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袭制一直是主旋律,五帝到夏商周本是一家!

 品读二十四史 2023-01-11 发布于浙江

音频版《秦汉三国五百年》

司马迁的《史记》中,开篇是《五帝本纪》,接下去是《夏本纪》《殷本纪》和《周本纪》。

按照我们一般的理解,五帝是远古的天下领袖,中间还有禅让的故事发生,夏朝、商朝和周朝,又是接替向前的不同朝代,这些个天下共主之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关系,最少也不能关系太密切了。

可司马迁在《史记》里告诉我们,五帝同夏、商、周都是一家人,他们是一条血脉延续下来的。

首先说五帝。

头一位是黄帝。黄帝本是远古少典部落的领袖,姓公孙,名叫轩辕。后来黄帝兼并了炎帝部落,又打败了蚩尤部落,正式取代了彼时的天下领袖神农氏,成为新一代的天下共主。

我们中华民族以炎黄子孙自居,轩辕黄帝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代称,鲁迅在他的诗作《自题小像》里写道。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里的轩辕,就是用黄帝的名字来指代中华民族,表达了鲁迅先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黄帝去世以后,他的孙子颛顼继承了天下共主的位置,也就是五帝中的第二位。

颛顼去世以后,他的侄子,也就是黄帝的重孙子帝喾(音同库)接班,成为新一代天下共主,就是五帝中的第三位。

帝喾在五帝中的知名度不是很高,属于默默无闻的那种类型,鲜为人知,可他的后代却十分了不起,有三个大牛人,尧就是其中的一位。

帝喾去世以后,他的儿子挚继位,可这个挚各方面能力都不行,根本驾驭不了天下,于是帝喾的另一个儿子尧取代了挚。尧的名字,对我们来讲,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了,因为禅让制就是从他开始的,他也是五帝中的第四位。

在尧晚年的时候,按照之前的接班规矩,应该是他儿子丹朱继位了,可尧十分不看好这个儿子,几经考察之后,把位置让给了一个叫舜的人,舜也就是五帝中的最后一位。

按理说,到了舜这里,天下共主这个位置上,黄帝的血脉就应该断了,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舜有一个非常显赫的祖先,那就是五帝中的第二位,颛顼,所以说舜是正八经黄帝的后代。

舜到了晚年的时候,对自己的儿子商均也是不太看好,觉得这个小子不是个天下共主的材料。当时有一个人,因为治水立下不世奇功,就是禹,舜就把天下共主的位置传给了禹。

故事要是继续这样发展下去的话,五帝就应该是六帝了,但是故事的走向改变了。

禹在自己的晚年,虽然公开宣布,自己死后,这个位置由功勋卓著的益来继承,可禹在治水的过程中深得民心,他的儿子夏启也得到了很好的历练,被禹的部下所拥护。所以禹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夏启继承了他的位置,后来又把位置一代代传给了子孙,这就有了夏朝,也等于间接把禹放到了夏朝创始人的位置上,没有跟着五帝延续下去。

看到这里,您可能要说了,看你这个意思,那这个禹是不是跟黄帝也有点关系啊?您还真猜对了,原来禹和舜是同一个祖先,那就是颛顼,所以禹跟舜一样,也是黄帝的血脉延续。

许多年之后,夏朝被商朝取代了,商朝的开国之君叫商汤,商汤的祖先叫契,在舜执政的时候,因为辅佐大禹治水立过功,被封到了商国,还给他赐姓为子。

讲到这里,稍微跑个题,因为商汤姓子嘛,所以商朝的国君,以及他们的子孙后代都是姓子的。周朝灭了商朝以后,把一部分商朝遗民放在一起建立了个国家,叫做宋国,让商汤的一个后代微子启做了宋国的国君。

微子启去世以后,他的弟弟微仲继位,多年之后,微仲的一个后代孔父嘉在宋国做司马,因为得罪了另一个权臣被杀,孔父嘉的一支子孙逃到了鲁国,这些人中有一个叫叔梁纥(音同合)的做了鲁国的大夫,叔梁纥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孔子。

所以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好了,回到正题,我们再说一说契的身世,原来他跟五帝中第三位的帝喾有关系。

帝喾作为天下共主,老婆是不止一个的,他有一个偏妃叫简狄。有一次,简狄外出游玩洗澡,捡到一枚燕子卵,一时好奇就吃了,结果回去就怀孕了,后来生下了契。

契的身世,就有点不好算了,可按照后世刘邦等人的出生经历,契还是算帝喾儿子的,也就是说,契是黄帝的后代,商朝的历代国君,也都是黄帝的后代了。

几百年之后,周武王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周武王的祖先叫做弃,弃也是跟舜同时代的人物,很善于种植庄稼,舜就让弃负责指导天下人种植庄稼,把他封到邰地,赐他姓姬,大家尊称他为后稷。

弃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应该有故事。原来啊,帝喾的正妻叫姜原,有一次去野外,发现了一些巨人的脚印,她一时玩心大起,就顺着脚印踩了上去,可刚踩下去就感觉不对劲,回去就怀孕了,一年之后生下了一个男婴。

姜原觉得这个孩子不吉利,几次想把他扔掉,可总好像有神明在冥冥之中相助,孩子安然无恙,姜原只好把他抱回去抚养,因为原本想抛弃他的,所以取名叫做弃。

好了,故事讲到这里,那弃也同样是帝喾的儿子,黄帝的子孙了。

所以,要是按照司马迁《史记》的记载,那五帝、夏、商、周三朝,就都是黄帝的血脉延续了,这个世袭制,故事线实在是太长了。

按照我们现在的理解,五帝和夏朝,都属于特别久远的时代,甚至都没有文字记载,他们的故事,都是靠人口口相传下来的。

从商朝开始,就有文字记载了,你看看商朝人关于自己祖先的记载,那明显的带有神话传说的色彩,吃个燕子卵就能怀孕。商朝人为什么要这么编排自己祖先哪?

很明显,没有人会说自己祖先不好的。商朝取代夏朝以后,成为正统,为了让自己这个正统的来路更正,给自己找合理的故事线,就显得十分重要。前面大家都是黄帝的子孙,那我也不能落后,尧和舜都实行了禅让制,作为他们的子孙,说服力有点不够,黄帝和颛顼的故事过于久远,也不好往里挤,那么处于中间位置的帝喾,就是个合理的选择。

商朝人的切入点还是比较巧妙的,自己的祖先既是帝喾的儿子,又是天神的代言燕子卵,不管是从黄帝正宗血脉出发,还是从天神这个角度来看,都是高贵来路的。

到了周朝建立,周人显然是向商人学习了,他们把自己的祖先弃也设定为帝喾的儿子,同时也跟神秘力量巨人拉上了关系。周人还更进了一层,商人说祖先契是帝喾偏妃的儿子,周人的祖先弃,则是帝喾正妻姜原的孩子,这可就是嫡系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