堤坡上行走,脚下踩着枯白的草,觉得特别有弹性。我忍不住好奇,蹲下身扒开那层又厚又密的草,发现里面又长出了一层新绿的草芽。难怪脚踩在上面的感觉不一样。


还有寒冬池塘中的苔藻,在冰冷的水中成活,它的色彩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有几年的冬春之际,我穿行在树林和池塘间,树林沉沉的,板着面孔,尚未显露出一点春色。我偶然朝池塘里看,发现水中若隐若现地流透出绿意,是一缕还是一团,一下说不清。


这让我联想到春天。春天正在水中凝聚,一个季节将从这里出发。

左右滑动查看甲乙摄影作品

一年初冬,我到城市远郊画一幅油画写生。前后去画了三次,时间跨度近半个月。画的是梨园风景。冬日的梨园静谧清幽,枝干交错,淡影游移,让我感受着一种自然风景的愉悦。梨树上历历可数的红叶,像一朵朵小火苗温暖着我的心境。 


头次去时,树上的叶子尚能覆盖住枝条,色彩从浅黄、橘红到深红,相互掩映;第二次去,叶子大多已落在地上,由于给潮湿的泥土浸润,叶子成了紫褐色。到第三次,树上的叶子几乎落光,而地面的叶子也被北风吹走。梨园完全变为一派乌青色了。


这幅画送给了一位朋友。梨树上的红叶依然在画面上闪烁,见到画的人都认为这是一幅秋景。我跟他们解释,这是初冬的梨树。


因为真正凝重的秋景往往正是在冬日呈现——当然这是很短暂的。犹如黎明到来,夜与昼交替之际,新生的光影在天地之间闪烁。

左右滑动查看甲乙摄影作品

【版权声明】本篇图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文学鉴赏与写作,ID:wjjz17),必要时请联系后台授权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