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 《菩萨蛮·回文春闺怨》 翠鬟斜幔云垂耳,耳垂云幔斜鬟翠。 春晚睡昏昏,昏昏睡晚春。 细花梨雪坠,坠雪梨花细。 颦浅念谁人,人谁念浅颦。 ![]() 贰 前两句写闺人昼寝的情景,后两句写醒后的怨思。'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为全词之旨。'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绵长,古乐府中,常以'藕'谐'偶',以'丝'谐'思',藕节同心,故亦象征情人的永好。 ![]() 叁 宋·苏轼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 前两句,写了少妇见物动心的'愁'情。后两句,直写闺阁少妇夜思郎君的自嘲心态。在苏轼笔下,爱情所具有的神秘而微妙的内蕴,少女羞涩而多愁的心态,被反复描绘。从极为普通且能反映秋色衰临的景物'桐'、'井'、'花'、'楼',寄寓了少妇'永夜'孤影的梦幻感、寂寞感和愁苦感。 ![]() 肆 宋·苏轼 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 ![]() 伍 苏轼作该词歌颂红梅高洁的品格,赠给在藤州(今广西藤县)任知州的好友赵晦之。开头两句写了细弱的“小梅”开在很不显眼的“江南”黄州这块土地上,苏轼借以自喻贬谪的孤芳生活。“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突出了细弱的梅花与贬谪的苏轼同是苦命根,如坐篱牢,只能通过篱缝传话慰藉,借以显露出梅的孤傲品格,人的独立性格。后两句苏轼叮嘱赵晦之要把握住有限的时光,珍重自己,爱惜余年。“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苏轼仍以梅的品格自喻,点明了该词“红梅赠别”的主旨:虽是暮春的残枝梅,仍傲立于自然间,但应珍惜。说不定来年一到,“春风吹又生”,新枝发新芽了,暗示着苏轼傲然不屈,期望重返朝廷的美愿。 ![]() 陆 宋·苏轼 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 迟日恨依依,依依恨日迟。 梦回莺舌弄,弄舌莺回梦。 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 前两句,以移恨于物手法,写暮春时节,少妇空守庭院思念郎君而“恨”时长的心态。 后两句,以梦幻与现实相互映照的手法,进一步写少妇思郎的痴情与恨情。全词围绕“恨”字,情景融会,梦醒结合,喜恨交加,将一个痴情少妇思郎的复杂思绪、恨情,巧妙地展现于读者面前,有余音绕梁之效果。 ![]() 柒 宋·苏轼 晕腮嫌枕印,印枕嫌腮晕。 前两句,写少妇挥汗如珠、轻纱裹体的夏日容貌。后两句,描绘了少妇午睡美和晚妆美。全词采用渲染、比拟的手法,描写了夏日少妇的体态美、午睡美和晚妆美。 ![]() 捌 苏轼在作这首诗时,因为厌倦了朝廷中的尔虞我诈,请求外放。获得皇帝批准后,苏轼离开都城,路过金山寺时,被那里的美景所吸引,提笔坐下了这首佳作《题金山寺》,借景抒情,表露了自己的心志。 ![]() 玖 【其一】 酡颜玉碗捧纤纤, 乱点余花唾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 梦惊松雪落空岩。 岩空落雪松惊梦,院静凝云水咽歌。 衫碧唾花余点乱,纤纤捧碗玉颜酡。 【其二】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倒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