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轸将军“金口起义”秘闻录(四)

 荆楚文史哲 2023-01-11 发布于广东



三、收编团队 扩充实力


  张轸虽然拒绝会见方敬之,但事后也并不是没有思想斗争。他总是认为,起义没有基本队伍,很可能要冒杀头的危险,而且空着手起义,即使成功了,也没有向共产党讨价还价的“政治资本”。不起义,眼看“山穷水尽”,只能坐以待毙。恰在这时,蒋介石免除了刘茂恩的河南省政府主席职务,改由张轸接替。

本来,蒋介石对张轸并不大信任,由于当时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只剩开封、信阳几座孤城,蒋介石这时想使用张轸当河南省政府主席,一来送个空头人情,加以拉拢;二来可以利用张轸在信阳对南下解放军抵挡一阵子。

蒋介石的这一着也正中“小诸葛”白崇禧的下怀,稳住张轸在信阳前沿充当炮灰,他自己则可以安坐武汉。而张轸也恰恰正想利用省政府主席这个职务收编地方团队,扩充实力,进可作起义的“资本”,退可向蒋讨价的“本钱”。为扩大起义影响,方敬之也委托李静之转告张轸,希望他接任省政府主席。

  19489月,张轸赴开封上任。这时,辽沈战役已经打响。不久,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歼敌10余万,生俘“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官范汉杰,长春六十军军长曾泽生起义、郑洞国放下武器,眼看靠美国帮助运往东北发动内战的国民党军队已成瓮中之鳖,张轸感到是表态的时候了。
他决定将省政府迁至信阳,将开封的善后工作交省政府秘书长罗震全权处理。在返信阳途中,张轸秘密到上海找老朋友李世璋,同他谈了自己今后的去向和起义的打算,并委托他通过华东局党组织直接转告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请求对他以后的行动指示。

  张轸心里明白,他过去曾好几次失去了投向共产党、投向人民的良机。1928年,正当张轸、胡文斗率领第六军残部投奔福建,在江西万载县遭到蒋介石部队袭击,处于进退维谷的困境时,他的部属团长、共产党员周保中曾劝告他率部投奔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根据地。

张轸回绝说:“我对共产党虽有好感,但叫我同他们一起干,还办不到。”1937年冬,张轸请八路军代表朱瑞和唐天际对他所组编的部队进行游击战术训练时,曾发誓“要与小日本拼到底”,还表示“要把10个补充营拉到太行山打游击,与八路军一道抗日。”但是事隔不久,汤恩伯保他当了一一○师师长。

他见有了实权,对刚说过的话又“忘”了。1939年夏,张轸在鄂北指挥几个师与日寇西进部队作战,而汤恩伯要保存实力,命令部队后撤。结果,张轸因与汤恩伯当面发生争吵,被汤恩伯撤掉军长职务。当时,与张轸曾有过联系的中共地下工作人员王阑西、进步人士任芝铭,也劝张轸乘机率部投向共产党。

而张轸却说:“到共产党那边去,毛泽东、朱德能给我个什么职位呢?不能去。我要东山再起。”现在张轸亲自出马,委托曾在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十八师当过党代表的李世璋向共产党表示愿意起义。这是我党我军长期艰苦工作和斗争的结果,同时也说明他经过痛苦的思索,已有所醒悟,迈开了投向人民的第一步。

  回到信阳后,张轸曾一度把寻找起义资本的目光盯在正规部队上。他认为,他所指挥的八十五军是原十三军的底子,而张轸曾当过该军军长,不少中下层军官是他的老部下,可以跟他起义,于是加紧活动。

不料没过多久,八十五军就被蒋介石调到淮海战场去了。张轸又认为五十八军军长鲁道源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与鲁“交情也算可以”,但先后与他密商三次,他都不同意。于是,张轸才打消了从正规军中拉队伍的念头,决心另起炉灶,利用省政府主席和绥靖区司令官的名义,收编地方团队。

他通过参谋总长顾祝同向蒋介石建议,由他负责收编几个绥靖旅,将来补充给蒋介石的正规军,以解决当时兵源不足的困难,得到蒋介石的批准。张轸在取得扩军的合法地位后,便广招亲友,保荐旧部,提拔亲信,壮大势力。他的老部下、当时任南京国防部少将部员的辛少亭,他的旧部、当时被胡宗南监禁于西安而为张轸保释的鲍汝澧,他的侄子、当过国民党的县长和团长的张继烈,他的外甥张玉龙,当过地方保安团头头的阮勋、张旭东等人都来投奔了他。

