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卞万宝:崛起中的中国设计

 昵称73833979 2023-01-11 发布于重庆

红海市场下产品如何杀出重围?颜值经济当道,如何设计一款夺人眼球的产品?11月2日,在2022 CIMA 电动两轮车发展趋势论坛上,上海埃维汽车设计总监、无锡卓悦设计总监卞万宝进行主题分享《崛起中的中国设计》。

他提到,从事设计行业20年,从最开始的传统汽车设计,到现在以互联网思维驱动的全链条、全开发流程的全新设计时代,带来三个关键词:设计蜕变、用户体验和大道至简。

以下为录音稿整理。

卞万宝

设计蜕变

第一个关键词——设计蜕变。

所以我的第一个观点是设计从功能包装变为用户体验。十多年前的产品以功能为基础,设计只是一个辅助,装饰的作用。但今天,在任何一家公司设计部门都是当之无愧的核心的部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市场竞争倒逼产品进行升级,都要进行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产品设计流程,围绕用户的切实需求去展开设计。以“蔚小理”为代表的汽车新势力,就带来了互联网思维中最关键的“场景的定义”。

对用户需求的根本性分析,对产品与人性之间的关系的打通,是我们中国产业界在世界领域最核心的竞争力。因为中国人不但了解本国人的需求,在做出口时,也能将国际的情况吸纳到产品设计中,从前端解决问题。

中国品牌正在快速响应新用户的新需求。

近年国内的品牌,小米、大疆都透露出一点,加之中国人,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对民族自信、产业自信、文化自信有着高度的认可,这种认同感是架构我们整个行业、整个民族持续发展的动力。

电动两轮车领域,也应该精准锚定用户体验。这也是为什么新玩家通过差异化产品杀入红海市场能发展很好的原因。上午有投资人提到,九号作为初创公司,一年只卖42万辆车,市值却可以和行业第一分庭抗礼,为什么?因为资本更倾向于新的,用户也更倾向于新的,什么是新的?就是引发用户共情体验的新产品。

现在的设计都要在真正跟用户在一起深度的共创,充分认识用户需求,并且持续产生粘性。研发、销售,再到售后的服务,包括线上线下的活动的形式,和传统汽车以往闭门造车的做法已经是天壤之别。

所以做一款优秀的产品在差异化赛道中获得消费者的认同,进而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一个新品牌,乃至传统品牌的更新迭代的必经之路。

用户体验

第二个关键词——用户体验。

关注用户体验已经成为中国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欧美日韩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是为什么我们的产品能够在国外获得一席之地,并且迅速扩张的核心原因。

国内优秀品牌和企业在这10年之中的迅速崛起,背后是中国社会、中国产业界的巨大变迁,设计必须紧跟步伐去快速迭代,构成一个螺旋上升的曲线。

日韩的曲线是在螺旋下降,尤其在汽车产业,以9月份乘用车为例,中国自主品牌的销量已经占到47%,那也就是说日韩欧美还有一些其他的车型加在一起50%左右,很快我们的自主品牌就会实现反超。

中国的螺旋式上升,本质是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年轻化,中国90后有3.62亿,是世界上最大的年轻用户群体。

这部分用户群体有核心特征就是“数字原住民”,从娘胎里生出来的时候就带着手机,他们的关键认知和以前不一样的。一个特点是信息高度透明、传播速度极快,一个产品的优点和缺点会被无限放大。

所以市场不允许产品犯任何一个微小的错误,中国产业界的“内卷”不断加深,只有具备新思维,顺应产业升级和市场发展趋势的品牌才能生存下去。

设计的根本逻辑是要满足人的需求。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分为5级,从最基础的生存需求到第二级安全需求,这两个比较低的级别是前10年设计满足的需求,但到今天,我们已经来到爱与归属感,尊重与被尊重以及最高级别的自我实现。中国消费者开始关注高级别需求,我们现在需要更好的产品,仅满足低级别需求的产品几乎没有生存空间。

产品需求级别低,因为研发设计的思维没有打开,传统思维是线性思维:用户调研—市场调研—用户需求挖掘—产品定义—设计—生产—销售。这种流程现在看就是史前时代,这个时代一定是围绕着人的需求、用户的核心,关注去展开综合的用户调研、场景定义,把设计、生产、服务捏合在一起,跟用户深度共创,产生线上线下的粘性,这才是用户思维。

会议现场

中国设计:大道至简

第三个关键词——大道至简(中国设计)。

简单的中国风格,红灯笼、中国结全是表象,中国文化没有实际渗透到产品实质中。

约2500年前,老子就提出大道至简,极简主义和高科技、数字化技术相结合,将成为中国各类产品的新标签,这个标签能够碾压外国的一些品牌。

举个例子,去年东动发布的一款电动两轮车,我非常喜欢这款产品。形象动感十足,黑色线条舒展流畅、形面温润饱满,两个轮子白色、银色。让人联想到老子的话,“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是实体,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是功能;“无”是车把中间、两腿之间、坐垫以上的空间,空间就是拿来用的。有和无,阴和阳,黑和白,感受到中国人的哲学观,融会共生,相辅相成。

现在电动两轮车行业,我知道有句话叫“始于颜值,忠于品质”,就是先把外观做得非常漂亮,然后追求品质,这种设计认知还不够。要关注人的需求,在场景中去设计产品。有些设计很好看,形面温润,皮革优雅,按键齐整,但设计的根基围绕着物品,电动两轮车设计还要特别重视人车一体,把人行进的姿态、底盘的支撑强度、侧倾角、整体重量的匹配都考虑进去。

所以设计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点线面,有更多深远的意境,更是在处理人和产品之间的关系。沿着这样的深度思考,才能把产品做好。

本文由「付于洋@36氪重庆」原创出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