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无尤:从“我无知我有理”看诗坛乱象,并深度解析杜牧的《题桃花夫人庙》

 大唐长安元年 2023-01-12 发布于北京

作者:与无尤

与无尤:本名范彦芳,祖籍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当代著名哲学家、文学家,中体诗开创者,在哲学、文学、家庭教育学、市场竞争学等领域皆有建树,被誉为“千年解老第一人”、“中体诗之父”。代表作:《与无尤对位译解道德经》《道德经与企业治理》《中体诗论与诗集》《爸爸的进化》等。

  

记得某著名导演说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垃圾电影,是因为垃圾观众太多”,我深以为然。

这些年,诗坛乱象频出,垃圾诗词大量涌现,甚至很多“诗人”以丑为美,乐此不疲。套用那位导演的话说,就是“之所以有那么多垃圾诗词,是因为垃圾读者太多”。“真正好的诗词并没有多少人关注,反而垃圾诗词能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热情”便是明证。有些人如苍蝇一般,只要闻到一些腥臭之味便蜂拥而至,掀起一场又一场狂欢。当然,娱乐至死的时代,一切皆被娱乐,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时代环境对诗词文化确实不太友好。但是,如果自认为是热爱诗词的人,或者自认为是诗人的人,这样的人如果对待诗词也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对待中国诗词文化的传承也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那就实在太愧对先人了。

这些年流行一种怪病,叫做“我穷我有理”,这种怪病的症状是:一些人仗着自己穷困而蛮不讲理,他们认为:因为他们穷,所以他们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对的,别人都得让着他们。其实“我穷我有理”这种病还有一个孪生兄弟,那就是“我无知我有理”。得了“我无知我有理”病的人认为:因为他们无知,所以所有人都得迁就他们,凡是他们看不懂听不懂的东西都是不好的,只有他们能看懂能听懂的才是好东西。具体到诗词领域,这些人认为只有他们能看懂的诗才是好诗,凡是他们看不懂的都不是好诗。不管是“我穷我有理”还是“我无知我有理”,都是撒泼打滚式的无赖行为。

 “我无知我有理”,其实是一些人为自己的无知找了一块遮羞布而已,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无知,不愿意承认是因为他们无知才看不懂别人的作品,所以怪别人的作品不好,怪别人的作品太深奥。

根据有明确记载的史料而来的不完全统计,中国历代流传到今天的诗词总数超过了三十万首(也许更多),这个数量是极其庞大的,可是大众所熟知的不过是其中的几十首而已,而且这几十首诗词多数是中小学课本中收录。假如没有语文课上反复的灌输和讲解,恐怕这些人连这几十首诗词都不见得知道。得了“我无知我有理”病的人认为真正流传下来的诗词就是中小学课本中收录的那几十首,而那几十首诗词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是因为它们是最好的诗词作品,真是可笑至极。以他们的智商根本搞不清楚:这几十首诗词不是因为口口相传才在今天广而知之的,而是因为语文课本才广而知之的。”

其实有史料记载的三十多万首诗词一直在代代流传,只不过是在文化人中间流传,在专家学者中间流传,得“我无知我有理”病的人根本不了解而已。关于这三十多万首诗词的一本又一本的诗册便是证明。

普通大众不知道这些诗词,或者看不懂这些诗词,是有情可原的,毕竟不是专业搞诗词的。但作为一个口口声声说热爱诗词,甚至是创作了很多首诗词的“诗人”,如果对诗词连个基本正确的认识都没有,那可就真的是丢人丢大发了。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首诗,杜牧的《题桃花夫人庙》,这首诗也叫做《息妫》。这是一首超级经典的诗。这首诗表面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却很少有人能读得懂。我希望通过这首诗的解析让大家对中国诗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我们先看一下杜牧的《题桃花夫人庙》: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从文字来看,这首诗非常简单,只有二十八个字,而且没有一个生僻字。但这首诗却包含了大量的历史知识,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思考,历来被称为“咏史诗”的典范之作。这首诗有议论,有褒贬,但却用意隐然,没有任何露骨的讥刺。许顗在《彦周诗话》中评价此诗:“仆谓此诗为二十八字史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用意隐然,最为得体。” 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说:“大义责责,词色凛凛。真西山谓牧之《息妫》作能汀千古是非,信然。”通过这些大家们对这首诗的评价,我们就能看出,这绝非一首简单的诗。

