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筑最初的曲线之美,让大圆顶成为可能的古罗马拱券形式

 lhktija 2023-01-11 发布于湖北

沿袭古希腊建筑成就,古罗马建筑所达到的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影响深远至西罗马灭亡后的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代,以及东罗马和它以后的伊斯兰时代。

罗马人对建筑工程的重大贡献,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足以支撑大跨度建筑的混凝土,一种被称为黏浆的石浆,让大拱门、大圆顶、大拱顶成为可能。拱券建筑由砖、石、土坯等块状料砌成,起着建筑承重和美化装饰的作用,是古罗马建筑的最大成就之一。

半圆形的拱券建筑将曲线造型带进了罗马,在那之前,大部分建筑都采用以柱式作为形式语言的古希腊形制。正是对曲线的熟捻,让罗马建筑师创造出类型多变的建筑形式,有万神庙、罗马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等公共建筑。

大型建筑物的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把几个穹窿组合起来,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空间,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建筑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更为开敞。

在随后的发展中,拱券在各类建筑中都发展出了新的形式。

中世纪,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哥特式教堂建筑中的尖形拱券、肋状拱顶与飞拱,让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于是建筑在高度上显得更高,形成一种高耸入云的趋势,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而中世纪拜占庭帝国,继承了罗马帝国的建筑传统,同时又吸收东方建筑特色,建筑具有东西兼蓄的风格。特点是普遍使用穹窿顶,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这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

在以木结构为主的中国建筑中,拱券出现得就比较晚,比如江南水乡的拱桥。

线条,是建筑美学的载体。建筑中的直线,是理性的代表,简单、庄重、带些紧张。而建筑中的曲线,是感性的表达,富有热情和张力,为空间带来流动的变化。

建筑中的曲线之美,经拱券最早被带进建筑之中。在线条的纵横错落中,建筑物创造着各种形制的空间,同时呈现着或雄浑或柔美的如歌画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