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国总统马克龙为何娶老师?

 感与想 2023-01-12 发布于陕西
最近,法国总统马克龙谈及为何会娶自己的老师,他说自己深陷恋爱时,就会身不由己。

不仅仅在法国,全球绝大部分地方,师生恋都应该是很忌讳、不允许的,因为作为师长,在多方面都是对学生形成优势的,可以利用的因素也很多,如果允许师生恋,那无疑是对青少年不加保护,因为人性的弱点经不起考验。

因此有人提问:“你是总统,应该以身作则,不应该和老师结婚。”马克龙抖机灵回答说:“她不是我真正的老师,只是我的戏剧老师。”后又说——恋爱时身不由己。

其实戏剧老师,也是老师,不能说教戏剧课的就不是老师了吧!所以归根到底还是师生恋。不过他们两人结婚时候,马克龙已经成人,是理性的选择,有勇气的抉择。

马克龙那会儿在法国北部城市亚眠上中学时,15岁的马克龙与比他大24岁的女教师布丽吉特相识相恋,当时布丽吉特已婚且育有3个孩子。2007年,经历15年恋爱长跑后,马克龙与布丽吉特结婚。

马克龙还称,他的父母最初反对这段感情,“我的父母一开始为我担心,这反而让我更加坚定地走下去”。全世界任何地方的父母看到这种师生身份相恋,而且年龄相差24岁,估计没几个支持的,反对是正常反应。

作为法国总统,本应该更遵循大众期望,恪守本国传统,但马克龙在婚姻选择上表现的如此自由坦率。不得不说法国的浪漫和自由是自上而下的,也是自下而上的,是全民的。

看看现实,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喊婚姻自由,中国的男女也无不喊着婚姻自由,自民国喊到了现在,但自由吗!

就拿中国来说,只是换了个形式,不再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但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还是在反复斟酌原来媒妁所言的那些东西,还是在计较原来父母之命所强调的那些东西,新的瓶子装着旧的酒罢了。

我并不是批判这种新旧交替不好,只是觉得婚姻自由是个外来词汇,没有外来的土壤,这个词汇结不出好果子。说到底我们的婚姻自由并不那么自由,也没有其那么自由的土壤。

但这也不是不好,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风俗传承,都有婚配的作习俗。去承认它、去适应它也没什么不好,也就是说,可以守这种规则,只要心是自由的就好,这样或许是婚姻幸福的中国化路径。

如果只是为了婚姻自由而自由,只强调了自由,而不那么重视婚姻,则很有可能婚姻就不幸福。有时候,情愿不自由,也是自由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