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出展示成果的“阅读小绝招”,我恨不得每节课都用它

 bzlaj 2023-01-11 发布于山东
图片

本文转自Gogolearning教师成长学苑

(ID: gogolearning)

作者:粒粒赵

图片

最近我跟学生们读了一本猫鼬(Meerkat)的书,它是美国国家地理中的分级读物。

图片

猫鼬是是大自然中除人类之外,最具有“社会性”的一群动物。


它们以群居的方式生活,并且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守卫、保姆、教师、狩猎等,它们会主动帮助近亲“黄鼠狼”,吃毒蝎子却不会被毒死……

图片

书读完之后,孩子们有点意犹未尽。

于是,我就趁机组织大家来了一场“读书报告会(Book Report)”。

第一步,我请每个学生根据阅读的内容,填写了一张阅读报告作业纸,将学到的猫鼬知识先总结出来:

图片

在这个模板中,有3大部分:开头,中间和结尾。

开头:起一个大标题,整体上介绍猫鼬。

中间:选择三个感兴趣的方面作为小标题,并对每一个小标题进行介绍。

总结:再次整体介绍,回应开头。

因为有了这个结构支持,加上对猫鼬已经有了很多了解,小朋友们很快就写完了。

第二步把读书报告做成大海报。

每个小朋友都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做成一张大海报,展示给全班看。

图片

第三步,学生们结合自己的海报进行全班讲演展示。

图片

从阅读输入,到口语展示输出,读书报告起了重要作用。


读书报告不仅仅是一种复制、抄写,它是对所读内容的二次加工创作。


借助读书报告,孩子对于自己书中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能表达得更加清晰。

我上面用的模板,大家可以套用在很多读书报告中。


我还从美国老师那里还学到了不同的读书报告。适用于不同的题材的书,侧重不同的知识点,一周五天我恨不得变着花样天天用。

1

5w 读书报告

一个积极的阅读过程,就是孩子不断向文字提问的过程。


所以我们经常说,“一个好的读者一定会提出问题。(Good readers ask questions.)” 


在阅读中,最基础的问题就是5个W和1个H问题,分别是“Who谁”,“What什么”,“Where哪里”,“When什么时候”,“Why为什么”,“How怎么样”。

图片

读完一个故事,孩子们可以回头问一问自己——

“这个故事发生在哪儿?什么时候发生的?”

“谁是故事的主人公?”

“他为什么要那么说/做?”

这些问题可以考察学生们是否理解了故事的基本意思。在读完以后,我们可以加上一个阅读报告,更直观地把问题给总结出来。

图片

2

Story Map 故事元素报告

我们知道一个故事,总是会包含几个基本元素,比如人物(characters)、场景(setting)、冲突(problem)和结果(solution)等。

在读完一个有趣的故事以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们把故事元素都提炼出来。

比如三只小猪的故事,人物就是三只小猪和大灰狼,场景就三座不同的房子,冲突就是大灰狼想要吃小猪,不断地吹倒房子...

图片

这个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们重新梳理故事,也可以启发他们自己的写作。

下面这个故事元素阅读报告模板,我也分享给大家。

图片

我很喜欢里面的最后一栏,它请孩子们画一画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场景,然后摘录书中的语言,或者用自己的语言来给这个场景配上文字。

图片

3

Sequence 读书报告

很多故事的发展,是有着明显的时间线索,事件一个接着一个发生。

最经典有《如果你给老鼠一块饼干》,小老鼠吃完饼干就想喝牛奶,喝完牛奶就想照镜子,照了镜子就像剪头发...

图片

遵循时间线索的经典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好饿好饿的毛毛虫》,从周一到周日吃不同的食物...

图片

像这种类型的故事,我们就可以用下面这张故事顺序工作纸来做读后总结。通过一番梳理,学生们也就差不多可以进行故事复述了。

图片

4

flower details 读书报告

在少儿科普阅读中,一本书总是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提供很多细节信息。

比如在北极熊这本书中,中心主题就是北极熊可以在非常寒冷的地方生存。围绕这个中心,书里提供了很多细节支持信息,比如北极熊可以厚重皮毛保暖、可以在冰下捕鱼、可以在洞穴中狩猎等...

图片

除了科普,有一些故事也同样遵循了这种线索——
比如在《大卫上学去》中,大卫的各种胡闹就成了反面细节,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这个中心就是“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图片

按照这种线索来写作的书,我们需要用“总分结构”脑图来进行总结。


下面这样的总结报告就非常直接,一个中心话题,列出三个支持性细节——

图片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我们可以加一点小花样。同样的“总分结构”,我们可以用花朵和花瓣的关系来表现出来,这样就亲切温柔多了。

图片

5

Are Can Have 读书报告

科普阅读,还有一种经典的组织思路,非常适合年龄小的学生。这就是用 “是什么(are)”,“能做什么(can)”和“有什么(have)” 来做总结。

比如阅读火鸡的科普,我们可以总结火鸡的特点——“是什么”(个头大、颜色鲜艳、是鸟类等),“可以做什么” (下蛋、拍翅膀、吃小虫子等),以及火鸡“有什么(翅膀、羽毛、爪子等)”...

图片

读完狮子的阅读,同样可以按照这种思路总结。

狮子“是什么”(大型哺乳动物),“可以做什么” (跑得快、跳得高),“有什么(锋利的牙齿)”...

图片

Can Have Are的阅读报告练习纸,对于低小阶段的科普阅读,基本都是适用的。

这份报告我也DIY做了双语版,一起给大家。

图片

结语

阅读过程就是思考过程,所以我们常说的Reading is Thinking。高阶的思维能力需要反复训练。

很多小朋友读完一本书不能复述或表达观点,更不能直接写读书报告,主要原因是他们还没有具备概括、分析、总结、复述的思维能力。

我们可以借助上面的各种读书报告模板,引导孩子练习不同的思维能力,用它去帮小朋友进行表达或者写作,逻辑会更清晰,内容也会更充实。

图片
图片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Gogolearning教师成长学苑(ID: gogolearning):Gogolearning由粒粒赵老师主笔,多位热爱教育的老师共同运营。为老师和家长们搭建绿色教育社群。致力于分享:前瞻的教育理念,多元的教育方法,丰富的教学资源,创意的教学思路。关注Gogolearning粒粒老师带你一起关注世界前沿的教育理念、方法和资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