张轸委任他们为各旅旅长,分别到豫南的潢川、确山、桐柏、沁阳、遂平、正阳、罗山、光山、信阳、息县等地兼任专员或县长,收编各县保安团队、土霸武装和溃败的国民党军散兵游勇。五绥区副司令官赵子立也自告奋勇回豫东家乡,收编了郭磐波、刘子仁两个保安团,带到信阳。

19491月止,张轸逐步编成了 10个绥保旅约4万余人。后几经整顿把10个旅编成了两个军和一个独立师,一二七军军长赵子立,一二八军军长辛少亭,独立师师长张旭东。原来的旅长大多升了师长。4月经白崇禧报准成立了十九兵团,张轸任司令官,至此,张轸梦寐以求的起义“资本”就初具规模了。

在此期间,张轸把酝酿起义的打算暗中告诉了辛少亭。随后,又通过他们的暗示和互相串通,几个心腹将领都知道了张轸的心思。他们都是张轸的亲属、旧部,心甘情愿服从张轸家长式的指挥,以张轸一人的去向为去向,背地里说:“老头子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

有一次,张轸密召涂建堂、张继烈、程晓沧等人,在他的住所里研究起义条件。大家的意见是:可以听从共产党的调动和指挥,承担作战任务,但不能接受共产党派来的政治工作人员;部队中的各项教育,由自己单搞一套。张轸还给这些将领吹风说:“李济深准备成立部队,编为农民解放军。李济深自己没有部队,我们若跟着他,这支部队必然以我们为骨干。”当时在座的人都觉得这个“第三条路线”还有可为,但也要留下起义这条后路。

四、形势所追 蓄意投明


  河南省政府迁到信阳后,省议长刘积学也到了信阳。他和王友梅、李静之多次找张轸交谈,劝他马上起义,“起义晚了,就不值钱了。”张轸却说:“你们都是文人,不懂军事,现在东边是桂系的队伍,周围是蒋的嫡系,我的身边还有国防部第二厅派来的第二处处长李建业,对我监视很严。我这时起义,一行动人家就要把我捉起来。如果起义失败了,咱们都得完蛋!

  但是,张轸的主要助手朱其平、范绍尧却反对起义投向共产党。朱其平是日本士官生,跟随张轸十多年。张轸对他深信不疑,把人权、财权都交给他掌管。当他听说张轸有起义打算时,多次与张轸当面争论。他一向认为:国民党是暂时失势,有朝一日还会东山再起。因为共产党的后台是苏联,国民党的后台是美国。

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技术上,美国都比苏联高出一筹,一旦美苏交战,美国必胜。范绍尧是张轸的学生,中统分子,曾当过开封反省院院长,迫害过许多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他害怕共产党,反对起义,又不能在张轸面前放肆,只是经常跟着朱其平随声附和。但他们都表示愿意为张轸效力,如果张轸起义,就“好合好散,各奔西东”。

  但是,革命战争形势的迅猛发展,却与朱其平、范绍尧一类人的主观愿望相反。1948 年初冬,对整个战局有决定意义的淮海大战开始了。11月中旬,解放军在歼灭黄伯韬兵团以后,又在徐州以南地区生俘十二兵团司令黄维。蒋介石从张轸驻地调给黄维指挥的吴绍周、胡琏、罗广文3个军全被吃掉。

战斗正向纵深发展。这使张轸的思想斗争更加激烈。在此期间,李世璋已从上海派人到信阳,向张轸转达中共中央的回复说:华东局将张轸起义的打算转告后,党中央已将张轸的关系转给中原局,以后可与中原局直接联系。

这就使争取张轸起义的工作得到统一,也改变了方敬之在张轸心目中的地位。于是,张轸打电话给五绥区驻汉口办事处处长唐临海,要他马上找李静之,并叫李静之赶紧约“另外一位朋友”速到信阳。(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高士振,男,1965年入伍,68年入党,任南海舰队某部新闻干事。参加过1966年援越抗美,1974年西沙海战。转业后任省政协党组秘书、文史编辑。特別是用多年心血搜集编审的《湖北省政协历史资料选编》填补了省政务纪实空白,得到了省政协老主席李先念和王任重的赞扬。已出版《中共抗战将帅风云录》等十余部专著。荣获光荣在党五十年、参战老兵、优秀转业军官勋章。其传被十多部辞书收录,是多产的业余作家及文史专家。
【链接👇】漫步斯大林公园

鄂东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程立祥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