要想读懂这首诗,必须先搞清楚桃花夫人的故事,这是大前提。

桃花夫人就是息夫人,是春秋时期的四大美女之一。息夫人是陈国国君陈庄公的女儿,因为她嫁给息国的国君,所以被称为息夫人,又因为她姓妫,所以又被称为息妫。

公元前684年,息夫人嫁给息国国君为妻,出嫁的时候路过蔡国。息夫人的姐姐当时是蔡国国君蔡哀侯的夫人,于是,蔡哀侯就把息夫人留了下来,说要款待她。可是这个蔡哀侯是个大色狼,他看上了息夫人的美貌,就开始对息夫人动手动脚了。息国国君听说以后大怒,就和楚国国君楚文王商量了一个计策:楚国假装进攻息国,息候向蔡国求援,于是蔡候派兵来救援息国,楚国趁机攻打蔡国。依计行事的结果是,楚军在莘地击败了蔡军,俘虏了蔡哀侯。

蔡哀侯也不是省油的灯,他要设计报复息候,于是在楚文王面前使劲称赞息夫人的美貌。很快,楚文王就对息夫人动起了歪脑筋。楚文王假装巡游,来到了息国。楚文王在息候的接风宴上看到了息夫人,立马就拜倒在了息夫人的石榴裙下。第二天,楚文王设宴反请息候,趁机以武力擒获了息候,灭了息国。息夫人本来是想投井自杀的,但因为楚文王让息候担任守城的士兵,为了保全息候的性命,息夫人只好委曲求全,嫁给了楚文王。

息夫人入楚宫三年,虽然为楚文王生了两个儿子,但自从她进入楚宫以后,就没有开口说过话。楚文王问她为什么,息夫人说“我一个女人伺候两个丈夫,死又死不掉,我还有什么话可说”。

楚文王死后,息夫人的两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自相残杀,虽然后来王位落在了息夫人的二儿子楚成王的手里,但由于楚成王年幼,军政大权被楚文王的弟弟子元把持了。子元贪恋息夫人的美貌,百般调戏息夫人。子元乱政八年后,被若敖氏杀死。此后,息夫人隐居深宫,不再过问政事。

息夫人的悲剧人生折射出的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小诸侯国艰难求生的残酷现实,蔡哀侯领导的蔡国和息候领导的息国就是典型的例子。后来有人感念息夫人和息候的真挚爱情,在今天的武汉建了“桃花夫人庙”,也叫做“桃花庙”。这首诗就是杜牧路过桃花夫人庙的时候写的。历史上关于桃花夫人的诗词很多,除了杜牧这一首,还有王维的《息夫人》,宋之问的《息夫人》,罗隐的《息夫人庙》,刘长卿的《过桃花夫人庙》等。

接下来,我们来解析杜牧的这首《题桃花夫人庙》。先看第一联“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细腰宫”就是楚宫,杜牧没有直接说楚宫,而是说细腰宫,其中用的是“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细腰宫比楚宫多了一层含义,起首一句便引发了深度思考,表明了息夫人的悲剧源于楚王的荒淫,讽刺了春秋时期诸侯王的荒淫无道。“露桃新”挑明了诗词的主人公是“桃花夫人”,同时引领出第二句中的“几度春”三个字,感慨息夫人的时光是那么难捱。“露桃新”化用了《乐府诗集·鸡鸣》中的“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傍。虫来齧桃根,李树代桃僵”,暗讽诸侯之间为了趋利避害而互相残杀,暗含着桃花夫人的悲惨命运。

