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郁氏文化】名人春联趣味浓(文/张垣)

 百年yesuo 2023-01-12 发布于江苏
郁氏文化

名人春联趣味浓

文/张垣




 有钱没钱,贴对子过年。所谓对子,说白了就是春联,当年平民百姓称为门对。往往以对偶、精炼、简洁的文字亮相,赢得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的钟爱,是最能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应该说春联是第一个为新年报到的贺岁人。翻阅文坛艺苑,有多少名人撰写的春联,雅俗共赏,情趣无限,世世代代流传。
 吕蒙正缺衣少食联
 看过京剧《状元媒》的戏迷皆知,这位北宋的状元吕蒙正,曾为柴郡主与杨六郎牵过红绳。后来官居丞相,为官清正。但是吕蒙正出身贫寒,少时家徒四壁,过年时还揭不开锅,一气之下,在除夕写了一副全是数字的对子: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大年初一,左邻右舍围观此门对,初觉莫名其妙,便请教吕蒙正,他告知乡亲,上联缺一(衣),下联少十(食),横批是没有东西,这就是我家过的日子。乡亲们恍然大悟,这副精巧的为贫苦百姓缺衣少食鸣不平的春联,说出了他们的心声。后来吕蒙正发愤攻读中状元,官居相位仍不忘百姓疾苦。
 朱元璋亲书屠户联
  春联的正式命名,始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据清初陈尚古《警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都金陵,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春联一副。”他破除以往在桃符上题对的旧俗,倡导在红纸上书联,亲自在红纸上写春联赐赠臣民。除夕还深入民间检查贴春联现状,发现有个屠户因忙还没贴春联,于是泼墨挥毫书赠一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此联活龙活现了屠户的职业,不仅使屠户喜出望外,而且名扬金陵,传为佳话。


 刘伯承即兴书豆腐联
  1928年除夕,身为革命军负责人的刘伯承,带士兵巡查泸州城,发现卖豆腐的李老头门上还没贴春联,便叫卫兵搞来文房四宝,根据磨豆腐职业当即挥毫:
半夜推磨磨心磨骨磨出东西南北新世界;
黎明叫卖叫长叫短叫喊士农工商庆升平。
此联从磨豆腐职业产生联想,写出了革命军的革命情怀,别出心裁。
 陈毅忧国忧民联抒怀
 青年时代的陈毅,曾留学法国,因积极从事革命活动,被反动当局驱逐回国。1923年冬,他回到故里四川乐至县。除夕夜眼望着天府之国凄凉凋敝的萧条景象,感慨万千,信手撰联抒怀: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
事无成事无成事事无成事事成。
横批:春待来年
上下联只用了六个汉字,表达了青年陈毅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

名人春联趣味浓,

家国情怀寓联中。

中华传统文化美,

美妙春联铭心胸。

作者简介:张垣,江苏省海门天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海门市8,9,10届政协委员,1985年创办补天戏曲社,35年如一日主编社刊《补天戏苑》,该报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优秀报刊,已出千期,同时推出《戏苑女娲乐补天》《戏海拾贝勤补天》《美善天地》等五册戏曲校本读物,被中国戏剧家协会接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