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风云变幻,政坛波谲云诡,我们从一个案子,来慢慢梳理世祖晚年之朝政风云。阿合马是穆斯林,原来是花剌子模的一位商人,属于色目人。蒙古西征灭花剌子模,阿合马就被掳掠,成为弘吉剌部贵族按陈的奴隶。蒙古族跟孛儿只斤家族世代通婚,有四个大部族,弘吉剌是其中之一。孛儿帖和察必这对姑侄,分别嫁给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祖孙,可见弘吉剌按陈家族的荣耀。当然如果从亲缘关系算,察必是拖雷的表妹,是忽必烈的表姑妈。这种近亲结婚,在游牧民族中屡见不鲜,蒙元皇族中还存在很多类似的情况。所以元朝皇帝除了忽必烈之外,后面的皇帝们大多寿命不长,可能也和持续近亲繁殖有关。通过皇后家这层关系,到了忽必烈的身边,成为了忽必烈的旧臣。蒙古帝国是一个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很早就征服了中亚乃至西亚的大片土地。因此色目人,也就是从中亚、西亚,甚至欧洲来到中原的人士,也成为蒙元帝国的重要组成。我们熟知元朝将人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这种民族歧视政策,也是源自忽必烈时代。可见在元朝,色目人的地位还是很高的,主要原因是色目人善经商、善理财。这和只会骑马砍杀的蒙古人,和只会种田的汉族人,就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利用理财技能,色目理财大臣一直是蒙元政坛上的重要力量。忽必烈本来算是很信任汉人的,但就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锋时,汉地世侯李璮发动了叛乱。不详述这次叛乱的过程,最终忽必烈调兵讨伐,剿灭了李璮叛乱。李璮叛乱并没有威胁到忽必烈的权势,但这件事情留下了后遗症。比如同为汉地世侯的史天泽,在俘虏了李璮之后,没有按惯例押送京城,而是就地处死了李璮。汉地世侯群体究竟有多少人曾和李璮暗通款曲,史天泽为什么要迫不及待杀死李璮,这都会留下猜忌的种子。而中书平章政事,也是当时忽必烈非常宠信的理财大臣,王文统,也遭遇了牵连。王文统时李璮的岳父,所以在叛乱中与李璮有所勾连,事发后王文统父子亦被处死。其他一些旧臣,如廉希宪、商挺、赵良弼等,也都牵连到此案中,遭到惩处。李璮叛乱牵连很广,所以后遗症就是,忽必烈对于汉人的信任,从此蒙上一层阴影。忽必烈首先借用李璮事件,逐步罢黜了汉世侯们的权力。整个晚年,他始终在用汉人和用色目人之间,反复横跳。朝堂上的倾轧非常剧烈,恐怕跟这次的心理阴影脱不了干系。阿合马正是因为王文统的被杀,色目人集体攻击汉人官僚,才走上了政治前台。阿合马善于理财,或者说善于搜刮,得到了忽必烈的信任,很快就坐上宰相(中书省平章政事)的位置,并长期把持朝政。 站在阿合马对立面的,自然就是一帮汉学儒臣,如许衡、廉希宪、张文谦等。反对阿合马的阵营中,还有两位重量级人物,一个是忽必烈的太子真金。真金和安童虽然都是蒙古贵族,但是他们受到儒学影响很大,倾心汉化,所以与汉学儒臣同样成为阿合马的政敌。双方的日常较量十分激烈,就不多说了,直接来到公元1282年,一件大事发生。元世祖忽必烈北上巡幸,太子真金同行,阿合马留守大都。王著本人去谒见阿合马,让阿合马带领中书省全体官员,到东宫门前迎接太子驾到。阿合马先派亲信脱欢察儿出关迎接,伪装的太子以“无礼”为由,把脱欢察儿一行杀掉,夜入健德门,直趋东宫。东宫官员们倒是没上当,经过简单试探,就知道这群人是假太子,所以拒不开门。王著、高和尚只好围着东宫宫墙走,准备转到南门去叫门。王著暴起,先斥责阿合马,然后拿起袖中藏着的铜锤,猛击其头部,当场毙命。这时东宫官员和宿卫们也察觉有诈,赶到南门,命卫士抓捕逆贼。消息传到北巡的忽必烈耳中,皇帝大为震怒,派人去大都严厉镇压。三天后,王著、高和尚等被诛于街市,数百同党一同被杀。这事在史书上大多被包装成义士替天行道,元史、史集、马可波罗游记等史籍,大都是持此观点。王著临刑前,大呼:“王著为天下除害,今死矣,异日必有人为我书其事者。”侍御史王恽还写了一篇长诗《义侠行》,讴歌王著高和尚的义举。但这件事起承转合如此匪夷所思,稍微想想就知道,不可能是这两个人独立策划的。王著只不过是一个代理千户长,而高和尚只是个神棍,有些信徒。可他们不但聚拢起数百甚至数千人,还轻易哄骗了枢密副使张易,将禁卫军交付给王著使用。伪造太子,还得再找一个看着比较像太子的人,谈何容易,仓促之间如何做到。张易是汉人,时任枢密副使,是留守大都的最高军事长官。张易将卫军交给王著,肯定也不是简单被骗,他已经和东宫宿卫说了:“太子来诛阿合马,夜后自当见。”张易必然是幕后主使之一,所以忽必烈也没客气,将张易与王、高一并处死。在张易首级即将传首郡县之际,太子真金亲自出面求情,才免去此罚。基本上快要水落石出了,太子真金很可能是真正的幕后老大。加上汉臣们肯定都痛恨阿合马,襄助太子,所以忽必烈想要查实也不容易。忽必烈曾经暗中审问亲近汉臣王思廉,问他是否知道张易谋反的事,结果被王思廉顶回来了。他又问,那张仲谦知道不知道,王思廉坚决的说,张仲谦也不知道。汉臣们铁板一块,忽必烈心里估计也明白,太子真金和汉臣们,已经形成了紧密的联盟。猜忌的种子埋在了老皇帝心中,对太子,对汉臣,更加不放心了。当然,忽必烈肯定也不是政治小白,那是血雨腥风中拼杀一生的老狐狸,帝王心术这一套早已谙熟于胸。一方面,忽必烈先礼葬阿合马,并赦免阿合马及诸子一切罪过。但一个多月后,有人告发阿合马贪污,忽必烈搜出了阿合马私自扣留的巨钻,于是开始清算阿合马一党。阿合马开棺戮尸,儿子、侄子、同党皆伏诛,清查惩处余党数百人。但同时,忽必烈暗中颁布了一条新规,就是皇帝出巡后,留守大都的枢密院首脑,不能再是汉人。忽必烈的处置是一种妥协,向太子和汉臣一党妥协,保持了朝堂的和谐。但同时更加防范汉人官僚,继续保持朝堂上汉人、色目人两派的均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