 “脉脉无言几度春”,“无言”是息夫人悲剧的关键词,也是这首诗的诗眼。息夫人对息候深情脉脉,而今沦落楚宫,对息候只能“脉脉而无言”。同时,可怜的息夫人面对荒淫无道的楚王,虽然厌恶至极,可又实在没有办法,只能“无言以对”,也就是“无声的抗议”。无言了一年又一年,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呢?也许杜牧还想说:这样的乱世又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这一联诗中,桃花与桃花夫人,宏观环境与桃花夫人的微观命运,情与景,无奈与讽喻,难分难解,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意境高峻,情感深沉,有着特殊的诗意美。

与无尤:本名范彦芳,祖籍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当代著名哲学家、文学家,中体诗开创者,在哲学、文学、家庭教育学、市场竞争学等领域皆有建树,被誉为“千年解老第一人”、“中体诗之父”。代表作:《与无尤对位译解道德经》《道德经与企业治理》《中体诗论与诗集》《爸爸的进化》等。

第二联“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按照前两句的情感逻辑,读者以为诗人要对息夫人痛惜垂泪了,可诗人偏偏在第三句笔锋一转,转为冷冷的一问。“至竟息亡缘底事?”“至竟”的意思是“究竟,到底”;“息亡”指的是息国灭亡;“缘”是因为的意思,“底事”的意思是“什么事”。这句话的意思是“从根源上来说,息国灭亡到底是因为什么事呢”。息国灭亡的直接原因是因为桃花夫人的美貌,虽然桃花夫人忍辱苟且,无言而活,但却无法否认这个事实。这一问无情地揭露了桃花夫人心底的伤疤。息夫人啊,你自以为活得屈辱,自以为为息候牺牲了很多,可是这样你就值得同情了吗?杜牧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更没有对桃花夫人冷嘲热讽,而是以“绿珠坠楼”来间接表达了对息夫人的评价。

“可怜金谷坠楼人”,只是可惜了金谷中坠楼殉情的绿珠啊。这句诗引用了“绿珠坠楼”的典故。西晋富豪石崇有一个乐妓叫绿珠,石崇和绿珠等人住在奢华的金谷园中。当时正值赵王伦专政,赵王伦的亲信孙秀看上了绿珠,于是派人向石崇索要绿珠,遭到了石崇的拒绝。孙秀大怒,设计将石崇投入了大狱。石崇在被捕时对绿珠说:“我今为尔得罪”。意思是我是为了你才被捕入狱的。绿珠含泪回答说:“当效死于君前”。于是绿珠跳楼自杀了。绿珠的经历和息夫人类似,但绿珠没有像息夫人那样忍辱偷生,而是选择了以死抗争。杜牧没有指责息夫人的懦弱,也没有夸赞绿珠的刚烈,只是发了一个感叹,“可怜金谷坠楼人”,但褒贬之意尽在其中,真是寓意深远,妙不可言,让诗意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杜牧借助息夫人和绿珠的故事,不仅鞭挞了统治者的荒淫无道,批判了动荡的世道对人民造成的巨大伤害,更发出了希望人民能够勇敢地站起来反抗乱世的希望之音。因为杜牧所处的时代也是一个乱世。

大家看到了吧,杜牧这首诗短短二十八个字,却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历史知识,如此深刻的历史思考,和如此浓烈的思想情感。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没有对历史、社会和命运足够深刻的思考,是万万不能读懂这首诗的。

其实,但凡古代有名的诗人,都是有着很高的人格修养和丰厚的知识积累的,加上历来文人都以“修齐治平”为理想追求,所以这些诗人们的作品绝大部分都具有深刻的思考和浓烈的情感,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和思想深度,是很难读懂他们的作品的。我经常说“诗词是高雅文学,并不是写给普通人的”,并非虚言。

与无尤:本名范彦芳,祖籍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当代著名哲学家、文学家,中体诗开创者,在哲学、文学、家庭教育学、市场竞争学等领域皆有建树,被誉为“千年解老第一人”、“中体诗之父”。代表作:《与无尤对位译解道德经》《道德经与企业治理》《中体诗论与诗集》《爸爸的进化》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